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山樵
近日翻阅《汉书》,有这样一句话吸引了我:“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意思是说,留给子孙满箱黄金,不如教会子孙一本经书。其实,这里的“经”不是指哪一本具体的书,而是告诉后人,与其给孩子置下万贯家财,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简单地说,就是要给后人留下好的家风。
由此引出关于家风和家产的永恒话题。“家风”即一个家庭所倡导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蕴含于家庭成员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外显为家规、家训、家德、家教等。“家产”指家庭的财产,与“家业”近义,意为家传的事业或学业。放在现实的人文语境下,两者就像家庭建设的两部分,各有各的作用,且相辅相成,不能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但窃以为,许多时候,家风传承比家业绵延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好的家风胜过万贯家财。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我国历史上许多贤臣名相、清官廉吏,在治家教子、家风家训、财富观念等方面,都反复强调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财尽其用、人享其安,也很注重以身示诫、立之以规、喻之以理、教之以严,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清乾隆年间,郑板桥为政清廉,他罢官归里时是“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他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对儿子说:“可于课余之暇,命农工导之家稼学圃。”
传承家产不如传扬家风。民族英雄林则徐,不给子孙留钱财,而留给子孙这样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晚年用自己的余财在家乡买了一千多亩良田,创建了义庄。通过义庄,族人可在生活困难时获得粮食与衣物,渡过难关。范仲淹还将一块打算用来自住的宅地捐献出来,建造学堂,普惠于民。
好的家风才是最好家产。《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营养剂,能给家庭带来正能量。范仲淹一生淡泊名利,言传身教,他的子女受到良好家风影响,从而使其家族有了代代相传的好口碑;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岳飞又一再教育自己的儿子一心为国,从而让后人敬仰。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与其费尽心机给子女攒下大笔财产,不如在提高子女思想、文化修养上下功夫。俗话说: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