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一粒珠”壶上的陶刻创作

2020-11-17 02:31周伯其
山东陶瓷 2020年4期
关键词:八仙紫砂陶陶刻

周伯其

图1 一粒珠

在公元前,《诗经》中就曾记载了一种铜壶,这种铜壶采用铜铸造工艺,是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由于铜器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技术高超著称于世,所以很多后世的器皿造型都带有最初时的影子。在清代就出现了一把名为“八仙过海提梁壶”的铜器,这把壶的造型十分优美,壶颈小而美,腹部鼓,颈侧两端带有一对衔环,壶腹装饰有八仙,人物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壶底还有“乾隆年制”的字样,非常的具有时代特色。

图1“一粒珠”壶就采用相似的外形设计,只是壶腹的装饰由铜塑换成了更加符合紫砂壶特征的紫砂陶刻。通常情况下,紫砂陶刻题材的选择与定位跟器型有很大的关系,从过去流传下来的紫砂陶刻作品上我们可以发现,诗文隽语、禅宗敬意、成语典故还有山水、人物、花鸟等绘画都可以成为陶刻所要表现的内容。所以很容易让人产生紫砂壶为主,陶刻为辅的先入为主的印象。然而随着紫砂与陶刻不断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这种主次关系并非是牢固不变的,因为当紫砂陶刻衍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本身的艺术性特质就会凌驾于紫砂壶之上,这时候就很难说清是紫砂壶上的陶刻衬托出紫砂壶,还是紫砂壶作为载体衬托壶上的陶刻了。这就如同后工业时代的工业设计理念的发展,当最初为了降低成本而形成的简化设计风格形成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量变形成质变,极简化的工业设计风格也就自然而然的能够被称之为艺术了。紫砂陶刻的发展也正是属于这种情况。

“一粒珠”壶上的陶刻装饰以“八仙过海”作为创作的主题,所以这把壶的造型也与通常印象下的紫砂壶结构有所不同,其采用了当下较为少见的软提梁设计。在过去,软提梁式样的紫砂壶曾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壶式造型,由绳索、金属所制成的提梁由于便于生产制作,也便于携带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广大的茶馆中,几乎都是这样的软提梁式紫砂壶,但当茶馆逐渐零落消失,以观赏为侧重的硬提梁紫砂壶也就顺理成章的取代了软提梁成为了提梁壶的主要结构形式,所以在眼前这件作品“一粒珠”壶上采用软提梁的设计是有着特殊目的。

“八仙过海图”的刻画在紫砂壶面上线条清晰,画面干净,运用阴阳刻交替使用的方法区分出人物轮廓,传统祥云样式的海浪向上卷起,让人感受到一股向上升腾的支撑力,在海浪之上八仙面貌殊异,具有各自的人物特色,在陶刻的表现下显得简洁,干净,与大海作为背景的主题相呼应。八仙过海是一个带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创作主题,历代的文艺创作中,有很多诸如壁画、雕塑等等十分形象逼真的艺术塑造,单纯的想要依靠紫砂陶刻在画面上进行突破是相当困难的,在这里就要发挥紫砂陶刻本身的优势,那就是陶刻与紫砂壶是一体的,过去常有一壶一世界的说法,这件作品中,“八仙过海图”就是一个独立成型的世界,紫砂壶的造型恰恰是为了配合这一陶刻主题而生的。

“一粒珠”壶最上方的圆珠壶钮较普通的略大,象征着当空的太阳,这与壶腹上的陶刻主题相呼应,正是因为太阳处于正中,所以“八仙过海图”中才会那么的干净清澈,没有任何阴影,同样大海的空旷无边也在这把壶上予以体现,壶钮之下的嵌盖与壶身连成一体,就犹如水天连成一线。前方壶钮高高昂首,以三弯的形式流口向前,这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与壶面“八仙”的面部表情指向一致,同时由于软提梁设计,没有壶把的冗缀,壶身可以与壶流暗接以后形成一个浑圆的球体,干净利落,与陶刻主题以及整体造型所要塑造的世界高度重叠。

“壶随字贵,字随壶传”,前人所总结的关于紫砂陶刻的感悟可谓十分精深,然而其终究带有当时时代、阶层所带来的局限性,紫砂陶刻是书画艺术在紫砂上的有力延伸,当优秀的陶刻创作主题出现的时候,紫砂陶刻本身也就不再处于次要的位置,进而可以要求紫砂壶在造型上予以配合,至于先有紫砂造型还是先有陶刻的讨论其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当紫砂陶刻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来设计的时候,显然可以先一步考虑其承载的形式。总之,紫砂陶刻已然成长为具有独立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未来必然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猜你喜欢
八仙紫砂陶陶刻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略述《八仙缸》作品的艺术韵味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浅谈缙云民间婺剧“八仙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