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岩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辽宁大连 116100)
我院空中乘务专业顺应中国民航业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2012年开始,我院空中乘务专业形成并实施了“立德树人”素质养成,“行业-航空公司-学校”三方联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以德育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将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融合、项目教学与航空公司岗位工作流程融合、在校教育与人才可持续性发展融合;强化空中乘务专业系统知识的提升,突出以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竞争力的技能培养。
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我院空中乘务专业在学院“五进五融”原则下,深化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系统培养空中乘务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互利共赢,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确定“立德树人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共同发展”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德育智育美育共育、才能技能体能全能”的培养方案。通过对就业市场的深入分析,对多家航空公司的实地调研以及对毕业生进行岗位跟踪调研分析,同时科学把握民航旅客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规律,我们组建了由行业专家、航空公司和企业能手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院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德育智育美育共育、才能技能体能全能”,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高的文化素质,熟练的普通话和英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岗位综合服务能力、岗位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从事空中乘务、民航地面服务以及相关领域的服务等工作,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明确人才培养的主体,建立健全“双元制”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校企融合。我院空中乘务专业坚持公办院校的性质,与企业共建“二级学院”,坚持互利共赢,共同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机制贯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学生入学,到在校学习,直到实习和就业,双方通力合作,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3)用实践解读“立德树人”的素质养成教育,“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品德教育为先,主打英语特色。多年来,我院空中乘务专业始终秉承职业素养养成的教育理念,我们坚持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先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内塑修养、外塑形象,帮助学生内外兼修。在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文化生活、校企互动、社会服务六个方面,发挥德育教育的巨大作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修养。
形成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体系。知识体系主体课程为“空乘服务概论、民航服务心理学、地勤服务与管理、民航旅客运输”。技能体系主体课程围绕“航空服务技能、乘务礼仪、地勤服务与管理和航空服务英语”四大技能核心课程。
我院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能力有:熟练的普通话和英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岗位综合服务能力、岗位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主打特色,“空乘岗位任务进课堂,现代信息手段建情境,沟通交际能力迎职场,”建设空乘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推进任务型教学,对空中乘务员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分解,形成了电话订票、机场问询、值机、安检、贵宾服务、登机、迎宾、机上服务、着陆前准备等子任务。
在教学手段上,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安排在模拟仓和语音室进行体验式教学,加深对整个空乘工作流程的感性认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技能操练。
根据“建构主义”情境式教学理论,开设了英语第二课堂,根据不同目的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定期进行英语实训周,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英文模拟面试等。
加强英语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英语教师与时俱进,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针对不同情况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
(1)推行“四具备、四结合”的课程体系。立足岗位,以“空中乘务典型工作任务及流程”为载体, 制定和完善课程标准,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优化“四具备、四结合”(“四具备”即学生需要具备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创新素养、心理素养;“四结合”即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以及课程特点构建“课证结合”、“课演结合”、“课展结合”、“课赛结合”四类课程,使专业技能不断递进与提升。)。
(2)实施“因类施策”教育教学方法,拓宽就业渠道。突出实用价值,打破单一的就业方向。不但输送高素质的航空服务人才,而且培养适应高端服务企业需要的人才。不断深化“职场化育人模式”,进行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两方面建设,培养具备高端服务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信息化教学手段、情景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信息化教学环境,情境式教学模式,容易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仿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平台、微课、资源库等信息化资源和平台,将技能服务、工作流程有效地呈现于课堂。
(1)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按照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根本要求,以师德高尚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为主要标准,加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批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任专业骨干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有计划、有重点、合理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先后派出五名教师各地参加航空技能、礼仪、形体等技能培训,保证学科建设后继有人,形成稳定的学科梯队。
(2)“引进、培养、外聘和特聘”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全力拓宽引进渠道,重点加强具有高级职称、高级技能和具有行业工作经验教师的补充,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项目引导教学,构建“教、学、训、赛、评”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专业教学以航空服务岗位工作流程 “航前准备—直接准备—空中实施”为主线设置工作任务,采用“双导师”制,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模式。与民航企业进行合作,明确民航旅客运输服务中各项工作任务要求、细化工作项目,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标准,将空中乘务、地面服务人员等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融入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体系。
施行“3+2+1”的证书模式,即在校期间考取三个基本证书(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水平认证、大学英语等级证),2个职业从业资格证书(红十字救护员证、初始乘务员证)和1个毕业证书,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赛事,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增长见识,加强自身定位。参加英语、礼仪、舞蹈、中西餐摆台等方面的技能大赛。
建立人才过程化考评方法,邀请企业教师参与学生学习、实训、实习评价。
(2)打造国内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了配套完备、环境真实、切合岗位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有东北地区先进的波音737-800和空客320机型模拟机舱各1个、形体训练中心1个、体能训练中心1个和化妆实训室1个。积极开展与机场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掌握民航客运、货运等岗位工作流程;实现工作场所和教学场所的融合,满足学生实训和教师顶岗实践的需要。
增加系与系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提升社会形象,服务社会,我院空中乘务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加校园和社会实践,受到各界的好评。
我院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6年实践的检验,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成果。专业的综合实力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达到领先水平,对省内同类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有进一步推广的可行性。同时,随着辽宁省高校陆续开设和发展空中乘务专业,本成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巨大的推广空间,必定能为兄弟院校和辽宁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