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巧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我们的阅读顺序,它能让人在第一眼迅速判断是否要阅读你的文章。 特别是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我们大量的信息来源是从互联网开始的,一篇网文首先闯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醒目的标题了,标题吸引人否,直接决定着受众的阅读欲。
1.标题事件过程化。除去网络“标题党”的极端现象,主流新媒体的网络文章标题与传统纸媒讲究全面、 概括、深度的标准不同,新媒体网络文章标题强调避虚就实、直接简洁,基本全是实题。 标题的过程化趋势非常明显,流行特别广,一个标题基本上就是一个小故事,其中有逆转,甚至还有矛盾,让读者感觉到所要讲的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例如同一篇文章,《南方周末》的标题为《高分清华男的传奇故事》,而网易的标题为《他被告杀人坐牢,出狱却获万人敬仰! 这个高分考上清华的男人到底有多牛? 》,湖北经视播出的节目原标题为《早来的“天使”》,而放到新媒体公众号上则改为《妈妈早产,宝宝好危险,幸亏有她们在身边》,原节目标题为《迷茫的网络 迷茫的爱》,放到新媒体公众号上则改为《糊涂女子轻率付出真情,哪知网恋遇上渣男》等等,经过改写标题后该条的阅读量都不错,读者的留言互动也很及时、反响强烈。
2.文章标题体验化。 新媒体的网络文章标题常用网络流行语,将读者带入我们设定的情景中,进而引导读者的情感,通过我们自己带有强烈体验性感情的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读者的情感共振。 一般会组合使用一些情感类关键词和感叹号或者问号等。 如“你看好谁? ”、“真是给跪了! ”等等。
3.文章标题标签化。相比较而言,传统媒体中的文章标题更加强调客观真实。 新媒体网络文章标题则更强化博人眼球的“拜金”、“色情”等内容,对标签化的“富二代”、“农民工”、“公务员”等人群也特别厚爱。 例如:同一事件,某自媒体公众号的标题为《方正证券“不雅饭局”:学霸分析师为攀名利,不惜玩亲亲舔胸拉选票? 》,而澎湃新闻标题为《方正不雅饭局视频当事人的处理结果来了》。
4.营造标题稀缺化。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让读者感觉到标题描写的稀缺,感觉到自己的尊贵,感觉到读了这篇文章是多么的不容易,读者才会比较珍惜。特别是,新媒体网络利用的饥饿营销的手段,大多数就是在制造和营造一种稀缺性。 很多时候读者会自动归类,把自己纳入到那些优秀少数人群当中。 从而增加了文章的点击量。 例如:“在子女教育上,你只有一次机会”、“读这本书之前,只有不到1%的人能完全看懂这部剧”等等。
在互联网新态势下,如何满足受众对新媒体网络文章的新需求, 如何对网络文章标题做出新的尝试与改变,值得每一位媒体人去探索。 笔者认为,可注重以下技巧:
1.短小精干、要素凝练。 如今,已进入“速读”时代。首先, 读者阅读新闻的速度非常快。 它属于类似刷屏的快速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首先选择感兴趣的标题,然后快速浏览内容。 其次,新闻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新闻网站和移动客户端,有些文章可以说是稍纵即逝。为了符合用户的“速读”情况,文章的“体积”,特别是新闻的篇幅越来越小。信息形成碎片化。关键点、亮点和时间点等重要的信息,在标题中都应该直截了当的体现,并用单行标题来适应“速读”的阅读习惯。应该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精练文章的核心思想,比如《定了! 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简洁明了。
2.通俗易懂,身份联系。 一个好的标题经常将标题与读者联系起来。 标题让读者知道文章的内容与他有关,他感兴趣,或者可以给他带来好处。 如果读者看了标题之后脑袋里是一个问号,关我什么事? 那这个标题就是失败的,比如: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我的写作心得》,那就接近于失败的,因为这跟读者没有关联。 那么怎么跟读者产生关联呢? 最普遍做法是用身份联系。 因为每个读者都有很多身份标签,包括职业、星座、收入等,人们自然而然地关心自己的身份标签,身份标签很容易让读者联系。
假如一个读者毕业于北大, 如果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北大校长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我相信,北大毕业的人无论如何都会点进去看一眼的。 再比如,一个读者在深圳,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深圳一市民在美遭受枪击》,深圳的朋友们可能会点进去看一眼。每一篇文章都需要一个清晰的定位,好的文章从来都是目标受众明确, 不需要讨好所有人, 只需锁定目标人群即可。
3.情绪共鸣,更加“接地气”。 网络文章的地域性表明,越接地气的文章、越有“共鸣感”的文章,越受欢迎,这不仅要求我们的语言风格更通俗, 更决定了标题需更简单化、大众化,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讲述老百姓生活中的事件。
网络文章标题,非常善于利用读者的情绪共鸣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例如:鸡汤文就是激起读者的某种情绪,八卦类文章利用人的窥私欲,标题党呢,就是利用读者的好奇心。 前阵子,正值暑期,一篇吐槽中国大爷大妈的文章《大爷大妈,求求你们别再出国了》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成为大量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
假如有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如何写作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起标题,引起读者情绪的共鸣呢? 这里就可以利用前面提到的“接地气”的具体技巧。
比如多用数字——《年收入超过30万的文字工作者的写作心得》激起读者的好奇心;
比如巧用对比——《年收入30万和年收入10万的写作者的区别》这也是好奇心;
比如设置悬念——《只有做到了这些, 才能年入30万》这还是好奇心;
比如场景化标题——《你们在星巴克喝咖啡, 我在图书馆记笔记》,勾起人的紧迫感;
比如制造恐惧感——《写字的人不知道这些技巧,未来会失业》等等。
事实上,写标题,就是揣摩用户心理,需要作者与读者多交流,不能直接交流就看数据,网络文章点击率和转发率就是表明了读者对你的兴趣强弱。
4.巧用修辞,新颖活泼。 作为文章的标题,在不违背准确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做到准确新颖。 建议提取所写文章中的关键字,能出新的时候就出新,不行的话千万不要跑题,切记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放弃主旨内容。
可以巧用修辞手法拟题。 根据特定的文体和内容,通过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为文章标题润色。例如:一条谈天气骤变的文章标题——《今夜,雨雪雷暴江城闹元宵》就比较生动。
巧妙的仿写、借用,或引起人们注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文章《学海无涯,乐学为舟》倡导快乐学习,兴趣引导;写有关育儿科普知识的文章,可引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 这些“保健品”别再给他们吃了! 》作题等等,用这种方法拟题,通俗明了,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事实上,文章的题目和内容一样,需要精心打造,引人入胜。
总之,在“内容为王、标题优先”的新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应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不做庸俗、低俗、媚俗的“标题党”,而要做兼具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创新的“标题党”。 用真正“标题妙、内容好”的新媒体网络文章吸引受众,肩负起媒体人在新时代的集体责任,才是新媒体网络文章持续发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