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晓梅
鹧鸪天·自闭小楼有怀
杨子怡
闻道都城次第封,毒逢庚子势汹汹。年来自闭芸窗里,闷遣私藏古籍中。 濡弱翰,琢雕虫。解愁自饮两三盅。闻声目送飞飞鹤,始悔当初置鸟笼。
点评:文人诗。以个别刻画表现了庚子疫中的文人典型形象。倘若仅仅如此也不过有别于口号体的庸诗罢了。词句典雅,文气逸宕,尤以结句见殊伦。于疫中困闭,诗人多有言之。此词能指鸟笼说事,见婉转含蓄,且出人意外,得苏轼所谓“反常合道”之趣,是为同情别致,非一般所能。然而“悔”或不当,“悔置鸟笼”尚可开笼放飞,于今之疫,恐放也难飞。
破阵子·武汉抗疫
楚 成
令下封城急急,交通管制连连。瑟瑟寒风频袭面,抗疫征途哪计还。瘟神缉捕间。 户户家门紧闭,控防共克时艰。闹市纵然人迹杳,细细排查岂等闲。警徽卡口前。
点评:想民泪成河,民心辐辏,关乎人人的生死存亡之际,岂有情不真彻者。然而我读抗疫一线以及疫区人的作品鲜有佳作,于是每赧颜于敬爱其人,嫌恶其诗。当前佳作,我以为能动我心足矣。诗贵真,真而不佳,盖不切也,不切者喜大,大则空,空则伪,伪则生腐气,膙人心。
所谓“切”,或写具体,写细节,写形象,写“小”,写“我”。本词作者为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交警,词写“我”,写我的职务职责,半属真切之类,为抗疫一线作品中之上乘者。然而作为警察写作,作品关于自我胸怀大局、不畏艰险、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主观表现过于浓烈,似有邀功请赞之嫌;且宣传口号体语言的运用,令其又落入抒发大情怀之“大”的套子里。庚子疫中警察之牺牲毋庸赘言。我敬重。然而为诗,我以为,你不若写个你被感动过的具体场景或画面或细节或小事,是的,这首词缺少形象思维,所以缺少味道。
钟嵘《诗品》强调“风力”(思想)与“丹彩”(辞采)兼具方可,“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心动”。对当下诗人而言,“丹彩”难能。钟嵘在论及诗体时还说五言诗为“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原因在于其“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详切地“造形”“写物”,我们可以。
无医
钟振振
岂曰无医?与子同药。君子于疫,如对凶鳄。与子偕搏!岂曰无医?与子同心。君子于疫,王贼是擒。与子偕寻!岂曰无医?与子同志。君子于疫,凯必饮至。与子偕醉!
点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体古风,套袭世熟之《诗经·秦风·无衣》。用“衣”谐音字“医”,一则牵引于诗经原作,一则点明诗作主题。作者意图应为正迁移《无衣》作为战歌千年所沉积的气韵情怀。诗以“搏”“寻”“醉”,有序展开三章三个层次阶段。“同药”“同心”“同志”,以时今革命语词,渲染并肩靠背同仇敌忾之勇武。“岂曰无医?”以反问句式开篇,道当时疠疫肆虐、蒸民无措之状,亦表达必胜的信念,更用重复叠沓,发挥一唱三叠荡气回肠之慷慨。应该说创作目的基本实现。如同“武汉加油”“武汉不哭”,大疫当前我们需要老干体诗,然而倘能如是加之以蕴藉古典文学气息的外套,则面不可憎,味不同蜡,是为好诗。然而,或许因为作者执意置读者于《无衣》之境,初读有化用生涩之感。
送妻赴鄂抗疫
蒋昌典
寒风凛冽战旗飘,轻抚征袍眼已潮。
追着车轮号一句:归来家务我全包。
点评:“战旗飘”“抚征袍”,起承两句读来已滑入时人所鄙薄之“疫体诗”标准模式。然而转结两句读罢却教人倏然泪来。此诗似无技法,用语除一“号”字更未见考究,其动人或在于二端:
一是用情真切。古人说,“诗贵真”(陆时雍《诗境总论》),“大抵物真则贵”(袁宏道《与丘长孺》)。这里,“真”是作者的创作情感,也是读者获得的审美情感,成功的作品应该是审美体验均衡或超出创作体验。今人大情泛滥之作通常相反。何也?情“切”,才真。何谓“切”?此首转结两句但写夫妻难舍,便为“切”。夫妻,似“小”,实“大”,夫妻不舍而舍,乃见大情怀。
二是形象。我常见有好题材被写滥,所以同样的情绪未必人人写得。特拈出此首盖因写出了诗应有的形象感。转结两句,作者给了我们一个配音画面。声音也好,画面也罢,都是具体可感的,这令我们看到了车轮后面丈夫追赶着的情境,诗就有了形象感,就予人以文学的审美体验。诚如毛泽东所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
老家村委会遣人上门理发记
段 维
乡居月有余,八门皆禁足。心沉如磐石,发长腰可束。老父眉与髭,相交宕雪瀑。爷儿相对愁,恨将付一烛。是时小哥呼,村委授其牍。快剃烦恼丝,面容细整肃。闻之喜而狂,枯肠如见肉。忽忽推与剪,飘飘身欲鹄。回思我庶民,眼中映直曲。辨谁嘴把式,知谁真公仆。
点评:诗从普通村民角度抓住村委抗疫工作中的所做小事“理发”展开铺陈叙述,塑造了忧民之忧、想民所想、服务于民的基层组织形象。通常此类题材诗模式化严重,鸡血语词、高亢基调,空洞无物,味同嚼蜡,眄之首可推其尾,基本作者独自铿锵。
此诗以素朴的语言叙述了一家人禁足月余,苦长发不剪,而村委竟能想到这小事上,派人登门剪发的过程。诗有文气,有古味,其修辞手法的精彩运用,更引人步步入胜。譬如“发长腰可束”“老父眉与髭,相交宕雪瀑”,两处夸张,样貌跃然,呼之欲出,其中亦可窥作者于苦中求乐之趣,读来何竟解颐,难崩其颜。其后又接连两次兼用比喻夸张两辞格,“闻之喜而狂,枯肠如见肉。忽忽推与剪,飘飘身欲鹄。”说其喜,比之新奇鲜活;言其轻,夸之意外理中,形象饱满,煞是可爱。然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引出结论,令读之颔首。惟觉“辨谁嘴把式,知谁真公仆”两句文风陡转直露,未知可替否。
庚子疫解禁回大梨树探亲
邢涛涛
宠犬迎车百米知,娘亲跛脚出来迟。
家翁更布天门阵,含笑当窗唤下棋。
点评:我的宠物犬百米之外朝我迎过来,我的娘亲像瘸了一样跑出来,我的老爸那更是摆好了天门阵隔着窗户直喊我下棋。相隔半月之余的亲人终于相见的迫切和乐之状朴素、明朗、亲切、活泼,抓人眼目。一读即心生欢喜。
诗从“解禁”二字切入,四句简单明了列出三象:迎车爱犬、跛脚老娘、邀棋家翁。所“急”何处?一在“迎车百米”,不必言;一在“跛脚”,岂是真跛,是鞋没穿好就趿拉着跑出来;一在唤棋,这棋可未必是老妈出门迎儿的当口布下的,可不知道儿不得归的这些天老爸每天摆棋的样子,反正此刻笑逐颜开、急不可耐、技痒痒地要与儿酣杀几盘。诗象集中平列,但为抓住一个“急”字做文章。
诗写动态,生欢悦攒动之感。妙在几个动词,“迎”,可想其憨态;“跛”,可想其趿拉鞋、鞋欲脱脚的样子;“布”“笑”“唤”,可想其摆棋,禁不住欢喜,急呵呵要对弈的样子。这些动词的动作形象感强,我将之定义为“动象”,以区别我称之为“名象”的物象,它们都为作品的形象负责。一如朱光潜《谈美》所说,作者“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的情境”,如此直接撼动感官,是好诗该有的样子。
此诗写实,诗中没用落入俗套的词。作者只是寥寥几笔给“犬”“娘”“翁”挨个儿白描了像而已。然而寻常百姓安泰怡然,不是治疫之功而何?是乃阅读的审美空间大于创作,创作盈余。
寄楚成兄
黄康荣
岁末瘟神袭,江城鏖战急。
怜君冷雨中,一夜征衣湿。
注:楚成,武汉交警,诗人,在抗疫一线。
点评:唐代韦应物有《怀琅琊深标二释子》云:“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应居西石室,月照山苍然。”将想象之景以为怀人之情。元稹有《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将作者眼下之景以为怀人之情。黄康荣此首将共景共境以为怀人之情。作者职业警察,所寄者楚成亦为警察,两者人各一方,但同在艰险卓绝的抗疫一线,于是“冷雨湿征衣”乃是深切的身受共情。
甚爱此绝。诗前两句简单铺垫了一个疫情暴发的大背景,三四句则勾勒了“冷雨湿衣”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这个细节,给人以极浓烈的暖意。这个细节,所刻画的形象夺目动人;这个细节,只是朋友的一个水平视角,而不是对黎民大国的俯瞰,反而托起了于冷雨中坚守在岗的警察形象,真实而动人,完胜于热烈的讴歌。讴歌,要么是俯视,要么是仰视。俯视是上帝的眼光,仰视是臣服的眼光。前者易流于伪妄,后者几近于谄媚。惟平视者,常字句出于自然,情愫发乎本心,喜怒哀乐,自是发于性情一端。
浣溪沙·庚子寄内
姚泉名
疏雪明窗木影残。萦萦半枕五更寒。氧瓶香嫩沸珠欢。 锁院信风轻一别,拈梅坐夜忍长叹。归来为我净衣冠。
点评:泉名兄,武汉诗人,庚子疫中染疫住院。他另有一首《核酸转阴性作》曰:“东风入幔琐窗晴,一纸报如天下宁。连日自羞贪食饭,巡床医嘱罢悬瓶。楚江尚禁可怜丽,春疠犹存未觉馨。应许离人皆似我,归期已近暂伶仃。”其情也真,我读来心竟不动,而对《庚子寄内》却着实唏嘘。
两者比较一下,《核酸》有天下情怀,写大义;《寄内》但帷中私语,写小情。《核酸》为示天下人,《寄内》为语室中人。于是面目不同,前者粉面,后者素面。前者对着镜头拿着姿态,后者对着家人卸下妆扮。于是《核酸》中你见到楚江、国疫、民众、天下,《寄内》中你只看到一个苦闷乃至脆弱的人。于是《核酸》写的是较好地收敛了自我的社会人,而《寄内》写到的是放松下来的自然人。于是前者真亦存伪,后者真乎至真,当然对内人亦善说邦国者之彻骨社会人除外。尤其一句“归来为我净衣冠”,见得病中男人的弱来,见得那种依赖,于是见得真性情。
另外需提到的一点,《寄内》上片颇有意味的,是三句尾字“残”“寒”“欢”三个形容词。前两者皆领悲愁之所在,而兀然出一“欢”字。何解?“看到瓶里不断欢腾冒泡的沸珠,才感受到一点欣慰,毕竟还能活着啊,同时也是给妻子报平安的生动信息。”韦树定在《【云帆诗鉴】云帆诗会第400期作品选评》中所析为其一解。在我看来,“欢”字对比“残”“寒”,更不失为一种反衬手法之运用,写氧气瓶的沸珠之欢,愈发衬托病榻之人的不欢,而不欢是为《寄内》的情感基调。
疫中杂诗(十一首选一)
杨 强
三十日赴医院取报告单,肺部呈磨玻璃结节,疑即感染性病变。谒医询症,由胸痛急诊科转发热科,复转感染科,卒归胸痛急诊科,命至输液室挂点滴,购药而还。
我怀殊郁郁,苍茫昼亦昏。抱戚复入城,庶冀窥症因。何期一纸状,翻令战心魂。窃恐患时疫,罔然竟谁询。盘桓四医室,周行若转轮。坐此益滋疑,讵得消息真。中宵买药还,惨淡无星辰。终朝老父伴,愁劳共损神。近家望灯火,阿母具盘飱。始知岁除夜,举箸失悲欣。更阑不能寐,抚痛听鸡晨。病身忧一死,感事愧双亲。
点评:不忍评说。含泪评说。
诗选自杨强所赋之古风组诗,但叙辗转查病、除夕确诊、购药返家之实。原疫中杂诗集获诸多佳许。读之者尽赞其有老杜风骨,我说不然。老杜虽时常身陷苦难,但老杜常能跳出苦难而凌驾于高处俯瞰苦难,因为他的苦难大多在于困顿而较少关乎生死,所以他写“三吏”“三别”,那都是别人的事,所以他会做出圣人的样子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杨强跳不出自己的苦难,他这首诗只是在絮絮叨叨地述说自己的遭遇,他只是拘囿于一己的苦痛中自我悲悯自我抚慰。他的格局远没有老杜大。然而,惟其没有跳出自我的小格局,惟其没有拿足了架子做出圣人的姿态悲悯众生,他才得以表现毫无造作的赤子人性,他才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他的诗才得以毫无损耗地直达人心,毫无捆绑地令人痛楚,更堪称诗史,堪入诗史。他完全没有被世俗濡染的那层包浆,比老杜纯粹得多。写真诗就该这样“自私”地直指本心地写我。
正月初七小雨
安全东
冻雨飘萧倍觉寒,围炉犹恐著衣单。
此心遥系江城子,湿雾笼山不忍看。
点评:诗好有三。
其一在诗有温柔动人的力量。诗语如温开水一样乌突突的感觉,不鲜亮,不激越,不突兀,没有杀伐慷慨之气,然而温润柔和,有一股温柔却无比动人的力量。他只说“不忍看”,不再多语,然而诗人感伤之情状已然在目。平实朴素,不损情而融情,不渲情而带情,真切动人。孔子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
其二在善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比如起承两句中,不露痕迹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要说“寒”,头句冻雨已经给人寒意了,二句加用“炉”,“炉”本是暖物,但作者说围炉还觉衣单,可知程度,于是更衬托出寒意来。再如,他说“不忍看”,“不忍看”的是什么样的境况?他打住不说了,他给了你一个联想的空间,于是诗的余味来了。“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谢榛《四溟诗话》说。
其三在“物色带情”“情景互宅”。冻雨、单衣、湿雾,所选意象皆集于“寒”字。此“寒”既描摹庚子正月典型的自然环境,也暗示新冠大疫的典型的社会环境;既道出外部环境的温度,也道出心理环境的温度。“湿雾笼山不忍看”更产生所谓“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之感。
作者另有一首《正月初九有作》云:“天气凄寒鸟绝音,联翩雨雾暗青林。倚门难作等闲看,病肺人间感至深。”我以为结句大败,在于裸露直言,未能如前诗“湿雾笼山不忍看”“情景互宅”之蕴藉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