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昔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吕爱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昔阳县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为契机,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积极探索推行“六条路子”,有效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1.以构建“管根本、重长远”的管理模式为发力点,推动工作落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昔阳县委坚持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升到县域振兴发展的战略高度,突出党建引领,高位推动工作开展。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县委先后制定出台了《昔阳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昔阳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昔阳县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性文件,科学规划了“有主导产业、有收入来源、有经济实力、有监管机制”的村级集体经济“四有”目标,力争2020 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5 万元以上村达到90%。二是强化工作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抓好统筹推进和督促指导,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明确乡镇党委担负直接责任,要求乡镇党委副书记主抓试点村工作,村“两委”抓好具体实施,形成了“县委领导,组织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推进,乡镇和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方责任。同时,实施了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片、县直机关定点帮扶等具体举措,确保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2.以营造“激活力、强保障”的发展环境为着力点,破解难题短板。用好“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这把“金钥匙”,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开展“三治三零”创建、实现脱贫收官相融合,凝聚发展合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政策激发活力。通过“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全面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和管理,盘活利用各类资源资产。在大寨镇和全县40 个试点村、10 个古村落先行先试,探索了集中连片、链条开发、修复增值、资产盘活“四型模式”。二是示范定标引路。结合乡村振兴“七型模式”,打造了大寨、瑶湾、巴洲等示范典型20 余个。通过召开全县推进会、观摩会等形式,实地观摩,交流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夯基补齐短板。将集体经济发展常态化纳入到农村“领头雁”培训课程,帮助农村干部开阔思路,寻找发展路子。
3.以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为支撑点,强化监督管理。创新管理切实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管理出效益,我们一方面注重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建章立制抓好加强村级民主管理。一是注重政策引导。县里相继出台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昔阳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加强村级资产和财务管理的文件,各乡镇也结合各乡镇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具体管理举措。这些为规范村级资产和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健全治理体系。深入推行村级组织六项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推动改革全面推开。三是严格财务管理。完善了农村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实行了“村账乡管”制度,资金拨付时,实行“五联签”并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签字同意,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或相关部门予以拨付。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规范村干部行为,有效强化和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民主管理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治理能力。
4.以探索“多元化、长效化”的发展路径为增长点,拓宽增收渠道。近年来探索形成了以“六条路子”为核心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增长和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一是深挖潜力,走土地租赁路子。整合盘活荒山、荒坡、荒丘、荒滩等“四荒”资源,通过土地流转、集中承包等方式,将集体土地承包给企业和经营大户,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村集体收取租金。乐平镇巴洲城镇化示范园区,10 个企业将周边村1000 亩土地集中流转发展采摘园,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旱涝保收”。目前全县100 多个村依靠土地租赁年均增收近万元。二是加大投入,走项目扶持路子。对于无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的“三无”村,积极采取“科学规划、项目扶持、重点培植”的方式,科学建设了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市场前景好的村集体种植、养殖基地和新型项目,努力培植和发展村集体经济。比如光伏发电项目,全县99 个贫困村光伏电站项目,每村每年收入6 至16 万元。三是做大存量,走资本增值路子。积极引导资源村在县城购买门店或在村中自建门店,通过出租门店,坐收租金,确保村集体一次投资,终身收益。三都乡罗庄村用3000 多万元的资源补偿款在县城一次性购买了7000 多平米的商业门店,既保证了村民年年有分红,又使村集体有钱办事情。四是龙头引领,走企业带动路子。积极探索“公司+村级集体资源”的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村两委依托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剩余劳动力等资源,大力引进优势企业带动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村集体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比如,在界都、赵壁等二十几个行政村引进了仿真花制作、服装制衣等龙头企业十余家,实现了村企合作共赢。五是创新机制,走资产盘活路子。把公有商业门店统一纳入政府监管范围,真正让集体资产变成公共财富。从2013 年开始,县政府从中拿出4000 平米集体门店,由县里统一出租管理,统筹分配租金。每年将210 万元的出租收益,补贴到村,有效缓解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困境。六是强化特色,走乡村旅游路子。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宣传推介乡村休闲旅游,通过集体入股、企业开发等形式,先后在崇家岭、水磨头、井沟村、孔家沟等20 多个村发展起了旅游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项目,村集体每年按股分红。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要坚持以农村党建为引领,重点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1.加强组织建设是保障。要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强化扶持指导,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要通过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等方式,有力提升乡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确保政策用活用好用足。要通过选任优秀机关事业人员、致富能手等能人型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以及发挥下派第一书记的作用,真正做到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凝心聚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2.找准发展路子是关键。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原则,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状况进行分类,推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战略。通过购买商业门店、土地流转、创办专业合作社等路子,逐步壮大集体经济。
3.发挥收益作用是目的。在项目扶持工作中,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扶持资金使用安全。同时要注重和加强后续管理,引导两委班子合理安排和使用村集体经济收益,真正把收益用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让广大村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从而提高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