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坤丽 李勇
173户665人全部脱贫,12公里社道建设,1280亩土地流转,18个村民小组电网改造升级,200户移动互联网络接入,提灌站改造,特色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滞后的资阳雁江区丹山镇太平村随着一支“小分队”的到来悄然地发生变化。
太平村是丹山镇(原回龙乡)的一个大村,辖23个村民小组,有826户2941人。初期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588人,低保169户,五保25户。底子薄、班子松、民心散,是雁江区较大的贫困村。
2015年9月,雁江区纪检监察干部李勇、蒋仲文、李长华等人组成驻村工作队进驻太平村,开始了驻村帮扶工作,太平村“不太平”是驻村工作队刚来时最直观的感受。“曾经连续两任支书都因经济问题被查处,负面影响较大。现任村支两委管理涣散,凝聚力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驻村工作队首先从规范制度入手,建立村级党组织运行管理、群众说事工作流程、村支两委职责等十余项制度。会同镇党委,在充分调查筛选,尊重村民意愿的情况下,配齐村两委班子,并对新任的村干部进行任前谈话,帮助整顿和拓展村支两委班子思想和工作思路。
“本以为是走走过程,一阵风,结果驻村工作队一来就是稳打稳扎的五年。”谈及这支“小分队”,太平村副主任陈柏平满心佩服,道出了心里话,“他们起早贪黑带着我们干,帮着我们办,任劳任怨,我们也不好意思再拖后腿。”
如果说建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先旗手”,正风气则是实现“太平村”太平的关键一环。驻村工作队选择了从村民最为敏感的低保入手,通过入户核实、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张榜公示等,对太平村的贫困户和低保户进行全面清理。在村干部的带头示范下,其他社组干部也纷纷将自己的亲属不符合条件的刷下,在群众中引起较大的反响,群众的怨气少了,村组干部也感到底气更足了。
同时,驻村工作队以创办的农民夜校为载体,定期强化对村支两委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提升村民的种养殖技术,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交流,使该村逐渐摆脱旧日阴影,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党建工作等逐渐走向了全镇的前列。
眼界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信息相对闭塞,村民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眼界不宽、思路不活。
为做好产业扶持的带动工作,工作队引进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到该村考察,引导土地流转,并组织村组干部及党员群众代表到周边县市乡镇村参观考察口子津柑桔、银杏、稻鳅、凤凰李产业和循环经济,让村支两委和群众亲身感受周边县市乡镇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耳闻目睹周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受触动和鼓舞。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驻村工作队带动整村推进小米辣、松花菜、凤凰李、稻渔种养、生猪养殖等多元产业,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实现村民的增收致富。
为了让贫困户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持续稳步增收,驻村工作队还将该村的贫困户分为“特别贫困、贫困、一般贫困”三个等级,并根据贫困等级免费为贫困户划分股份入股集体经济。同时,增设公益岗位,让具备一定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家门口的就业。
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振奋了村支两委的干事热情,也带动全村产业和就业双发展,村风村貌也随着产业的发展换新颜。
“在家创业手到财”太平村6组村民徐忠明的门楹上贴着几个醒目的大字。
16年前因患结肠癌,徐忠明不能外出打工,昂贵的医疗费让这个身在山村的贫困家庭雪上加霜。在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次上门摸情况、讲政策,落实大病医疗救助、保教补助、低保等兜底政策,免费发放种养殖苗和代理入股集体经济,安置公益岗位,五年来,徐忠明在驻村工作队的点滴帮扶和自己的努力下撑起整个家庭,生活状况逐渐好转。就地务工,获取劳动收入,不等不靠,凭借自己的能力增收脱贫,徐忠明被评为全村的“励志向上之星”,为全村贫困户树立了典型和榜样。
“以前,因为家庭贫困,感觉在村里抬不起头。现在,我也算太平村半个‘明星’了。”谈及被评为“励志向上之星,徐忠明乐呵呵地说道。
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为了浓厚太平村脱贫攻坚氛围,激发村民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注重本村先进典型的宣传,先后在该村评选了道德文明之星、励志向上之心、勤劳致富之星,营造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通过全面实施产业扶持、就业创业帮扶、干部结对帮扶、社会帮扶、政策救助、感恩教育,打好政策集合、项目集中、资金集聚、措施集成的“组合拳”,2017年底太平村已实现整村脱贫的目标。
其作始也远,其将毕也必巨。下一步,驻村工作将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通过逐步引领,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持续全村小康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