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育时期,可塑性极强。通过法治教育来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作为法治教育的渗透者,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法律知识融入语文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但是,教师不能盲目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否则将使语文课堂枯燥乏味,从而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本文探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原因和方法,以期为法治教育与小学语文的有效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法治思想 小学语文 渗透策略
一、将法治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近几年,媒体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我国犯罪年龄较以往偏低龄化。这些情况在警醒教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一定要重视法治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此时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期,所以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法治教育。将法治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以下重要意义:
其一,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在此阶段开展法治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把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的人,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其二,将法律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发挥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孩子们真正掌握法律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能够很好地预防和减少学生的犯罪行为。
近几年,我国网络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潜在危险。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网络中的不良内容的影响,逐渐变得浮躁、自私自利、重名利、近功利,最终形成不健康的处事方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倘若家长和教师不能及时给予干预、纠正和引导,长此以往小学生很容易染上恶习,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作为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渗透法治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小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将法律知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1.从课文内容出发融入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很多小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大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放纵溺爱,极少严格要求他们。而现阶段只有少部分家长意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倘若学校管理和教育不到位,学生便会更加放纵,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叛逆,听不进家长和教师的劝导和忠告。这时只要外界不良因素稍加影響,学生就会变得目中无人、目无法纪,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最终危害自己、危害社会和国家。因此,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发挥到位,将法治思想与一些有关法治的课文有机结合。
例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全文,让学生感悟到圆明园被毁前的壮观景象,了解英法联军肆无忌惮地掠夺给圆明园造成的重大损失。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将圆明园毁灭的现状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孩子们。让学生明白:不要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去破坏那些美好的事物。接着,教师就可以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明白: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和爱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还可以将“文物保护周”的相关知识讲解给学生,并且在班级里开展“设计保护文物温馨提示语”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又如,在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发出一些保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法律常识。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破坏环境和恶意捕杀动物的案例或视频片段,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美好的环境对于我们生存的重要性,在视频的播放中,大多数同学都感到很痛心,根本无法相信这些残忍的行为会在现实中发生。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捕杀动物和肆意破坏环境是犯法的,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行动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法治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使得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同时,学到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充分发挥习作教学的魅力,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法律的认识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习作是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孩子们能够表达情绪和发表自己看法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有关亲人和长辈的作文,让他们真正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并且发现爱的存在,然后让他们针对某一位亲人或者长辈进行写作。写作可以通过某一件事情展开,并且记录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感恩教育,然后再将法律知识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明白对父母的孝敬感恩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还是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以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也让他们明白感恩是每一个人必须要做到的。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和观后感之类的习作,增强学生对于法律的认识和了解。毕竟教材中能与法律结合起来的课文少之又少,要想实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增加法律知识的目的,一定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法治教育题材的动画片片段,在观看后让学生写观后感,这既保证了学生有了解法治教育的平台和机会,又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最终有所收获。
通过这些办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更多的法律常识,使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让他们通过参与活动逐渐学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且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正义以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每日小记的方式来进行法治教育,教师批阅学生的日记,然后特意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遇到的事情以及获得的感悟。如果学生并不能将自己遇到的事件理解透,教师可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加以指导,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同时也实现了开展法治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每一天都有收获,有积累。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了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法治教育,有利于防止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教书和育人两部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述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立足于社会,以及怎样在社会中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让学生能够成为祖国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何晓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学周刊》2020年第3期。
[2] 徐文勇《浅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展开的策略》,《学周刊》2020年第3期。
[3] 程国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周刊》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