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倩 包曙光
摘 要:渤海国被赋予“海东盛国”的美誉,在古代东南亚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通过对渤海虹鳟鱼场墓葬男女两性随葬品的研究,探讨男女两性在社会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有益于我们认知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对还原渤海社会生活的原貌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虹鳟鱼场墓葬;两性;随葬品
一、随葬品数量
虹鳟鱼场墓葬群中,男性单人墓葬共计31座,发现有随葬品的单人男性墓葬15座,占整体男性单人墓葬的48.40%;女性单人墓葬共计21座,发现有随葬品的女性墓葬11座,占整体女性单人墓葬的52.40%。在统计墓葬内的随葬品时,墓内的棺钉、铜环等棺椁的配件未计入到随葬品的总数之中,料珠、玛瑙等散落的物件在一个墓葬中出现一次即计数为1件。
(一)平均值检验法
平均值检验法是,本文中对单人男女墓葬的随葬品的数量及種类采用了平均值检验方法,通过平均数值的对比来进行男女墓葬的性别差异分析。
通过统计,男性墓葬随葬品平均种类为1种,平均随葬品数量1.42件;女性墓葬平均随葬品种类0.95种,平均随葬品数量2.48件。男女两性墓葬在随葬品的种类方面基本相同,以陶器、铁器和装饰品为主;女性墓葬的随葬品数量多于男性墓葬,随葬品数量的标准差数值相差不大,说明男女两性随葬品数量的离散程度大致相同。随葬品的数量方面,男性随葬1-2件随葬品的数量最多,仅有个别墓葬随葬4件以上的随葬品;女性随葬1件、3件、5件的最多,有3座墓葬随葬超过5件以上的随葬品。
(二)t-test(t-检验)方法
通过平均值检验方法发现,男女墓葬在随葬品的数量及种类均表现出较小的差异,导致很难通过平均值检验方法判断随葬品的性别差异问题。因此,笔者采用了t-test的检验方法对男女墓葬随葬品的数量进行检验。
t-test(t-检验)方法是,其验证过程如下:n1和n2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墓葬数量,x1和x2分别为男性和女性墓葬随葬品数量的平均数值,s1和s2分别为男性和女性随葬品平均数值的标准差,具体数值见表1。
H1:男女性别差异与随葬品多少有关,也就是在单人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与其墓葬的性别属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随葬品种类
(一)随葬品中的性别指征物
在单人墓葬的随葬品中,发现了一些只在男性或女性墓中出现的随葬品类型(表4),由于这些随葬品出现在哪一个性别的墓葬中属于随机事件,且仅存在两种可能性:非男性墓葬即女性墓葬,所以此类随葬品符合二项式分布的特点。
运用二项式分布对随葬品进行性别属性的判断方法主要见于陈铁梅和陈建立的《简明考古统计学》[1],其方法如下:
判断结果见表,铁刀、玛瑙为女性墓葬的性别指征物,陶短径壶、铜耳环、铁镯为男性和女性墓葬中公用的随葬品类型。陶敛口罐仅在女性墓葬中出现一次,其随机性太高,无法判断其性别属性。
(二)带銙等装饰品
带銙、带扣、?尾是我国古代袴褶制服腰间束带的组成部分。“唐中叶以后,不谓之环而谓之銙。[2]”这种革制腰带附属饰件的质料,高级的用玉、黄金或银,其次用铜制鎏金和铜制的,也有用铁的。这些渤海人腰间革带的饰件,是实用品和社会身份地位的标识物[3]。在虹鳟鱼场单人墓葬中,5座男性墓内随葬了带銙等腰饰物件,占整体男性单人墓葬的16.1%;4座女性墓葬发现了带銙等腰饰物件,占整体女性单人墓葬的19%,说明整体而言单人女性墓葬的墓主身份略高于男性墓葬。
渤海从国王、官员一直到仕宦侍卫人员一律着唐装,其文武官服“大抵宪像中国(唐朝)”,渤海官服是严格遵循唐制的[4]。《新唐书·车服》记载“其后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鍮石带銙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銙七。[5]”无论带銙材质还是大小,都意味着其中存在等级差异[6]。在随葬带銙、?尾等腰饰物件的墓中,男女墓内均随葬铜制的带銙、带扣和?尾,说明在随葬铜带銙等腰饰的男女墓葬基本处于同一阶级。同时也反映出虹鳟鱼场距离上京较近的原因,在上层社会的影响下,普通的编户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也趋唐化[7]。另外,大部分随葬带銙等饰品的女性墓内均发现玛瑙,进一步说明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墓主的经济实力更加殷实。
虹鳟鱼场渤海墓地共发掘墓葬323座,是目前发掘数量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处渤海墓葬,有关渤海墓葬的各项研究中,虹鳟鱼场墓地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通过探讨男女两性在社会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铁梅、陈建立:简明考古统计学[D].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130-139页.
[2] 王国维:胡服考[M].观堂林集,卷22.
[3] 孙秀仁,金太顺:黑龙江省海林市山咀子渤海墓葬[J].北方文物,2012年,第一期.
[4] 杨荣斌.渤海国服饰的渊源及其特点[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9(02):111-115页.
[5] 宋.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6] 伊藤玄三著,杨晶译:渤海时代的带具[J].东北亚考古资料译文集.第6辑,2006年.
[7] 侯艳芳. 渤海人的社会生活多元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作者简介:倩倩(1991-),女(达斡尔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渤海考古研究;包曙光(1985-),男(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渤海考古和欧亚草原考古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渤海虹鳟鱼场墓葬的性别考古学研究”(YJSCX2020-102HL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