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 椤
新冠病毒在全世界传播,不分地域、国界、种族和年龄的无差别侵害,使之成为人类公敌。在世界文明史上,从公元前的雅典鼠疫、中世纪的黑死病到近代以来的鼠疫和天花,尽管波及范围较广,但其影响仍然是局部性的。将全人类搅进去,导致世界主要国家同时将同一种病毒作为最严重的公共危害予以全力应对的疫情,似未见诸记载。此次疫情已经成为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并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人类文化史。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人类毫无疑问会战胜病毒,但此次疫情造成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病毒除了对生命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等造成危害,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大家对社会文化的思考。一些知识分子借此开始重新审视“后现代”以来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和人类的发展方式。在我国,由文艺介入疫情的方式引起的文艺与时代关系的讨论是众声中的一响,讨论的声音借助网络媒介放大后,成为全民抗疫中不可忽略的话语力量。
文学艺术的本质是审美,但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应从人现实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出发,表达艺术家对人的生存状态的观察、体验、理解、思考和想象,舍此无他。一切脱离人类当下生存境遇的文艺都是空洞的、虚假的和毫无价值的。这是文艺的基本规律,也是我们判断社会生活影响文艺的根本性前提。在我国疫情防控期间,文艺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现场,如同历史上的“抗战文艺”,社会对文艺进行了“功能性借用”,发挥了文艺的教育引导、支持鼓励和关怀抚慰等方面的实用功能。文艺作为此次抗疫的号角,对于鼓舞全民抗疫士气,表达全国各地对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人民的关心和支持,讴歌投身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社区志愿者、慈善人士等群体的奉献精神,反思和批判防控工作中的不足和疫情中暴露出的人性幽暗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文艺在灾难到来时的应激反应。而从长远看,抗疫经验将会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在疫情中的精神体验也会带来社会观念上的变化,这些将深刻影响到“后疫情”时代的文艺实践。
疫情使人类真正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在灾难面前,每一个地域、每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加强沟通与协作才是最好的出路,同时还需要保持主体的独立性。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这个大背景是文艺必须面对的人类的现实生存状态,对如何用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表达方式创造既属于民族的、又属于世界的优秀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定位、价值方向和意义追求。
疫情也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价值。在文明时代,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因此,受到商品观念和技术理性挤压的人文价值应当在文艺实践中被重新唤起,文艺要回到人的本体意义上来对待人。我国古老的《易经》将人列为与天、地并齐的“三才”之一,从西方文艺复兴开始的人文主义思潮确认了人在万事万物中的首要价值,人是衡量一切的最高的和终极的标准。人为人类自身的行为建立尺度,这个尺度不应被物质、金钱、科技等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力量扭曲和异化。在宇宙中,唯有人类的实践是自觉的、有意志的和合乎目的的,除人之外的自然界的变化是无数无目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面向自身的智慧建立道德和法律,为欲望和人性设定法度;向外的智慧则发展出与自然对抗和在自然中生存的能力。无论是原始工具还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新科技,它的背后始终站立着的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自然之物和科技产品并不具有价值判断的能力。人类不应放纵科技和向“非人”之物过分让渡属于人的权利。当然,人类也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通过斗争达成和谐共处。社会实践要将人类自身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人不是工具,不是手段,人本身就是目的和标准,人应当像人”为根本性目标。这同样也是文艺亘古不变的情感取向和主题遵循,一切文艺创作都应该围绕“人性、人道、独立、尊严、激情和理想”等方面来进行,偏离了这个方向,文艺将沦落为纯粹的文字游戏。
疫情期间的网络媒介表现对文艺实践有重要启示,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互联网在疫情防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作为交流工具全球互通疫情信息,也作为人们表达立场和情感的公共生活空间,更作为购物、金融、聊天等的掌上工具全方位满足了生活的基本需要。信息技术革命将世界缩小为一块屏幕,宅居隔离的人们手握智能手机就握住了全世界,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宅居生活究竟该如何过下去?在电子屏幕上的虚拟世界里,文艺的活跃程度远超现实世界,抗疫文学作品、观点文章、网络小说、网络影视剧、网络综艺节目等全天候、无缝隙传播,在疫情期间为活跃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媒介革命带给人类社会的福音。新世纪以来,网络时代的生活现场对传统文艺形成了新的挑战,也创造了比挑战更重要的发展机遇,此次疫情再次凸显了网络文艺的地位和作用。
“后疫情”时代,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彰显时代精神,用新的审美表达表现网络时代人类的情感和意趣,通过与媒介互动促进传统文艺的转型,使文艺继续发挥心灵家园和精神故园的功能,这都是文艺实践需要完成的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