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川
玉壁城的位置,在今天山西省稷山县城西南六公里左右的峨嵋岭台地边缘。笔者曾经考察过这个地方,就在白家庄村的北边,运城至稷山旧公路的下坡处。这个地方两面深沟,一面高崖,中间是一大片平地,南面有一小段土梁与大路连通。从汾河谷地往上看,玉壁城矗立在几十米的高崖上,可称天险。敌军如果要进攻,只能先从汾河谷地爬上高坡,然后从南面的狭窄地段攻城。
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玉壁城曾是东西魏争锋的重要据点,打过两次著名的守城战,成就了一批汉族英雄人物。因为战争,还催生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一首诗《敕勒歌》。
中国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统治的北魏王朝,因为剧烈的内部矛盾,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的实际统治者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西魏的实际统治者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东魏的实力较强,政治中心在河北的邺都(今临漳附近),军事中心则在山西太原;西魏的实力较弱,政治军事中心都在今陕西西安一带。今天晋南运城市的区域,最初隶属于东魏,公元537年“沙苑之战”后,河东军民起兵反抗高欢,归附了西魏,从此成为西魏政权的前沿阵地。
东西魏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公元536年的“小关之战”和537 年的“沙苑之战”,都是东魏大举进攻西魏,被西魏以少胜多,打退回去。公元538年又发生“河桥之战”,双方都投入主力部队,打得异常惨烈。最后西魏军全面溃退,东魏军也损失惨重。
在“河桥之战”中,西魏老将王思政表现十分突出。他手持长矛,下马步战,刺死无数敌军。后来受了重伤,晕倒在战场上。王思政打仗时喜欢穿破衣烂甲,打扮如同普通士兵,倒地后没有引起敌军注意,所以保住了性命。战争结束后,部下雷五安从死人堆里找到奄奄一息的王思政,把他救了回去。
这次战后,王思政被任命为西魏东道行台,镇守在位于现在河南灵宝的恒农城,这是东魏从河南地区进攻西魏的咽喉要道。王思政认真分析了两国形势,认为高欢的军事中心在太原,沿汾河谷地南下进攻西魏的可能性比较大,就请求移镇于玉壁城,重点防御东魏在今山西境内的进攻。西魏当局欣然照准,任命为王思政为“都督汾、晋、并州诸军事”,在“玉壁”增修城防,驻军防守。
从地名上看,“壁”是“壁垒”的“壁”,相当于晋南农村常说的“堡子”,是汉族人民防御外来侵略的传统方式。玉壁城以前应该是晋南居民修建的堡垒,因为规模较大,地势又最险要,所以被王思政选中,重新修建加固,改造成了东西魏两国争锋的重要据点。
玉壁之战一共发生过两次,都以西魏取胜、东魏失败而告终。我们先介绍第一次。
王思政是公元538 年移镇玉壁的,在玉壁城经营四年之久。到公元542年初冬,终于迎来意料之中的敌军进攻。东魏丞相高欢率主力部队从太原出发,沿汾河谷地南下,到今侯马新绛一带折向西方,直冲玉壁而来。高欢的部队主要来自北方各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大约有十几万人。这支部队从北魏末年到东西魏初年,经历了多次战争,战斗力很强。王思政虽然在北魏和西魏任职多年,但他的本部人马不会很多,应该是以汉族步兵为主的。玉壁城周长四公里,城内大概也就一平方公里的大小,装不下太多兵马。笔者猜测,他最多也就几千人。虽然是敌众我寡,但胡人善野战,汉人善守城,高欢来攻打险要的玉壁城,并不占有优势。笔者猜测,高欢真实的战略意图是,借着围攻玉壁城,把西魏宇文泰的主力骑兵吸引过来,双方在新绛稷山河津这一带的汾河谷地,打一场硬碰硬的战役。而这种打法,东魏是占优势的。对镇守在玉壁城的王思政,高欢采取的是攻心战术,充分利用王思政和宇文泰集团的固有隔阂,用高官厚禄引诱王思政“弃暗投明”。
当时镇守玉壁城的,除了主将王思政,还有一位著名的清官——河东人裴侠。王思政和裴侠,都是北魏孝武帝元修的亲信。元修受到高欢的逼迫,到关中投奔宇文泰军事集团,高欢便另立一位孝静帝元善见,北魏因此分裂为东西两部。但孝武帝元修到关中不久,因为私德问题,很快就被宇文泰毒死,另立元宝炬为帝。这样,王思政和裴侠这些人,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裴侠原名裴协,因为在“沙苑之战”中表现英勇,被宇文泰赐名裴侠。王思政在“河桥之战”中也积极表现,立下了战功。王思政还曾经借赌博,发誓赌咒,表示要彻底效忠宇文泰。但说到底,他们都不是宇文泰的亲信,双方是存在一定隔阂的。
高欢派人和王思政谈判,提出优厚条件:假如王思政能够献城投降,那就封他为“并州刺史”。当时的刺史权力很大,并州又是王思政的故乡,这个条件是很有吸引力的。王思政没有答应,但他的回答意味深长:
“以前可朱浑道元从西魏投奔东魏,你也曾经许诺他为并州刺史,后来为什么没有兑现呢? ”
高欢当时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劝降书,王思政文笔欠佳,就命裴侠代笔回复。这封回信的原文没有流传下来,但在当时起到了很大作用。事后,宇文泰见到信件原稿,称赞裴侠是一位排解纠纷、劝和息战的“鲁仲连”。
高欢劝降失败,只好硬着头皮进攻这座根本不可能攻破的玉壁城。先后攻打了九天,伤亡惨重。后来天降大雪,东魏将士饥寒交迫,意志消沉,都不想再打下去。高欢见形势不妙,就匆匆撤军。
高欢回太原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可朱浑道元封为并州刺史,兑现以前的承诺,给玉壁城的王思政释放一个善意的信号。
这场战役还有一个有趣的尾巴。西魏丞相宇文泰听说高欢大军南下,立即组织主力部队东渡黄河,救援玉壁。但大军刚走到现在临猗县境内时,高欢已经撤军,宇文泰也就趁势收了兵。
这正是历史的奇诡之处,假如宇文泰早来几天,高欢晚走几天,双方在汾河谷地硬碰硬地打起来,可真的就是胜负难料了。
第一次玉壁之战, 高欢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并没有伤筋动骨,军事实力仍然很强。西魏方面看到了玉壁城的战略优越性,也更加欣赏王思政的的军事指挥能力。不久,又命令王思政负责恒农的防务。
史书记载,王思政在恒农函谷关一带“修城廓、起楼橹、营农田,积粮栗”,认真做好恒农的防御设施和军需储备。史书没有记载玉壁城的情况,但据理推断,应该和恒农的防御模式是一样的。“修城廓”是指修筑城墙、护城河等设施;“起楼橹”是指打造木结构的城楼、塔楼及相关的守城设施;“营农田,积粮粟”主要是指积蓄粮草和武器装备。换句话说,王思政的职务实际上是西魏东部军区的司令员,全面负责河南和山西前线的防守任务。
第一次玉壁之战一年后, 也就是公元543 年,东西魏又在河南地区爆发了一场“邙山之战”。双方都投入主力部队,战争打得极为惨烈,高欢和宇文泰两位军事首领,在战争中都差点被对方俘虏。战争的结果是西魏惨败,东魏惨胜。宇文泰的鲜卑族主力骑兵基本上被东魏击垮,如果高欢能够乘胜追击,那么一举歼灭西魏政权并不是太困难的事。但当时东魏将士们极端疲劳,都不愿意再打下去。而具备雄厚实力的东魏侯景部队,这时候还有继续作战的实力,准备一鼓作气打到关中去。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高欢的妻子娄昭君提出一个看似明智的意见:“假如让侯景去消灭宇文泰,那侯景就会成为新的关中霸主,仍然是一个强敌。 ”这样,高欢就打消了全歼宇文泰的念头。
“邙山之战”后,镇守在恒农的王思政还上演了一出真实的“空城计”。他听说西魏军败,不仅没有跟着溃逃,反而命令将士大开城门,自己解开衣服躺在城楼上,等待东魏军的到来。而东魏军面对城门大开的恒农城,竟不敢进攻,悄悄地退了回去。
王思政又一次出了大名。
“邙山之战”后,高欢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准备新一轮歼灭西魏之战。
首先,他用外交手段,努力和北方强国柔然结交,争取柔然可汗的支持。柔然可汗阿那瑰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西魏文帝元宝矩,当时还陪嫁了大量牛马和财宝,算是对西魏政权的支持。而元宝矩和宇文泰,为了讨好柔然,竟然逼死原来的皇后乙弗氏,让柔然公主做了正宫娘娘。可惜,这位公主后来难产死亡,西魏和柔然的外交关系也降到了冰点。东魏方面,孝静帝元善见的皇后是高欢的女儿,自然不能牺牲掉。高欢就为自己儿子高澄求婚,请求和柔然的二公主结亲。阿那瑰可汗是个老奸巨猾的政治家,他表示,自己的女儿不能嫁给没有实权的高澄,但嫁给高欢本人是可以考虑的。为此,年老体衰的高欢只能硬着头皮做新郎,先把自己的正妻娄昭君打发到别宫,又把另外一大批姬妾隐藏起来。深明大义的娄昭君甚至还表示,为了夫君的江山社稷,哪怕把自己杀了也无所谓。但柔然公主来的时候,只带了几千兵马,并没有赐给高欢大量牛马和财宝。送行的柔然将领还表示,一直要等公主生了男孩,他们才会撤兵回去。这位柔然的二公主性情严毅,到了中国一直不肯改说华语,对高欢也十分严厉。高欢年老多病,消受不起这位厉害公主,经常躲着不见面。柔然人发起脾气,高欢才扶病与公主相会。这都是历史上的笑谈。
东魏下一次的大战地点,仍然选在现在运城境内的玉壁城。不过,高欢见识过玉壁城的险要,这次就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从战略角度讲,东魏仍然是借围攻玉壁之机,把西魏的主力部队吸引到汾河谷地,双方打一场大决战。为了保证战争胜利,高欢还命令镇守在河南的侯景部,从晋东南一路进入山西,奇袭河东。
因为“邙山之战”的惨败,西魏宇文泰的军事实力已经无法再和东魏抗衡,只能借助西部的“汉族地主武装”,重新训练新的军队,搞“府兵制”等一系列军事改革。面对东魏高欢新一轮的攻势,宇文泰做出一个奇怪的举动,把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老将王思政,临时调任为荆州刺史,到南方防御梁朝的进攻。看起来,宇文泰还是不信任王思政,担心王思政在重要关头倒向高欢。不过,宇文泰让王思政推荐一名新的玉壁守将,王思政就推荐了三十八岁的韦孝宽。
战前,东魏的邺都还发生了一件怪事。一群黄蚂蚁和一群黑蚂蚁作战,最后黄蚂蚁被黑蚂蚁消灭。当时东魏军队穿黄色军服,西魏军队穿黑色军服,有人认为这是西魏战胜东魏的一个征兆。
关中人韦孝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从戎几十年,基本上达到了全胜境界。他人长得也帅气,与西魏独孤信合称为“双璧”。而玉壁之战,则是韦孝宽的成名之战。
公元546年8月,王思政调任荆州刺史,韦孝宽接任玉壁城的防守任务。到了9月,东魏高欢的十几万大军,就沿着汾河压过来。高欢这次是稳扎稳打,在汾河北岸连营四十里,主帅的大营扎在现在稷山县南阳村的北边。南阳村现在还存有一处土堡,村人号称“高欢城”。玉壁城在汾河南岸峨嵋岭台地的边缘,城内驻军大概只有几千人,是不可能和高欢的大军硬拼的。韦孝宽的应战思路十分清晰,只是闭城坚守。要打,你就来攻城,反正我是不出去的。不仅如此,西魏方面这次也洞悉了高欢的战略,主力部队绝不出动,任由高欢去攻打玉壁城笔直的黄土高崖。高欢的另一支战略部队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侯景率军从河南出发,经齐子岭进入今山西境内。西魏方面驻守绛县车厢城的勇将杨檦,率军迎击侯景。侯景和高欢也不是一条心,见杨檦来了,立即撤回河南。狡猾的侯景担心杨檦乘胜追击,还用树木阻塞了山道。
这样,已经兴师动众的高欢,只能够再一次硬着头皮去攻打玉壁城。这次攻城战一共打了五十多天,双方的战术都十分精彩。
高欢的部队渡过汾河,爬上高坡,在玉壁城南的台地上,修筑起一座土山,从土山上居高临下,向城内射箭。玉壁城内,原有两座木楼,是城内的制高点。开战之后,韦孝宽用木料和绳索不断加高木楼,让木楼的高度永远超过土山,在楼上射箭反击城外。从这些记载我们能够发现,玉壁城虽小,但城内的物资储备是十分丰富的。围城的五十多天里,玉壁城内没有发生过物资匮乏问题。
高欢的“土山计”失效后,改用“地道计”。他派人向韦孝宽示威:“你把木楼绑到天上也没有用,我还可以用穿地之术取胜。 ”高欢本来是想借此打击韦孝宽的信心,没想到却给足智多谋的韦孝宽提了醒。韦孝宽命人在城内挖掘深沟,东魏将士费尽辛苦挖出的地道,正好通向深沟,一出头就被西魏士兵砍杀。韦孝宽还命令多备柴火和鼓风皮囊,用烟火熏烧地道内的东魏士兵。这样,东魏的“地道计”又失效了。
高欢再次下令,制造“攻车”,用削尖的巨木撞击玉壁城的夯土墙。韦孝宽则缝制巨大的布幔,张挂在城外。这种布幔十分巧妙,一受撞击立即悬空,合理消解了巨木的攻击。高欢也是聪明人,知道布幔怕火,就让人在长杆捆上松枝麻秆,浇上膏油,点着火去烧布幔。韦孝宽则把锐利的钩刀绑在长杆上,伸出去削断东魏军的火杆。火杆被削断后,火苗反而烧着了东魏士兵。
“攻车计”“火杆计”失效后,高欢再一次使用“地道计”。这次的地道,不再挖向城内,而是挖到城墙的下方,多条地道相连,用木柱支撑城墙。等全面挖通撑好之后,再放火焚烧木柱。木柱的支撑力一消失,大片的城墙就坍塌了。这是高欢攻城技术中最厉害的一招,但韦孝宽木料充足,城墙坍塌后,就在坍塌处修起栅栏,继续防守。
不仅如此,韦孝宽还利用东魏军攻势减弱的有利时机,率军出城,占领土山,打掉了城外的制高点。
高欢运用多种“科技手段”,都攻不下玉壁城,最后竟然用起了“法术”。方士李业兴给高欢进献了一条“孤虚法”,认为集中兵力攻打北城,一定能够取胜。我们知道,玉壁的北城下就是四五十米高的直立土崖,绝对属于“天险”。高欢无奈,只好采用这条“愚不可及”的攻城方法,动用大量兵力,去攀爬悬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韦孝宽以逸待劳,东魏将士大量死亡。
在攻城的这段时间里,高欢终于发现了玉壁城的致命弱点。玉壁城建在高崖上,没有水源,城内人马的饮用水,都要从汾河汲取存储。人多势众的高欢决定采用一条“笨”办法,发动将士和民夫,用一晚上的时间移动汾河的河道,让水源远离玉壁城,企图把玉壁城的将士渴死。韦孝宽呢,在这个危急时刻仍然想出了办法,在城内打出一眼深井,找到了地下水源。笔者在玉壁城遗址考察的时候,发现这地方打井十分不易,也没有找到水井的遗迹。时间已过去一千多年,当时那眼井不知道打在什么位置?是不是碰巧找到了较浅的地下水源?
硬攻无效之后,高欢转而采取诱降战术。他派部下文人祖珽到城外向韦孝宽喊话:“救兵这么久都不来,你为什么还不投降? ”韦孝宽回答:“我的城池十分坚固,武器和粮草都还十分富裕。你们攻打得十分辛苦,而我们防守得十分轻松。才打了十天半月,哪里需要救援?我现在只担心你们这么多人回不到太原去。韦孝宽是关西男子,肯定是不会投降的。”祖珽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对西魏的将士们说:“韦城主是做官的,接受了人家的俸禄,不好意思投降。你们这些普通将士们,何必陪着他在战火中送死呢? ”说完,又用箭把赏格射进城内,上边写道:“能杀死城主投降者,官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食邑一万户,赏帛一万匹。 ”韦孝宽也不客气,在赏格的背面写道:“能杀死高欢者,也按此重赏。”又把赏格射出城去。
韦孝宽的侄子韦迁当时就在东魏军中,高欢把韦迁绑起来,把刀架在脖子上,向城头喊话:“韦孝宽再不投降,侄子就没命了。 ”韦孝宽还是坚决不投降,他“慷慨激昂,略无顾意”,而将士们也坚决团结在韦孝宽身边,宁死不降。韦孝宽是陕西人,部下都是子弟兵,家族田产都在关中,从一般道理上讲,也是不可能投降东魏的。
当时的战争打得极为艰苦,西魏将士全身披挂,还戴着厚厚的面甲,而东魏的神箭手元盗,专门射人眼睛。韦孝宽的部下,伤亡也是非常惨重的。
高欢率领十几万大军,围攻玉壁城五十多天,将士们战死了七万多人。后来天气变冷,疾疫发生,东魏的士气更加消沉。
高欢本人,出征前就身患疾病,身体已经大不如昔。现在,既攻不下小小的玉壁城,又不能和西魏主力决战,高欢就萌生了退意。他把阵亡将士的遗体收集在一起,埋成一个万人大坟。有一天晚上,有陨石落在高欢的大营,声如雷吼,这在古代是主帅死亡的征兆。病情沉重的高欢忧惧不已,便下令撤军。
东魏将士不知道高欢的身体情况,纷纷谣传高欢受了箭伤,已经死亡。韦孝宽一向善用反间计,得悉这一情况后,立即大肆宣传,说西魏军用著名的“定功弩”射杀了高欢。还编了一段顺口溜让人宣传:
“劲弩一发,凶身自殒。 ”
回到太原大本营之后,高欢病势沉重,多日不能见客,这就更加坐实了韦孝宽的谣言。为此,高欢强拖病体,组织了一次大型宴会,出来和将士们见面。
席间,高欢请老将斛律金演唱传统的敕勒族民歌。斛律金唱完一遍后,高欢和将士们又纷纷唱和,大家都唱得是泪流满面,场面十分悲壮。他们这些人,都是在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中崛起的,打了一辈子的仗,又把天下搞得大乱。如今,回想起太平年代的草原风光,真的是恍如隔世啊!其歌词经史官译成汉语,流传到后世,近现代还进入了《语文》课本。其词曰: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族又名高车族、丁令族,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在北魏最强盛的时代,敕勒族归附北魏,被安置在阴山一带的丰饶草原,过着繁荣而幸福的游牧生活,每年还把大量的物资奉献给北魏朝廷。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北魏政权的黄金时代。《敕勒歌》中所称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一种最生动的写照。
公元547年的正月初一,发生了日食。迷信的高欢认为这又是自己的死亡预兆。不久,他就真的去世了。
546 年“玉壁之战”后,韦孝宽名震天下,被西魏朝廷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忠郡公。 553 年,韦孝宽调任雍州刺史;554 年,随西魏大军进攻梁朝,攻克江陵;555 年,西魏丞相宇文泰北巡,命令韦孝宽重新镇守玉壁。北周取代西魏之后,北周武帝宇文邕念及韦孝宽镇守玉壁的巨大功勋,特意把玉壁城所在的稷山新绛一带设置为勋州,同时任命韦孝宽为勋州刺史。到后来,勋州又改名为绛州,是隋唐时期的天下名城。
这个时期,北周和北齐之间的战事比较少,相对和平。北齐派使者到玉壁,请求开通边境贸易。北周的执政者宇文护认为,两国交战多年,此举肯定是别有用心,便派尹公正到玉壁来观察情况。韦孝宽则艺高人胆大,在玉壁郊外设宴,招待尹公正和北齐使者,双方展开友好谈判。最后,不仅开通了周齐之间的边境贸易,还达成交换人质的协议。韦孝宽把汾州胡人抢劫来的关东人送回北齐,北齐则把宇文邕的姑母和宇文护的母亲送回北周。用做生意的眼光来看,北周这次可算是赚大了。
韦孝宽头脑清醒,利用双方通商的机会,把间谍派到北齐,刺探北齐的军事情报。同时也用重金收买北齐的间谍,给北周提供情报。
韦孝宽手下有一个叫许盆的主帅,被派去镇守城池,这许盆却趁机投降了北齐。韦孝宽大怒,派间谍去刺杀许盆,间谍很快就把许盆的人头提了回来。
现在的吕梁市区域,在当时属于“三不管”地带,一部分属于北周,一部分属于北齐。当地的胡人部落经常抢劫周边地区,是韦孝宽的心头大患。但如果派兵镇压,又会惊动北齐方面。韦孝宽就想出了一个筑城之策,从黄河西岸征调民夫十万、士兵一百,由部下姚岳带领,在吕梁山的险要之处筑城。姚岳担心北齐方面会派兵袭击,韦孝宽掰着指头给他计算道:“修筑城墙用十天就足够了。那地方离北齐的晋州有四百里,我们第一天动工,他们第二天才能知道。征兵用两天,谋划用三天,行军再用两天。等他们的军队赶到,我们的城墙早就筑好了。 ”
姚岳走了之后,韦孝宽又设下一条疑兵之计,命令稷王山、孤山这一带的村落,在晚上堆柴放火。姚岳开始筑城之后,北齐军队果然行动起来,但他们晚上向南一望,发现汾河南岸峨眉岭台地一片火光,仿佛有千军万马,就不敢轻举妄动。等北齐的军队打听清楚真相,姚岳的城墙早已经筑好了。
当初,东魏高欢率领天下最精锐的骑兵,两次进攻晋南的玉壁城,都以惨败而告终,高欢本人也因此饮恨而亡。那么我们就会提出一个问题,玉壁城虽然地势险要,难道就真的攻不破吗?韦孝宽虽然善于用兵,难道就真的打不败吗?相信东魏的很多将士,都会提出这个疑问。
历史的奇诡之处就在于,几十年后正确的答案出现了。破解玉壁难题的人名叫斛律光,是《敕勒歌》的演唱者斛律金的儿子,著名的“落雕都督”。
公元570年,北周和北齐两国在河南发生战争,争夺宜阳城,战争打了好久也分不出胜负。镇守在玉壁城的韦孝宽却从宜阳之战发现了潜在的危险。他对部将说:“敌方还是有许多谋臣良将的,他们如果放弃崤山以东,来和我国争夺汾北,那情况就危险了。我们现在应当在汾河北岸的华谷和长秋,抢先筑起两座城池,占据有利地势,破坏敌军的企图,不能让他们抢了先。 ”
于是,韦孝宽画了一张地形图,说明情况,派人送给北周的执政者宇文护,请求其同意。但宇文护的回复却是阴阳怪气的:
“韦公子孙虽多,数不满百。汾北筑城,遣谁固守? ”
意思是:你们韦家的子孙虽然很多,但也没有超过一百。如果在汾北筑了城,派谁去镇守呢?其背后的潜台词是:你韦孝宽镇守个玉壁城也就足够了,你们家子孙做官的也不少了,难道还想再扩张地盘?
笔者读史书,把宇文护这段话回味了半天,才算明白过来。宇文氏表面上虽然器重韦孝宽,但那是不得已,内心深处还是很忌惮这位汉族名将的。韦孝宽接到回复,只好长叹一声,暂时作罢。
但北齐的名将斛律光,却没有管韦孝宽是不是“暂时作罢”,就在韦孝宽和宇文护通信的570年12月,斛律光率军从今临汾一带出发,进抵汾北。斛律光的眼光和韦孝宽是一致的,他也看中了位于现在稷山化峪的“华谷”,迅速筑起一座城池。另外,在位于现在河津市西边的某处要塞,筑起一座“龙门城”。
高手下棋,就是出手不凡。
以前,高欢率领大军驻扎在汾河谷地,仰攻险要的玉壁城,两次都是惨败。现在,斛律光在汾河北岸的的险要地带,筑起两座城池,和汾河南岸的玉壁城遥遥相对,一下就把被动变成了主动。
名将一般都是很有幽默感的。
斛律光修好了华谷、龙门二城,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便带着部队到玉壁城下和韦孝宽聊天。他说:“宜阳只是一座小小的城池,我们双方打了好久,不如送给你们算了。但我们要在汾北这一带找回损失,请您不要见怪。 ”
韦孝宽这时候已经十分被动,在军事上没法取胜,只好给斛律光大讲政治:“宜阳是个交通要道,我们是一定要争取的。汾北这地方并不重要,送给你们也无所谓。您说要找回损失,那是不可能的。您现在辅佐幼主,德高望重,应该好好地治理朝政、安抚百姓才对,怎么能够穷兵黩武、惹是生非呢?我听说河北一带遭遇了水灾,百姓死亡无数,几千里之内都没有人烟。现在,您又想破坏我们这一带的和平,让百姓和士兵死亡吗?为了贪取一块不值钱的地盘,搭上几万疲惫士兵的性命,我很为您不值啊! ”
斗嘴归斗嘴,斛律光却毫不客气。他很快便率军包围了定阳城(今吉县),修筑了一座“南汾城”。又马不停蹄,先后在汾北地区修筑城池十三座,开拓疆土五百余里。
面对斛律光的强劲攻势,北周方面急忙做出应对,宇文宪撤宜阳之围,驰救汾北。宇文护屯兵同州,与之呼应。
571 年正月,韦孝宽率部离开玉壁城,和北周将军枹罕公普屯威的部队一起,进攻斛律光的“平陇城”,两支军队加起来,有步骑一万多人。这次战争毫无悬念,被斛律光打得大败,损失一千多人。这是韦孝宽平生打得最窝囊的一仗。当然,责任主要是在宇文护。
斛律光在今山西境内连连取胜之后,又转战河南,仍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最后奏凯班师,威震天下。
韦孝宽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胜不骄、败不馁”,他吃了败仗不久,就想出对付斛律光的办法。
斛律光一家在北齐功劳太大,威信太高,早就引起皇帝的疑忌和权贵的不满。他在河南打了胜仗之后,率兵还朝,着实把北齐的君臣们吓了一跳。
韦孝宽得悉这一情况后,命令部下曲严编了几句顺口溜,派间谍进入北齐,广为传播。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谣言,有两句是“百升飞上天, 明月照长安”,“百升” 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意思是斛律光要攻占长安做皇帝了。还有两句是“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意思是高氏的北齐朝廷要倒台了,斛律家的朝廷要起来了。
这些顺口溜传入北齐,聪明人都知道这是北周人在造谣,但偏偏还有几个奸诈的权贵添油加醋,推波助澜。曾经在玉壁之战时出面劝降韦孝宽的祖珽,这时候是北齐朝廷著名的奸臣,他给顺口溜加了几句话:“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 ”“盲眼老公”是指祖珽自己,说斛律光要拿斧头杀他。“饶舌老母”指北齐后主高纬的乳母陆令萱,也是一个祸乱朝政的要紧人物。这两句的意思是,斛律光不但要篡位做皇帝,还要“清君侧”,杀光皇帝身边这些得宠的人。
陆令萱于是向高纬进谗:“斛律累世大将,明月声震关西,丰乐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尚公主,谣言甚可畏也。 ”高纬其实也不完全相信谣言,但在身边人的蛊惑下,最终还是下决心杀害了斛律光一家人。(丰乐指斛律光的弟弟斛律羡。 )
北周武帝宇文邕听说北齐处死了斛律光一家,非常高兴,下令国内大赦。多年以后,宇文邕消灭北齐,却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感慨地说:“这人如果还活着,我哪能进入邺都呢? ”
当时韦孝宽已经年老,没有参加消灭北齐之战。宇文邕回师路过玉壁,还和韦孝宽开玩笑:“都说老年人有智慧,能出谋划策。但我只带领一班年轻人,就消灭了北齐,你看怎么样呢?”韦孝宽苦笑着回答:“我现在已经很老了,只剩下一颗忠心而已。但我年轻时,也曾经为国家打过不少胜仗。”宇文邕心满意足地大笑而去。
北方统一后,玉壁城的战略意义也就随之消失。然而,“玉壁之战”不仅仅是两次精彩的守城战,也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标志。再往后看,王思政、裴侠、韦孝宽等一批名臣名将表现出来的卓越风范,正是隋唐盛世的一个先声。
王思政,被宇文泰调往南方之后,又立了许多战功。在颖川守城战中,王思政多次打退东魏十万大军的进攻,杀死东魏名将多人,但因为救兵不至,最后城陷被俘,被高澄招降,晚年就在北齐做官,而其家族在东西魏两个政权中都得到尊重和善待。
裴侠,一直在西魏和北周朝廷出任重要官职,以清正廉洁、执法严明著称,被宇文泰誉为“独立使君”,是闻喜裴氏家风传承的一位关键人物。到了隋唐时期,闻喜裴氏名将名相辈出,是天下第一等的大家族。
韦孝宽,在北周末年的战乱中继续立功,活了七十岁,在隋朝建立前夕病故。其家族是关中望族,在隋唐时期也是名人辈出,影响力很大。
现在,玉壁城的遗址还在,高欢挖的地道,也能看见遗迹。土崖中间,还能发现累累白骨,似乎在诉说着一千多年前的英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