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物理思维障碍的表现形式与解决策略

2020-11-17 02:16唐小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思维障碍表现形式初中学生

唐小明

摘要:所谓思维障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起点的迷惘、思维形象的模糊、思维方向的偏离、思维逻辑的混乱、思维展开受到干扰等,而造成的思维过程的中断,或不能得到正确思维成果的现象。

关键词:初中学生;思维障碍;表现形式;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32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思维障碍主要表现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准确的应用物理知识,对问题缺乏物理意识,由于这一点往往影响了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提高。如不及时排除这一阻礙,会给物理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学生的思维障碍表现形式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日常生活的诱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认识水平、情感状态和心理特征,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状态,这种已有心理水平经常代表着“旧”的一面,给头脑中留下的事物的印象即主观形象,往往非常粗略、片面而不精确。例如,在学习《力与运动》之前,学生往往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笔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验学生明白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如,“人离镜子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一开始学生也认为这一观点是对的,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之后,学生自己发现这一观点是错的。如“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眼睛看物体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克服、纠正学生这些片面的认识呢?首先教师要正确组织感知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对比材料。因为正确的物理概念的形成,是在感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感知活动必须是正确无误的,感知活动必须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视、听、味、嗅、触等多种感知参加活动。其次把学生对事物的个别表象与一般表象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表象具有丰富性,如很多学生认为“上浮的物体比下沉的物体受的浮力大”是正确的,笔者让他们亲自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实验学生就能对浮力有较深刻的认识。总之,教师既要善于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认识水平的积极一面,同时也要合理解决它消极的一面。

二、联想的干扰

知识的联想,是指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新学习的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影响而言,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各门学科的知识、技能之间,而且还表现在同一学科的各部分之间,而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利用已经获得的有关知识。有关知识重现是在感知问题的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而实现的,学生在重现有关知识时往往发生困难和错误,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没有认真进行审题,另一方面就可能是联想的干扰。

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学生有时由于受到不正确联想的干扰,不能准确判断物理事物。例如,在涉及到“功”的有关问题时,有些学生联想到有用功、总功、额外功,但分不清,这给正确解决物理问题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在巩固和熟练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再转入下一步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提出的“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就是减少不正确联想的干扰。

三、思维定式的束缚

思维定式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受某种心理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倾向性,是学生按照已经习惯的固定的思路去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心理上的定式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很大的影响,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定式,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教师往往感叹学生在解决某些题目时不该犯某种错误,认为这类题刚刚研究过,只是改变了一点条件,怎么会出现问题呢?主要原因就是思维定式的影响。再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等。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全面地分析研究问题,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要善于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问题。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使学生养成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事物的一种良好习惯,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

四、数学负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数学知识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是数学的正向迁移,但切不可忽视数学的负迁移对学生的影响。例如,在研究“物质的密度”时,有部分学生根据数学上的比例知识,错误地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类似的还有“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等。有些学生用数学结果作为物理结果而忽视物理条件的限制等。

要想减少数学负迁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循序地、恰当地揭示出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这种关系,从而使知识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例如,可以针对某些共性问题开展一些专题讲座,例如,以“物理上的等比关系与等积关系”为题,同时加强对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为顺利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扫除障碍。

总之,培养学生物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前提是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的程度,就是看学生能否正确、顺利解决物理问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准确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按照学生的具体实际为原则,设计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维障碍是形成正确教学策略的起点。

参考文献:

[1]李可威.思维定势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消极作用与对策[J].中学物理,2012(14).

[2]陶建春.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及对策[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25-126.

[3]刘丽娜.物理学习中思维障碍及消除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7).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初级中学541000)

猜你喜欢
思维障碍表现形式初中学生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浅析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审题”在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化学学习中的障碍及克服方法
编辑动态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策略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