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2020-11-17 02:19孙晓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初中历史新课改

摘 要:德育工作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就如何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核心要求,有效实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工作进行重点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 德育 渗透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信勇敢、自律坚强、励志爱国的优良品格,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中学生处于品格构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道德理念的偏正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必要且具有极大社会价值的工作。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特征,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德育优势,在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指导下实现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生成长的必然需求

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身心健康成长并日渐走向成熟的過程。我国历史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概括地体现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教师可基于教材向学生拓展世界各国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使学生接受多元化、差异化的人类文明,使学生能更加客观、理性、科学、正确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推进新时代素质教育全面落地的必然需要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助力我国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历史教材中有许多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历史故事和感人事迹,教师可以借此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意识、家国情怀以及国家至上的爱国理念,推进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高效开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素质教育大力广泛推广落实的推动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初中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养和以往的“应试教育”时期相比有了很大提升,团结意识、互助意识、爱国意识均有提高。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德育工作开展效果不够理想。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重要历史知识点的讲解与罗列,而对结合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环节有所忽视,影响了德育工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关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很多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自古以来“教学”与“德育”就没有分开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持续地深化推动下,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作为新时代下的初中教师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积极转变以往的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引起高度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初中生是我国未来发展重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深刻懂得爱国理念和家国情怀的重要内涵才能在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

比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时,教师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的思想教育,其结仅仅使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军充满怒火和无穷仇恨,无法从宏观上理解抗日战争。教师可以着重讲解我国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新局面,启发学生“勿忘国耻”不仅是对敌人的憎恨,更是对自己的鞭策。使学生既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又能在遇到问题时理性思考、正确对待。

2.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快且叛逆情绪比较凸显,一旦某个教育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或打架斗殴,甚至离家出走的严重后果,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就是一面人格与品行的大镜子,可以清晰地映射出人格缺陷与品行污点。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

比如:在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向学生讲解勾践为复国忍辱负重,暗中奋发图强,最终大败吴军,成就大业,借以培养学生能屈能伸、坚强、乐观、奋发图强精神和良好品质。启发学生:只要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目标,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3.培养学生诚信的中华美德

墨子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乃立身处世之本,是我国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关于诚信的典故,如曾子杀猪、韩信报恩、皇甫绩守信求责等。教师可以借助历史中关于诚信的典故在学生心中种下“诚信”的种子。

比如在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节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伐无道,诛暴秦”向学生讲解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王暴政,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的道理。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推进的大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教育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在深度融合了德育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真正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才有能力、一心一意为祖国的建设大业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创新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的渗透,有效提升现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个人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尹惠戌《试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中历史教育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年第4期。

[2] 杨健璎《家国情怀教育的校园文化进路—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第8课〈百家争鸣〉为例》,《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3] 孙婧、张蕴甜《新中国70年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基于7套人教版初中德育教科书的文本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年第6期。

[4] 杜艳伟《德育教学,深化目标—加强初中数学德育教学的几点方略》,《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26期。

[5] 毕铭、王芳《循循善诱 桃李春秋—参加山东省初中历史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反思》,《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18期。

[6] 张牧笛《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德育培养—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抗击八国联军〉为例》,《现代交际》2019年第2期。

[7] 李敏、张志坤《公共精神的新德育目标分析及其教学实现—对〈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公共精神”的解读》,《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2期。

[8] 张林、传书《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记全国模范教师,黔江实验中学校长王永阳》,《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年第2期。

[9] 张青峰、李蓉、张善玉、张德才《西藏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探析—以拉萨市中小学为例》,《西藏教育》2013年第2期。

[10] 张浩《巧设情境 渗透德育—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德育渗透的实例评析》,《科学教育》2012年第1期。

(孙晓丹,1980年生,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初中历史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