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承达
(布林梅尔学校,波士顿 02467)
当前,人们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工业生产进程持续加快,基于这一背景,工业固体废物产量持续增加。为妥善处理该问题,有效提升环境保护有效性,采取相对应的策略,从源头上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保证我国工业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因此,要认识到工业固体废物及其对环境和人们造成的影响,并根据其产生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工业发展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问题,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降低工业废物污染带来的影响。
所谓“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自改革开放以来,能力消耗量不断增加。国内能源“消耗型”发展模式,致使产生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深。通过分析工业化固体废物,不仅可以保证社会良性发展,还可以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这些均是当前研究的根本课题。工业固体废物能够划分为两类,分别是工业危险废物、固体废物,具体可以划分为煤矸石和粉煤灰、尾矿。工业固体废物具备下面几个特点:
(1)生产数量大、占地面积较广、种类较多:排放源与生产源覆盖工业所有生产环节。
(2)污染症状不明显,这个过程比较缓慢,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以显现。
(3)具备可利用性与危害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危害生态环境和危害人体,还可以当作再生能源进行二次利用。
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的难度比较大,并且,排放量大,大部分生产企业会将废物运输至郊外掩埋或者就地放置,对土壤带来较大的危害。大量盐泥借助雨水冲刷或者热量熔融作用进入土壤,成为土壤一部分,导致土壤质地发生变化,甚至发生土壤盐碱化。尽管植物生长需无机盐离子,但是,高盐土壤不能使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碱性环境会对植物生理活动带来破坏。因此,掩埋与堆积的固体废物会导致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环境发生破坏,致使土壤盐碱化,促使土壤荒漠化更加严重。
无论是固体粉尘,还是废弃残渣,均会借助雨水的渗透作用排进地下水系统或者河流,工业固体废物进入河流之后会导致水质发生转变,重金属离子利用食物链汇集在人体中,致使发生不同疾病。氮磷元素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生植物大量增加,严重影响生物生长。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达到水体后,导致水体的PH 值发生变化,使生态平衡发生破坏,对水生植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工业固体的废物盐进入地下水以后,便会对水质造成破坏,导致地下水混入重金属离子,使得地下水净化的任务量加大,还会因残留重金属离子,对使用产生影响。
空气、土壤和水均是重要的物质,而自然环境中的废物会通过空气和水为人体带来危害,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会使有毒的废物进入身体。废物数量较多,若长时间的堆放,便会产生大量的蚊蝇,繁殖细菌,导致疾病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硫和氮等酸性气体,这部分酸性气体会排入大气,对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人体吸收之后可腐蚀呼吸道。另外,水蒸气和酸性气体相结合产生酸雨,危害指数上涨,既会摧残植物生长,又会腐蚀建筑物。固体颗粒物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煤矿企业在生产中会形成烟雾与粉尘,粉尘进入空气,被人们吸收之后,会出现呼吸道疾病,这便是气象局将“可吸入颗粒物”当作判断控制质量指标的关键性原因。长期堆放废物与填埋废物,渗滤液可渗进土壤,经过发挥与反应产生有害的气体。地下填埋的有机废物,通过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在给大气带来污染的同时,还会引发火灾。
合理利用资源,缩减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这便要求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水平,从而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比较落后,未及时更新生产设备,导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既浪费资源,又产生大量废物。因此,提高并优化现有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成为必然趋势。应用科学性、合理化的方法,综合规划资源,优化组合与配置生产要素,积极研究废物处理技术,促使实现废物资源化。除此之外,生产企业还应该取得当地政府支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并落实防治措施,提升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从而减少能源损耗,通过不同方式达到节能的目的,在生产中做到“多产粮、少排污”。
固体废物具备危害性、可利用性,若可以有效利用固体废物,便能够达到资源转变的目的,将危害转变为有利,提升经济效益,降低处理固体废物的费用。故此,在工业企业生产的产业链当中,回收为基础,加工为手段,防治环境受到污染的根本目的为无公害处理废物,政府必须发挥自身作用与职能,实施宏观调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环境防治,为生产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促使人们真正地认识到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实施清洁生产,实现节能低耗,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废物排放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的义务与责任,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配合。政府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全面宣传环保意识,通过互联网普及有关资源,促使人们认识到固体废物对人体、环境带来的危害。另外,政府应该积极宣传法律法规,保证企业根据法律投入到生产中,安置净化器,从而实现环保、清洁、责任生产。若企业未按照标准及要求生产,必须予以警告处理,通过停顿整治的措施,改善企业生产条件。只有生产企业达到标准之后才可以投入到生产中。积极鼓励、引导人们投入到环保中,约束、监督有关企业,实现全民合作,树立防治污染观念,促使防治污染的工作得到落实。
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制定固体废物利用政策。但是,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个别政策未得到普及与宣传,这便导致大部分生产企业发生无原料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仍处在初级阶段,缺乏有关机制,尽管部分机制已经建立。但是,并没有完善,对开展管理工作的效果与水平带来影响。故此,应该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有效、科学化地配置固体废物利用量与产生量的比例,最大程度地满足我国市场需求,避免发生泛滥的情况,保证全面、综合利用固体废物,转变资源“消耗型”生产方式,向节约型的方向发展,综合利用与开发资源,提升综合利用率。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转变传统化的观念,跟随时代发展进行改变,转变生产方式,重视废物利用,积极推进示范性工程,将固体废物管理的重点放至源头管理,融合末端治理,提升治理效果。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增强废物排放的工作,集中利用固体废物,降低环境污染指数,综合考核环境,实现依法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针对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整体规划,防止相互混合,可在生产的位置安置收集附体废物的设施,收集各个阶段产生的废物,从而实施废物处理。在生产中产生的金属残渣,能够实施分离回收或者实施二次利用。针对生产中出现的盐泥,可以通过化学分离的方法,提炼可利用的部分,在完成提炼之后取样检测剩余的废浆,规定重金属的含量不应超过我国限定标准,保证废液中的盐量达到最少再排入河流。
综上所述,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不断加大,对环境破坏程度较为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必须增加宣传力度,制定有关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妥善处理固体废物,构建协调机制。各生产企业必须更新生产工艺,实现二次利用固体废物,缩减生产成本,降低废物排放,从而保证生态环境和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