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上世纪海外殖民活动和扩张行为出现,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变成了英语,英语热迅速风靡世界各地,欧洲、非洲等地都开始用英语进行交流,那时起开始重视英语。进入二十世纪,汉语才慢慢进入我们的视野。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和把汉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人数都逐渐在增多,汉语慢慢地成为了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这一学科早起唐代国力强盛时。到了近代,许多西方传教士也来华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进入十八世纪,不仅有外国人来华学习,更有国外设置机构来学习汉语。但是这一学科正式成为科学上有意义的名称,启始于1950年,历经三个阶段,恢复,发展、繁荣阶段。当年中国,清华大学接收了第一批留学生,并创建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以此为起点正式打开了国门,开启了国内的教学。1952年,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一行人第一次远赴保加利亚教授汉语。此后,有关部门和我国政府共同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为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这项事业。1978年改革开放,这项事业才进入了下一个新蓬勃发展的阶段。我国开设对外汉语这一学科也充分反映了政府对此项事业的重视,我国政府保证对外汉语教师团队的基本素质,颁布了一系列的制度,对外汉语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法也在慢慢衍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法体系还停留在五十年代的《汉语教科书》,它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教材,也是年代悠久的一部教材。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在初、中、高级主要进行语法教学的阶段,此阶段学生对语法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的学习,单纯把出现的词语和句子作为语法教学的基本单位,不重视语素和词组的学习,语段教学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分析以形式结构分析为主要,不重视语义结构的分析过程和方法,对语法现象的解释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肯定前人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获得的成就时,也要对先前教育过程出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汲取长期以来发展成就,为今后的研究创立基点。随之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流派,每一个流派的形成,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当然也存在不足,这些流派都不同程度的为教学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语法翻译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先导的地位,因此可以把它们看成教学流派的代表法。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扬长避短,吸收借鉴,综合各种教学法。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认知的基本规律,找出适合学习者学习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语法翻译法”是语言教学过程中最古老的一种方法,它采用母语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主张运用语法规则,做翻译练习的方法来掌握第二语言。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对译来学习外语。该教学方法在十九世纪时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阐述。它的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德国语言学家。他认为阅读和翻译外语原文的基础是掌握并理解语法规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该方法来练习和掌握外语。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机械语言学,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正因为语言是外语教学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法翻译法都围绕着语言这一个基础来进行,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一般来说分为四点。第一,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先去展示语言规则,再以例句来印证观点,即用演绎的方式来讲授语法规则,强调对词法和句法的讲解。把教学中展示的例句用翻译母语的句子来巩固语法规则从而熟悉语法规则,便于更好的运用。例如:要学习“我爱你”这句话会先告知学习者语法结构为主谓宾,再让学生对应句子,讲清语言规则,让学生翻译出句子。第二,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对与教材的选择,不管多晦涩难懂的文章,或者缺乏某种内在联系,只要承载着语法形式,符合语法的规范性语言材料的内容都可选择为教材。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学习既定的教材,对于学习者来说,明确语法规则,材料突出重点就可以作为教材。可以学习《汉语教程》也可以学习三毛的作品,虽然文章相对难懂,但是却有固定的语法形式,而且文字语言符合标准,可以在高级教学期间使用。第三,在学习过程中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对口语表达和语音的练习则不太关注,对听说方面也无其他要求,重视进行书面的读、译。学习过程有一定的侧重,对于传统的学习可能是更注重基础的认读和书写,学习教材更基础系统。而语法翻译法则更注重认读,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并应用该语言。可以多教授一些常用语,反复输入固定语法的语句,学生掌握后快速应用,不耗费大量基础时间。第四,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学习者的母语进行教学。主张在学习中将课文逐句、逐词翻译成母语来进行,尤其是对课文的讲解和语法的讲解过程大多采用此法。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国家,教师一般采用英语教学,把汉语课本中的句子和段落翻译成英语,学生通过理解母语来理解目的语,如“我以前不想学习汉语,但是现在想学习”译成英语为“I didn’t want study chinese,but I want learn now”句子中前后两句有时态的转化,学习一词也有不同的单词代表,学生会加深理解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转化,学生也能更清晰的掌握语句的用法。对于课文来说,应用型汉语教材不会出现晦涩难懂的修辞,初级的语法翻译法完全可以进行教学。它为后来的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开辟了教学法流派的一个先河,也是汉语教学能够系统的发展下去的一个重要源头。
“语法翻译法”作为众多教学法中的一种,是教学中运用历史最长的一种传统教法,它的出现在教学法历史发展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顾这古老的教学法它有一些优点同时也有一些缺点。它的形成可以说是教学法流派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基础的教学法。重视语法,重视方法,一定程度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母语翻译的特点,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量依赖母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了目的语的表达,禁锢了目的语的学习能力,过度重视语法的作用忽视口语能力,影响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强调语法能力为主要,把学习纯粹的看成了是学语法,对于其他能力的重视程度不高,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仍是一个需要完善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在当时应用广泛现在某些课堂中还有使用,教师以巩固语言知识为目的,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中国人的独特视角去进行教学,是其他本土教师无法达到的教学水平。至今为止,这一领域的教学仍有许多困难等待我们克服。在汉语课堂里使用语法翻译法的比重不大,教师也应该在少量的有目的的把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对比。将母语和目的语相似难区分之处进行比较,防止出现偏误和母语负迁移的情况影响新语言的学习,例如:“我学汉语。”在这个句子中按英语语序可译为I study Chinese.。而韩语的语序则是“我汉语学”。此时需要用用学习者的母语进行对比,将两种语言的语法进行比较,给学生清晰的区别,学生会更敏感的关注到问题,从而减少错误。
教法众多各有优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应用到实际中,发挥出每一个教学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