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中新冠疫情舆情传播动力研究
——以微博为例

2020-11-17 23:38高天旭郝天雨
新闻前哨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舆情公众

◎高天旭 郝天雨

一、内部动力

微博作为公众和外部世界联系的一个窗口, 一旦舆情事件在微博平台上发酵,由于信息的“不完整性”,公众会依靠自身原有知识结构和已知信息对事件进行解读, 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转发。 参与传播的公众, 在舆情事件的刺激下,出于自身发展需求会在认知、态度、行为、情感、心里等方面发生变化。

1.公众自身的利益诉求

失当与非理性表达是推动网络舆情发展的正向动力。肺炎疫情大面积爆发,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具有人传人的特点,引起的公众对于生命安全的高度关注。在社会媒体平台发布的数据增加或减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时间、疫情的发展变化,公众对于生命安全的危机感,成为舆情传播的动力。

此外疫情的扩散程度、物资发放、疫苗的研发情况等信息被持续关注, 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刚需也是舆情扩散的重要前提。

2.公众对疫情的认知态度

人们对于肺炎疫情的专业化的知识了解有限, 疫情初期关于疫情的信息不完整、不充分,高强度的媒介接触成为公众弥补信息缺失的主要方式,“社会化媒体” 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告知者”角色。此外公众对疫情危机的感知和“身体不在场”,导致对信息的强烈渴望,这使得公众更易主动去搜寻信息,接触舆论,陷入舆论中去。 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网民对政府处置失当的不满、质疑态度等都会推动网络舆情在社会场域中的传播。

3.公众情绪需要释放

民众的恐惧度、愤怒度也加速了网络舆情的传播。冠状肺炎的突然曝光,刺激着公众的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迅速在微博平台传播,进一步推动舆情发展,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情绪。肺炎疫情的高传播率,隐形传播让广大民众生活在恐惧之中,加之封城之前众多“武汉人”的外逃,加速了民众的恐惧。

4.公众的行为

网络环境的“娱乐化”使网民倾向于对一些热点事件进行戏谑解读,通过段子、表情包等方式的解构放大负面“晕轮效应”。在社会化媒体中,人们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参与信息再生产。微博平台中关于疫情的信息,不再由单一的官方机构发布。同时对于疫情信息,公众从自身出发进行结构。 转发、评论等行为进一步推动舆情发展。

二、外部动力

舆情传播参与主体多元化,民众多种情感交织。新媒体赋权公众,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公众得以发声,政府、媒体、公众多元主体的参与是舆情扩散的重要驱动。

1.现实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其《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了“风险社会”的概念。 风险社会理论是指经过人类各种实践活动后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的社会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社会风险不断累,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拜金主义、贫富差距等问题显著,在此社会环境下,突发的肺炎疫情极易引起广泛讨论。一些有悖公序良俗的事件也在疫情背景下成为刺激公众情绪的强力剂。

2.社交媒体平台作为载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包容性,推动舆情迅速发酵

微博作为一个社会化媒体,兼具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这使得微博成为公众意见的集散地。 微博平台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事件当事人的发声,主流媒体的引领等等,各类信息纷繁复杂,UGC 的创作更是推动了传播的发展。 网状化的传播形式让新型肺炎疫情在大众的键盘下得以快速传播。 此次疫情微博话题讨论量过亿,李文亮医生事件、支援物资的分配等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情的主要发酵地。

3.网络环境情绪爆发的感染

疫情舆情在很多情况下处于失控状态,公共面对非理性舆情易产生无序感。情绪化表达是舆情传播的一大特征,大量愤怒、不满情绪会随着疫情信息传播进而感染公众。最终会造成舆论的大面积传播。在有关疫情的讨论中,不断会有谣言传播,刺激网民情绪点,也会使舆情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

4.意见领袖的助力

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最早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他认为,信息不会直接传给受众,而是先传给“活跃分子”再由他们传给大众。 微博平台上存在着无数个“大v”,他们充当起“意见领袖”的作用。疫情信息由他们进行解读,再进一步传送个公众。 这些“大v”们的意见、态度深深的影响着粉丝,同时他们的一些看法直接会推动舆情发展。

5.社会化媒体激活传播节点

公众在社会化媒体中是分散的,类似一个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可以联系的传播节点。 刺激性舆情事件一发酵,能迅速激活传播节点,进而进行大范围传播。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能够使事件在异质性较强的网民中传播,形成强大的弱连接,使舆情传播的广度和范围不断扩大; 而微信等以熟人关系网络为基础的社交媒体能够形成极具网络动员作用的“强关系”,加强对舆情事件的关注。

6.各类媒体的推波助澜

当前, 专业媒体和自媒体等各种新闻媒体都是是舆情扩散的重要平台。在疫情发生后,各类媒体积极反映,《新闻联播》的每日播报、《新闻1+1》的高频次解读、财新网和三联生活周刊等的前线报道等将疫情信息推到受众面前,而且其他国家相继爆发,抗击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国家已经全面重视、重点解决,各大媒体、平台360度全方位报道, 并在微博中形成微博热搜, 提升了关注度和讨论度,加快了舆情信息的传播。

三、事件本身

这次突发疫情属于医疗卫生行业,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1.事件本身的话题性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微博、微信等疫情信息铺天盖地,疫情信息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话题,甚至有的人谈“疫”色变。此外“李文亮”事件又进一步刺激公众情绪。 因此越来越多的微博用户希望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得到更大面积的扩散。

2.刺激性事件唤醒集体记忆

在社会化媒体中,刺激性事件使公众情绪形成合力,产生情感动员。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时代,舆情事件必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冲击性,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李文亮事件、武汉红十字会事件、 大理扣押口罩事件等折射出公权和私权对立、强权与弱势、社会生活压力、贪污腐败等,唤醒了集体记忆,形成了强大的价值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社会化舆情公众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舆情
舆情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