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分析

2020-11-17 02:19刘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刘丽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论述了多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语文教学目标,以文本选择为核心,论述了多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文本阅读 教学策略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有耗时长、效果差的弊端。多文本阅读通过类比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明显提高小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大意义。

一、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意义

1.打破了语文教材对于教学的限制

现阶段所使用的语文教材虽然经历了多次改编,但教学难度仍然较高。同时,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题目越来越多变的特点,课本的内容显得过于单调,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采用多文本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依据课堂目标,有选择性地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了教材对语文教学的限制。

2.有利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表现出长时间、低成效的问题,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但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毕业时,仍不具备独立分析文本的能力。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花费时间阅读了不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同时,在文本解析教学中,对于学生解析能力的培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采用,一方面可以为小学课后指导提供建议,避免其胡乱阅读;另一方面,同主旨、多文本的形式使阅读教学不再只针对一篇文章展开,对于提升学生的文章分析能力有重大意义。

二、多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1.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多文本阅读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差别在于,学生会花费更多时间进行阅读,而非仅仅听教师的讲述。文本群的选择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在多文本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

第一,加强自身对课本的了解。丰富的教学经验让教师对课本的内容无比熟悉,但也会限制教师对文本含义的挖掘。在多文本教学中,教师要抛弃固有观念,重新阅读课文,进行深度分析,并选取其中最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将其作为多文本阅读的主题,实现课堂内容的多样化。

第二,教师要加强青少年读物的阅读量。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真正适合在小学生语文课堂中应用的文章是有限的,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文章是不被教育界所关注的。教师要打破固有认知的限制,更加广泛地寻找阅读文本,使多文本阅读教学能够真正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第三,教師还应做到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加强多文本阅读,在体会多文本魅力的同时,建立完整的阅读知识体系。如在阅读《落花生》《珍珠鸟》等文本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现相关情境或画面,如先展示种植、收获花生的视频,学生通过画面,体会到花生的奉献品格。再展示珍珠鸟从与人保持距离到主动亲近人的画面,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思路,获得丰富的多文本阅读感受。

2.紧贴主题选取文本

多文本教学虽然是从一篇文章出发,不断向外延展,但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保证教学的效果,在多文本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突出主题,避免胡乱延展或者延展范围过宽的情况。

如以《长城》一文为核心的多文本阅读,教师常会将长城的伟大、长城的作用、长城修建中对劳动人民的伤害等集中在一节课中讲述。这种课程设计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完美,内容丰富,层次感强。但多文本阅读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实际的做法是把“全面了解长城”作为关键,明显产生了目的性的偏移,不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正确的文本选取方法为:围绕学生的某种语文能力,以文本的主体为关联点,选取文章。如对《春晓》与《村居》两首古诗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因为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明显是最佳的选择。同时,教师要注意的是,这两首诗在描写景色的同时,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更受该阶段小学生的欢迎。为此,教师在文本选取时要沿着该思路进行,如选择雷震的《村晚》、杜牧的《江南春》、王维的《鸟鸣涧》、郑燮的《渔家》。以小学生目前的理解能力,四首诗完全足够,且这四首诗在描写乡村春季的同时,均表达了一种闲适的心情,与课本内容相同,有利于小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理解课本中的选文。

3.注重同类文章教学核心的变化

小学生的行为易受其兴趣的影响。在多文本阅读这种自由性较强的课堂中,若出现内容重复,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明显下降。因此,在同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差异化定位。如在《日月潭》与《葡萄沟》两篇文章中,它们都以地区介绍为核心,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均以提升学生的描写能力为主,且作为连续的课程,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设计时,教师要对二者进行详细研究,并开展差异化定位。如教师把《日月潭》的时间描写顺序作为阅读的核心,把《葡萄沟》的事件描写顺序作为阅读的核心。或在《日月潭》中将对比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葡萄沟》中则更关注空间结构。总而言之,教师在设计时要注重整体规划,避免重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1+X”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把握多篇文章主题的基础上体现文本差异,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文本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点,完成素材的积累,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为写作提供帮助。

如在学习《观潮》时,可以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开展多文本阅读活动。在对作者如何突出钱塘江大潮“伟观”特征的讨论中,学生能够对对比写作的技法进行总结。通过对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本进行阅读,体会写作技法的差异,学生便能够掌握描写景观的不同方法,进而巩固阅读成果,学以致用。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学生的思路是较为发散的,在多文本阅读中,教师若不对学生思路进行把控,学生就会产生大量的无关联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控制学生独自阅读及思考的时间,以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文主旨上。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提升。

还以上文中的古诗为例,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以提问:有没有同学要尝试翻译一下古诗。通过互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若学生翻译得基本正确,教师需进行肯定。而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寻找这六首诗的共性,包括季节、地点、心情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但要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进行了思考。

在学生阅读多文本时,教师还应通过设置问题来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主线,加强各文本间的联系,避免学生在阅读中出现迷失的情况。例如,在学习《司马光》和《曹冲称象》的内容时,因为这是两个独立的故事,在学生概括能力尚未形成的情况下,难以把握文本间的联系,其注意力反而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教师为帮助学生找到文本的共同点,可以在学生阅读后先提出“司马光聪明么”“曹冲聪明么”“他们俩谁更聪明”等问题。学生在比较两个故事的主人公时,可以开展讨论,分别列举两个人物的聪明之处。教师适时提出“他们两个想问题时有什么共同点”这个问题,逐步引出文本主题,辅助学生完成对阅读主线的总结。设置启发性问题,能够使学生深入思考,使多文本阅读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形成宽松的课堂氛围,继而使阅读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总之,多文本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多文本教学的准备中,尤其要注重突出主题,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卫红、徐艳丽《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科技风》2020年第9期。

[2] 周华东《小学语文“1+X”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语文建设》2019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儿童文学多文本阅读策略研究
小学多文本阅读之古诗教学策略浅谈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