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临床病例:50 多岁的郑女士患有耳石症,常常感觉天旋地转,经过药物治疗、手法复位,病情有所好转,但头晕感还在,不过和之前天旋地转的晕不同,这种晕是感觉整天都晕晕沉沉,走路轻飘飘的,脑子反应变慢,整个人糊里糊涂的。
4个多月时间里,郑女士对“躺下、起身”这个动作产生了心理阴影,起床后不敢躺下,躺下后又不敢起床,体位改变时,头晕就会加重。她甚至都不愿意外出了,因为到人多、嘈杂的地方,她也会感到晕得特别难受。
郑女士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接诊医生排除其他病因后,确定郑女士得的是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医生指出,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非旋转性头晕,它是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和精神科的多学科疾病。它是在2014年才被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的一种新的独立疾病,具有慢性病程、症状程度随时间波动的典型特点。
如果有以下症状的患者需要注意了,你有可能患有和郑女士一样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病:
1.非旋转性头晕或摇晃不稳感,持续3个月及以上。
2.上述症状大部分时间持续存在(每30天中至少15天)。
3.头晕症状在下列情况会加重,包括站立、头或身体运动时,或不敢去人多嘈杂的场所,如广场、火车站、会堂、超市等,且头晕症状在坐立后减轻、卧床后基本消失。
4.有的患者行走时需要扶他人才感觉稳当,有的走路时表现为“摇摆不稳”步态,像共济失调,但查体时无共济失调的体征。
5.患者的症候在受关注时,或在人多的场合下更加显著。
6.可以伴随焦虑。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尚无法直接通过检查确诊,不少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做了许多检查仍找不出病因。非专科或下级医院的医生往往将其误诊为“脑供血不足”“颈椎病”“梅尼埃病”等。长期慢性反复的病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在此提醒:耳石症患者的晕与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的晕不同,前者在医学上称为眩晕,即对周围物体位置产生错觉,觉得天旋地转;而后者更多的是脑子昏沉,有些还会走路不稳。有些患者很可能是对眩晕产生了焦虑感,才引发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此外,有些患者会在周围有移动物体时,在长时间工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后出现头晕等不适感。当患者专注力高度集中后、精神紧张时,也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而内向、敏感的人更容易患该病。
资料显示,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是一种“年轻”疾病,作为行为性前庭疾病纳入最新的国际疾病草案中,目前尚无诊疗指南。但国际小样本试验总结其治疗分为4步:①心理治疗;②适当药物治疗;③前庭平衡康复治疗;④认知行为治疗。
药物的选择主要是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用药时间推荐为8~12周。
前庭平衡康复干预方法则包括凝视稳定及平衡步态锻炼等。主要目的是通过调动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作用,来提高前庭视觉、位置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控制力。随着躯体症状的缓解和前庭功能的逐渐恢复,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