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华
冰心的短篇小说集《超人》的主题是“爱”,而“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永恒的主题。《超人》(商务印书馆,1923年5月初版)是冰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10篇作品的合集,其主题主要是探索人生和爱的哲学,其探索人生也是以“爱的哲学”为基础。应该说,这是新文化运动早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冰心“爱的哲学”形成初期的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次勇敢探索。今天当全世界面对新冠疫情,人类又一次面对苦难,战胜疫情仍然需要全球相互合作,而冰心“爱的哲学”在当下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
小说集《超人》中以探索人生为主题的有《超人》《最后的使者》《烦闷》《遗书》。小说集以《超人》命名当以《超人》的影响力最大。《超人》发表于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第4期,《超人》的人物有三个:主人公何彬、程姥姥、禄儿。开头是这样写的:“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阴冷冷的如同山一般。”他认为:“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从这里看出何彬是一个孤独的青年,他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前途,持一种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他送饭的房东程姥姥却不这样看,“要这样,活在世上有什么意思?死了,灭了,岂不更好,何必穿衣吃饭?”作者借程姥姥的口说出了现实主义的人生观,这也是作者的人生观。何彬并不认可。何彬的转变是从夜里听到禄儿的呻吟开始的。禄儿夜里的呻吟使他不能入眠,“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禄儿的呻吟唤起了何彬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由此又看到了花和星空,唤回了他对自然的感情。何彬感觉到了现实生活的存在。他把钱给程姥姥让她拿去给禄儿治病,这是他回归现实生活的开始。故事的结尾何彬决定离开虚无的生活之地回到母亲的身边。临走时他给禄儿的信中说:“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受到“五四”运动启蒙的青年想对社会生活有所改变,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浸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年人面对封建传统这张无形的大网,想突破,向上他们找不到突破的办法,向下面对普通民众又不屑启迪,他们的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慢慢走向消沉,走向虚无。冰心作为同时代的青年,她洞察到了青年人的烦恼、忧郁、迷茫,她用小说的形式把这个问题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小说《超人》发表后受到广泛关注。冰心在小说《超人》中通过描写何彬的转变,也给出了她对社会改变的方法,就是以母爱为根基,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具体的关系中确立现实主义的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用爱照亮、温暖人的心灵,在点滴的日常生活中改善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
另一篇同一主题的作品是《烦闷》(《小说月报》1922年1月10日),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大学生,他在给姐姐的信中是这样说的:
前途怎么办呢?奋斗么?奋斗就是磨灭真性的别名,结果我和他们一样。不奋斗么?何处是我的归宿?随波逐流,听其自然,到哪里是哪里,我又不甘这样的漂泊!
青年人听到时代的召唤,想有所作为,但作为每一个个体,在庞大的旧制度面前是无力的,“青年人不能升天,不甘入地”,“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冰心用真实的笔触反映了青年人的苦闷和彷徨,他们不知道人生往何处去。小说的结尾,大学生回到家,他看到“光影以内,只有母亲温柔的爱,和孩子天真极乐的睡眠”。化解苦闷的出路是母亲的爱,家庭的温暖,也就是最普通的现实生活。冰心主张回到现实生活中,也就是活在当下,感受爱传递爱,用人与人之间的爱来温暖社会。
同样是对社会生活不满,《超人》中的何彬已经步入社会,他把自己和社会隔绝开来,他的心是冷的。《烦闷》的主人公是个年轻的大学生,他的烦闷都是活泼的,他赌气不吃早饭、要把烦闷写信和姐姐诉说、要把烦闷告诉朋友、要把烦闷写成“青年人的危机”。两个人物走出烦闷的方式也不一样,《超人》中的何彬是被痛苦的呻吟唤醒的,《烦闷》中的年轻的学生回到家看到母亲和弟弟,他的情感就被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了。这里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对人物把握的准确,也就是小说写作的功力。
《最后的使者》(《小说月报》1921年11月10日)有三个人物:诗人、众神之王、青年。小说的开头对诗人有这样的描述:
诗人俯伏在众神之王脚下,祷告说:“神呵!你赋予我以觉特的天才,使我的诗思横溢,使我笔下惊动了万千读者。不过我细细的观察,他们从我的诗中所得去的,只是忧愁、烦闷,和悲伤。于人类于世界,只是些灰心绝望的影响。神呵,这难道是我唯一的使命么?若這是你的旨意,我又何感妄求?只是还请你为无量数的青年着想,为将来的世界着想。
诗人祈求众神之王给人间欢乐,让青年人看到希望。众神之王认为,人生是虚无的,“悲伤是分内的,快乐是反常的。”诗人坚持认为人生要有欢乐,祈求让他成为欢乐的使者。众神之王赐给了诗人宇宙的智慧,这智慧没有给青年带来欢乐。在诗人的祈求下众神之王赐给了他希望的使者,这使者挟着金斧,劈开了黑暗,催倒了忧伤,带领着青年人向前走。
《最后的使者》看似一个神话故事,实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高潮过后,青年人看不到希望,苦闷、彷徨。冰心在这里以水为意象,告诉青年们他们是历史长河的一份子,生命是有意义的;又以花为意象,请他们感受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最后告诉青年要有勇气,要用金斧劈开黑暗,也就是要带着希望行动起来,人生才会有意义,才会不虚无。
在《遗书》(《小说月报》1922年6月10日)中作者探讨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主题:生和死。它是通过一个年轻的女孩宛因的信表达出来的:
自古皆有死,只在乎迟早罢了。在广漠的宇宙里,生一个人,死一个人,只是在灵魂海里起了一朵浪花,又没了一朵浪花,这也是无限的自然。
这是在100年前的中国,人们对于谈论死亡是忌讳的,更不会深入地探讨和死亡相关的问题,《遗书》中对死亡的探讨是前卫的、先锋的。主人公宛因认为,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死亡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早晚要面对的事,“不是什么很重大很悲哀的事”,也就是人的生和死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清楚了死亡的存在,那现实生活又该如何度过呢?宛因是这样表述她对现实生活的看法的:“形质上又间隔,精神上无间隔,不但人和人的精神上无间隔,人和万物的精神上,也是无间隔的。能做如是想,世界是极其淡漠,同时更是极其相关联的。”也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作为个体是独立的,每个个体在精神上是平等的,人类和世界万物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在这里探讨的层面由人生观引申到世界观,反映出作者所持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世界观。
冰心的爱的哲学主要有三个部分:爱母亲、爱孩童、爱自然。
小说集《超人》中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描写了对母亲的爱。《超人》中何彬因梦里看到了穿着白衣的母亲,在梦境中说:“母亲呵!我们只是互相牵连,永远不互相遗弃。”“十几年來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母亲带给我们生命,用无私的爱养育我们,我们和母亲的关系是互相牵连的,我们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也是互相牵连的。在冰心看来,母爱的力量能把彷徨中的青年唤回到现实生活中,并重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温暖。在《往事》(《小说月报》1922年10月10日)中也是直接赞颂母爱:“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里母爱是有力的,她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化解人生的苦难。母爱也是温暖的,《疯人笔记》(《小说月报》1922年4月10日)中是这样描写母爱的:“太阳怎样的爱门外的那棵小树,母亲也是怎样的爱我。”短短的几十字,一个拟人的比喻,把冰心对于母爱了解的深入和母爱的伟大作用说到了极致。
冰心爱的哲学的另一个主题是爱儿童。小说集《超人》的很多作品里都有可爱孩子的身影。《超人》里的禄儿、《烦闷》里在母亲怀里入睡的弟弟、《遗书》中乡村的学生。专门写儿童的是《爱的实现》(《小说月报》1921年7月10日)和《寂寞》(《小说月报》1922年9月10日)。《爱的实现》是写诗人静伯到海边消夏,完成他的著作《爱的实现》。每天清晨和黄昏他坐在廊下写作的时候,总是听见两个孩子欢笑着从院墙外走过。这里的诗人是孤独的,他的理想是实现爱,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现实生活的缩影,诗人通过孩子领会到理想的实现在于现实生活,新的希望在孩子身上。
《寂寞》的主人公是两个儿童:小小和来做客的妹妹。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一起钓鱼、钓螃蟹,一起讲故事、一起去公园、一起做冰激凌、一起搭竹棚,还会讨论爱的问题。小小说他的心只爱自己的国家,妹妹认为心可以分成很多分,同时可以爱父亲、爱母亲、爱自己的国家,也爱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妹妹是温柔乖巧的,小小是活泼顽皮的。两个儿童都被爱包围着、内心也充满了爱,他们爱父母、爱彼此,也爱国家,正准备着爱整个世界。
《离家的一年》(《小说月报》1921年11月10日)可以看作是写一个大儿童的。一个13岁的少年,离开家去上大学预科,在一年的时间里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故事从准备离家说起,少年与小姊姊的不舍,父母的叮咛,初到学校的孤独,室友的照顾和友好,到渐渐融入集体生活,参加音乐社、踢足球。一年以后回到家少年长高了,身体也健壮了。离开家的一年,一个小小的少年成长了。整篇文章在平缓的叙事中,没有一个爱字,却充满了温暖和爱,父母之爱、姐弟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在冰心看来,爱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或缺的营养,爱能化解人生中的困苦与孤独,爱能使一个人的心灵丰盈起来。健康的心灵带来健康的身体,也成就了一个健康的人,每一个健康的人可以促成一个健康社会的形成。
冰心爱的哲学还包括爱自然。在小说集《超人》的很多篇章冰心都描写了自然风景,包括花草树木、宇宙星空,其中对大海的描写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冰心从小生活在烟台海边,对大海有着独特的情感,对大海的爱是冰心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往事》中,作者说:“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这里作者把大海拟人化,希望作为青年人具有海的性格。在《遗书》中作者把大海直接比作了朋友:“和你相别不过九点钟,我已和你替我介绍的朋友海女士相见了。”文中描写海上的清晨、晚霞和月光,细致的描写、充沛的情感、直接的表达,作者对大海的爱一览无余。
小说集《超人》的第一篇《笑》(《小说月报》)1921年1月10日)里有一段文字,可以看作是冰心对爱的哲学的定义:“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境,如归故乡。”也正如沈从文说的:“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在作者的作品中,是一个道德的基本,一个和平的欲求。”(范伯群:《冰心研究资料》,北京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冰心是新文化运动早期最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以横溢的才华,影响了万千读者。小说集《超人》是冰心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她的笔下,呈现了当时刚刚开始觉悟的青年人的迷茫。青年人不满于一切社会现象,而又没有突破这种社会并改造它的决心,他们的思想表现出来的是忧郁和烦闷。冰心在小说中把它作为问题呈现在读者面前,引起当时青年人的普遍关注和共鸣。冰心是以她爱的哲学来解决人生的苦闷和虚无的,她觉得人间所以隔膜,社会所以造成种种的罪恶,是完全由于彼此不相爱。只要人类相爱,则理想的光明的社会自会到来。也就是说建立现实主义的人生观,以爱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小说集《超人》中的作品已经发表了100年,现在读来对我们仍然有启迪,它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它应该是人类精神世界里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我们说,人类历史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苦难史,洪水、地震、战争、瘟疫各种自然或人为的灾害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自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里,人类没有被这些苦难征服,而是越来越强大,这种力量来自人类的精神世界,简单地说就是“爱的力量”。这份爱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中,这些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个世纪前,冰心在她的小说集《超人》中就对人类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探索,对人类共同的命运有所感悟。在小说集《超人》中冰心认为人生是孤独的,与苦难相伴,大到精神的颓废,小到日常生活的迷茫,每一个人都会面对苦难,化解苦难,让生活更美好的力量来自“爱”。这个理念可以看作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步探索。在今天,当全世界面对新冠疫情,人类又一次面对苦难,战胜疫情仍然需要全球相互合作,这也是冰心“爱的哲学”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