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晋源
2001年初春,乍暖还凉,细雨霏霏。
在北京三里河附近的一幢公寓,我走进了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的家。李葆华已经91岁高龄,老人朴素而慈祥。客厅墙里挂着李大钊的遗像,两侧是他手书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茶几上淡紫色的菊花盛开,使客厅庄重、典雅、生辉。
李老的身体还算可以,已经离休多年。平时散散步、翻翻书、看看新闻、读读报纸,和老战友们下下棋,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幸福。
新中国成立后,李葆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重要职务。然而这样一位高级领导干部的家,却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老旧的三合板家具、人造革蒙皮椅子;不过十几平方米的客厅没有任何现代装修。客厅只有书和书柜等家具,没有任何豪华装饰品。房子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建筑,2000年中央有关部门要为他调新房。他说:“住惯了,年纪也大了,不调了。”
虽已是耄耋之年,李老的思维很清晰、敏捷。他得知我从山西来,很高兴。他说:“我在山西工作过。我是1937年4月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派遣,担任中共山西省工委组织部部长。当时的山西省工委书记是张友清,宣传部部长是赵仲池,秘书长是徐子荣。省工委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我到山西一周后,张友清去延安参加党的白区工作代表会议,由我主持省工委的工作。”
1951年,李葆华任水利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他与刚从平津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上将傅作义共同主持新中国的水利工作。毛泽东鼓励傅作义和李葆华:“要合作得好,合作到底!”
水利部是当时中央最具统战意义的部委。李葆华回忆在水利部工作时的艰苦岁月:“那年暮春三月,天还很冷。为了根治淮河,我和傅作义到深山、大河实地考察了半个多月。雇上私人一叶木舟,顺江考察。沿着崎岖沙石羊肠小道,边爬山边查看地形。返京不过一个礼拜,向国务院提供调查报告。毛主席、周总理根据水利部和专家意见,批准了治理淮河‘蓄泄兼筹’的方针,也就是雨季能蓄水,旱季能放流灌溉。”在艰苦环境下,治淮工程紧锣密鼓开工了。李老不但自己深入到各个水库视察指导工作,还陪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到佛子岭水库考察。当时附近没有招待所,两个人就干脆睡在一个潮湿的工棚里。工棚没有防雨措施,夜晚下雨就漏雨,两个人通宵达旦没有睡。
李老在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期间,经常通宵达旦工作。规划金融业发展蓝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金融业的恢复和改革工作。在他的推动下,确立和推进了专业银行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改革,成立了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相继恢复和成立了一批保险业、信托业金融机构。我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国际金融界的交往日益增多。
李老对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特别有感悟,他说:“毛主席要求我们防止‘糖衣炮弹’的腐蚀,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时觉得很平常,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我突然发现在李老书架上有一排高等数学和化学、物理的书。我问:“这是孩子们读的书吧?”李老说:“是我自学的书,要建设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现代化的知识怎么行呢?”
李葆华眼中的父亲李大钊,性格开朗,待人和蔼,从不抽烟,偶尔喝一点酒。
李大钊喜欢书法,传于后世、广为人知的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书法作品。李大钊还喜欢养花、种草;喜欢古瓷、古玩;喜欢体育运动。一有空闲,他就和孩子们一道玩耍,打枣、扫雪、下军棋。他最感兴趣就是购书、藏书。
李大钊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避居五峰山时,曾到山崖上捡水晶石,后来把捡来的水晶石摆在办公室。每逢春节,他还为孩子们买来漂亮的花纱灯挂在书房,并和孩子们在花纱灯下下军棋。他乐于助人,手头只要有钱,谁急需就送给谁,从不讲还不还。而自己却从不讲吃穿,家里“日子够过”就行。他体恤农民疾苦,教育子女要珍惜粮食。他向孩子们灌输妇女解放思想,并亲自动员家乡的妇女放足。
在教育子女方面,李大钊堪称楷模。他主张学要学得扎实,玩要玩得痛快。作为学生,平时应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该掌握的知识掌握牢固,学扎实,然后好好玩,做到劳逸结合。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读书,他常施以小计策。比如把新买的书放在桌上,看哪个孩子去注意这些书就把书给谁。他经常为孩子们找来进步书籍读,甚至在有暗探监视、行动不便时还吩咐夫人买书给孩子们看。他有意锻炼孩子们的胆识,把孩子们培养成遇山不愁、逢海不惧的人。他常说:“要是经常叫孩子们到深山野林里跑跑;有机会或者坐上小船,像鲁滨逊那样不怕风险,在海上漂流漫游,那也是很有兴趣的事。”他还提醒夫人不要向孩子们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教育孩子不要相信鬼神,要相信科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解释孩子们心中对某些现象的疑惑。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教书时,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他常以学生们的切身实际为例,批驳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和错误思想倾向。他对学生多次提到妇女解放问题和“儿童公育”问题,认为这是达到男女平等的基本要求。
李大钊早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并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是社会名流。但他生活俭朴,“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一个大饼,一根洋葱,常常是他的便饭。李大钊喜欢和孩子们下军棋,但棋盘不是买的,而是自己画的,就连棋子也是自己做的。李大钊对孩子们说:“自己做的军棋玩起来更有意思”。他教育子女要经风雨、见世面,努力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在他的影响下,长子李葆华16岁参加革命,曾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南京军区政委、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职;长女李星华,1932年入党,长期从事教育和民间文艺研究工作;次子李光华,在党组织的关怀抚育下长大,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三子李欣华,新中国成立后在山区支教;次女李炎华,同样也从事教育工作。李大钊的后代,有的是国家高级干部,有的从事教育行业,但无一例外,生活作风都非常简朴。
李大钊一生洁身远名,淡泊寡欲,廉洁克己,肝胆照人。作为知名教授,他本来薪水丰厚,每月有240块大洋的收入,但他把收入的绝大部分做了党费、接济了青年学生,自己常年过着“黄卷青灯,茹苦食淡”的生活。李大钊牺牲后,家中一贫如洗,连丧葬费都得靠亲友捐助。当时,各大报章都报道“李生前无储蓄,身后萧条”,“两袖清风”。
李葆华有三个孩子,李青、李宏塔、李亚中,没有一个“大款”。李青曾任浙江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副主席。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周末回家看望父亲,一般都骑自行车,下雨下雪就坐公交车。从北京青龙桥到三里河,骑车要一个多小时。李宏塔曾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亚中是水利部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都是国家高级干部,但个个都很清廉。李葆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时,从不坐公车上班。李家人不曾刻意教育孩子,但“身教”胜于“言传”。
1997年8月,在河北省乐亭县修建了李大钊纪念馆。
我满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李大钊纪念馆。细数一件件馆陈、一张张照片,聆听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我仿佛回到那个风雨如磐的岁月,仿佛听到李大钊临行前那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瞻仰中,我轻手轻脚前行,生怕打扰了那方纯净的大地;打扰了一张张照片背后的高尚灵魂。没有原因也无需理由,只因这里是一个适合让人用来默默聆听、感悟的地方。踩着历史的遗迹,回味历史的长河,感悟历史,感悟沧桑。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李大钊担任国民党在北方的最高负责人,许多款项均经李大钊之手。李大钊被捕后,对自己经手款项的出处都作了详细说明。在李大钊牺牲后,北京《晨报》《顺天时报》分别载文:“李大钊平昔不事储蓄,身后极为萧条。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生活费,室中空无家具,即有亦甚破烂。”他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就连当时的反动敌人也评价李大钊胸怀无私,品格高尚。
李大钊纪念馆有一段迄今为止惟一的李大钊影像资料,时间长度仅有数十秒钟:在黑白画面中,一位身着中山装的中年人正挥动手臂,慷慨陈词。这是1924年9月李大钊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期间,在苏联国家大剧院以“不许干涉中国”为题发表演讲时的视频资料。
李大钊故居主要有两个,一在北京,一在河北省乐亭县。我先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李大钊故居。李大钊与赵纫兰于1899年结婚。妻子赵纫兰比李大钊大6岁,识字不多,在家含辛茹苦支持革命事业。李大钊、赵纫兰共同生活27年。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此院居住将近4年。这是一座小三合院,青砖灰瓦,诉说着渐行渐远的历史。
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是他出生的地方。踏进庭院的一角,一树雪白的梨花在小院里悄然绽放,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犹如李大钊精神在时刻净化着每一个来访者的心灵。
走进李大钊出生的房间,映入眼帘的是有年头的板柜、座镜和胆瓶,而最显眼的莫过于那把已经褪色甚至有些断裂变形的藤椅——这把藤椅被视作最珍贵的家具,是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任主任时买的,后来被运回乐亭。正是在这把藤椅上,李大钊挥笔写下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倡导革命的鸿篇巨制。
1918年1月,李大钊进入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1920年7月,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每月工资为120块银圆。后来李大钊又兼任了其他大学的教授,再加上稿酬,他的收入水平是很高的。然而他没有追求享受,他夫人甚至有时还要为维持家庭日常生活而发愁。北大校长蔡元培发现这一情况后,写信通知会计科每月发薪时要扣除李大钊一部分,直接交给李大钊的夫人,以免李大钊夫人的“无米之炊”。原来李大钊把自己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党的活动经费。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时,李大钊就当众宣布,从每月的薪俸中拿出80元为各项工作之用,剩余部分李大钊还经常资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他冬天不穿棉袄,饮食十分简单。当同学们劝他注意营养时,他语重心长地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时下国难当头,人民食不果腹,我怎能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的疾苦呢?”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走完了他短暂的38年的人生历程。他被安放在北京香山脚下万安公墓。李大钊一生为理想和革命,为全中国一切贫苦人而奔走。他的精神就像一面闪耀着熊熊烈火的旗帜,照耀着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