积极教育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可行性探析

2020-11-18 23:45江海珍苏州百年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对象高职

■江海珍 张 俊/苏州百年职业学院

一、前言

获得感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是习近平总书记 “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思想在教育领域改革中的投射和衍生,是“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的体现和表达。虽然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有不同的解读,但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主旨应该是通过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因实实在在地收获体验而产生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感受,其最终的价值追求应该是正向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的树立以及良好行为的选择,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有赖于科学的教育方法的有效应用。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积极教育强调从个体的优势出发,引导并激发参与者的积极体验,最终增加教育对象的获得感。这种以培养教育对象积极人格和持续正向的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提供助推力。

二、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积极教育宗旨

按照学者任俊的观点,现代西方的积极教育理念是以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为立足点,以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特质为最终目标。积极教育理念的兴起主要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的积极心理学的启发和影响。积极心理学以“积极”一词为出发点,以人的本质和价值为研究重点,着重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即一种能给人们带来正向、具有建设性并能够挖掘人潜力的力量。积极心理学对这种力量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分别展开,一是从主观层面上研究人对过去的愉快回忆、对现在的乐观感受、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等这些积极主观体验的生理机制以及怎样才能更有利于获得这种体验;二是从个体层面上研究个人固有的如勇敢、乐观、毅力、美感、爱、宽容、天赋等积极人格特质的产生机理;三是从社会组织层面上研究社会责任、利他主义、公共道德等积极组织系统的创造与联系。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并力图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发展。

在积极心理学蓬勃发展下诞生的积极教育吸取了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实践层面上的应用与创新。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积极教育的宗旨就是创造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让教育过程成为学生的积极求知过程,让师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构建积极的教育组织系统。积极教育方法注重人性中的积极面,不断引导受教育者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人固有的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以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特质为最终目标。这种目标追求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以生为本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有很多相通之处,借鉴积极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无疑也会推动受教育者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获得持续正向发展的能力,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

三、积极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实现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徳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人的能力、个性、需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每个人的才能尽可能得到发挥,每个人的需要尽可能得到满足,每个人的人格尽可能得到完善,每个人的尊严尽可能得到尊重。走向成才、实现自我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高层次需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以人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终极价值是育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既需要能力提升、思想更新、道德发展,更需要人格完善、精神成人。

然而这几年,互联网上“佛风”劲吹,“废柴”、“卢瑟”、“感觉身体被掏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平庸,我快乐”……一大波概念汹涌而来,成为不少90后、甚至00后的口头禅,听上去负能量爆满。实际上所谓“佛系青年”其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丧文化”,是青年人对自己人生需求缺乏清醒认识、对人生目标迷茫、人生价值取向偏颇等问题的社会反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教育者往往占据了主导地位,注重正面的、显性的教育,很多时候只是知识的单向的封闭式的灌输和问题的纠正,比较缺乏真正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受教育者难以从教育过程中体验到自身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感,无法真正唤醒受教育者自身的内在动机,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变成受教育者自觉自愿的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以生为本的立德树人过程,是引导教化个体从原始的自然人成为文明的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将外在的规范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觉自愿行为的精神人格社会化的过程。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离不开个体追求幸福这个总原则和目标的指引和激励。2016年12月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教育引导学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要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而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的积极教育的主旨,就是以人的良好生活为追求目标, 让所有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致力于使一切生命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处于大变革之中,面对整个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复杂多变的新特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成长规律和思想发展规律,通过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时刻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需要是促使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内驱力,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情感认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积极教育的理念,打牢理想信念基础,让教育过程充满希望和理想,使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追求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满足感。

四、积极教育有助于破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现实困境

教育的宗旨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教育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同样,思想政治教育是情感教育,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侧重于受教育者的主观体验。需要是人积极性的来源,是人们在考虑问题时所看重的原则和标准,是人们内在的驱动力,它影响人们对目标、事物的选择,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感受,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所以只有当个体可以从教育中体验并满足自身内在需要时,才会主动持续地将其进行下去,而这种动力正是积极教育过程中个体所产生的获得感。

但是,从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高职学生由于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习得性无助心理,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自我效能感低、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受教育者“无欲无求”的现实困境。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往往把教育重点聚焦在知识理论的灌输和外在行为的规范,忽视了受教育者自身的个性需求和体验,未能有效引导受教育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从外界接收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体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指南。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要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而任何行动问题的基础都是态度问题。美国学者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是态度形成的开始,此时行为是外因控制,认同阶段是个体受到态度对象的吸引,而主动趋同于对象,这一段情感因素起其明显作用。内化是以认知成分为基础的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最终成为自己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和行为选择。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教育理念,引导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外在的教育信息主动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指南。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遵循人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权利和个性需求,加强人文关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运用积极教育理念,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方面出发为教育对象打通这些症结,破解教育困境。

首先,高职学生相对来说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理解和接受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结合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理解程度、思想变化等,将教育内容转化为生活语言,尽量贴近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情绪体验。“训练、培养和教育要是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教育对象只有通过主动地亲历与验证某种情境或事件的基础上,才能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从而对事物产生认同甚至内化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行为倾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才能让学生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情感上能逐渐接受,将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转换为主动趋同。

其次,高职学生由于过去经常性的学业失败体验导致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效能感会影响教育对象对教育行为的选择和期望。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为了避免再次失败而带来的自我价值和尊严的伤害,往往在感觉到外在的劝导或影响威胁到自我之价值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得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对外在的影响产生对抗心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给受教育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设立比较容易完成的目标和任务,让教育对象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加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其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价值。很多时候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让教育对象感受到被尊重,积极关注和发现教育对象的优点,对其积极的努力和小小成就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引导教育对象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在未来的长期发展中自我发觉,自我成长,完善人格。

最后,生于00后的高职学生受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影响,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善于表现、创造性强,更热衷于跟随新思想和新潮流,会经常性地接触到海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多社会热点、敏感话题都是他们备受关注的话题。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真正地尊重和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和心理规律,及时呼应教育对象对社会问题求知释惑的合理需求。同时,要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让教育对象在积极的校园环境中受到道德认知和社会规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五、结语

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已成为新时代社会的主要任务,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以人的美好生活为教育目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真正从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出发,以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为本,以积极教育理念为助力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总而言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挖掘教育对象的潜能,培养教育对象的积极人格,引导教育对象过上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的生活,最终促进教育对象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对象高职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生活教育”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