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新华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对在抗疫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在此,我代表新华社党组,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以及为抗疫斗争作出贡献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
在9月8日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回顾抗疫斗争的不平凡历程,深刻阐明伟大抗疫精神,全面阐述抗疫斗争取得的重要启示,并对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饱含深情、催人奋进,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决胜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有力号召,向全世界传递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定信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在抗疫斗争中,新华社武汉前方报道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梁建强、胡喆、王毓国、闫祥岭4名同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梁建强同志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新华社党组研究决定,对全社161名先进个人和15个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是新华社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新华人的精神风貌,全社同志要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于拼搏,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不懈奋斗。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这次抗疫斗争,对党和国家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对新华社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社同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投身抗疫斗争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迅速形成全面动员、尽锐出战、不畏艰险、奋勇争先的抗疫局面,充分发挥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全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新华社党组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应急机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统筹推进宣传报道和疫情防控。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湖北分社就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分党组靠前指挥,带领干部职工一手抓报道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在疫情“风暴眼”中坚守岗位、忠实履职。随着疫情态势升级,总社抽调业务骨干紧急增援武汉,与湖北分社共同组成近百人报道团队,设立武汉前方报道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在黄冈、孝感成立两个党小组,奋不顾身投入抗疫斗争,充分发挥了“尖刀班”“突击队”的作用。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奋进旗帜。面对困难和危险,全社各级党组织广泛动员、有力组织,广大党员不畏艰险、奋勇争先,以“平凡之我”践行不平凡的职责使命,以忠诚和奉献谱写了抗疫斗争的新华篇章。根据新华社党组委托机关党委对社内3400多名干部职工作的问卷调查,98%的受访对象认为新华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
——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全社宣传报道唱响主旋律、凝聚精气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起磅礴力量。为民族著史,为时代立传,为人民讴歌,是新华社应尽的职责、应有的担当。抗疫斗争对全国是一场突袭而至的阻击战,对新闻舆论战线是一场誓在必胜的攻坚战。我们把抓好抗疫报道作为重中之重,汇聚全社力量,集中精兵强将,唱响时代最强音,画出最大同心圆,充分发挥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的作用。我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精心组织策划,旗帜鲜明宣传核心、突出核心、维护核心,推出《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将战“疫”进行到底!》《风雨无阻向前进》《英雄之城》《习近平领导中国战“疫”》等重磅稿件,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英勇战“疫”的非凡壮举。一大批记者挺进抗疫战场,深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高危场所,全景记录了干部群众英勇战“疫”的生动故事,充分反映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景,极大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信心。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加强舆论引导,播发了《新华社记者直击湖北保卫战》《从“暂停”到“重启”: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等报道,有效回应舆论关切,让主流声音广泛占领主阵地。对外报道着力构建中国叙事,充分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面对美西方对中国抹黑、“甩锅”坚决斗争,圆满完成“大事记”、白皮书等任务,《中国抗疫担当纪实》《病毒往事》等作品在海外广泛传播,“全球抗疫进行时”等报道有效推动国际抗疫合作。
——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全社疫情防控科学周密、精准有效,有力保障了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把干部职工健康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先后制订88项防控措施、印发34个通知,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防控工作。全社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强大力量。武汉和湖北是全国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也是新华社内疫情防控的重点,湖北分社制订了周密的防控措施,建立起全覆盖监测防控机制,实行封闭管理、包干负责、全面摸排、严防死守。总社举全社之力保障武汉前方,紧急筹备运送防疫物资,下拨防疫专用款,选派医务人员赶赴一线,成立工作专班保障一线人员家属。全社干部职工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先后向前方紧急捐赠支援7000多只N95口罩,云南、海南、湖南等分社也组织和采购新鲜蔬菜水果运往湖北分社。面对境外疫情蔓延,成立驻外分社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千方百计保障驻外分社疫情防控,通过多种方式向驻外分社调运5万多只口罩、3万多盒防疫药品和其他防护物资。我们还对离退休老同志等特殊群体加大关心力度,密切关注老同志思想和生活状况,实行每日报告制度,指派专人联系服务孤寡独居的老同志,受到老同志好评。
——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全社事业发展平稳有序、稳中有进,各项重点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面对疫情严重冲击,我们科学应对、统筹安排,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新闻报道出新出彩,开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圆满完成特殊形势下的全国两会、建党99周年等重大报道,加强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营造了正面舆论强势。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11条外文发稿线路全部实现融媒体发稿,国别专线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英文报道发稿量、落地率、对外传播队伍规模等关键指标实现新的突破。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组建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理事会,升级智能化编辑部,制订国家高端智库发展规划,稳步推进智能化业务大厦建设。事实证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积累,全社事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实力更加雄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抵御重大风险考验的能力明显提升。
大疫就是一场大考。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全社同志团结一心、拼搏前进,忠实履行了党的新闻工作者职责使命。所有奋勇投身的新华人都是合格的“答卷人”,每一位冲上前线的同志都是令人敬佩的“逆行者”。疫情斗争充分证明,新华社这支队伍关键时刻靠得住、危难关头冲得上、重大斗争打得赢,是党的新闻舆论战线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是中国新闻界当之无愧的高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新华社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广大干部职工在抗疫斗争中彰显出的优秀品质和顽强作风,是伟大抗疫精神在新闻战线的具体体现,是对伟大抗疫精神的生动注解。
一是彰显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新华社是党的政治机关,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与我们党同呼吸、共命运,讲政治是全社工作的生命线,对党忠诚是全体新华人的誓言和信条。形势越是紧急,考验越是严峻,越是需要我们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次抗疫斗争中,“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入党积极分子,我先上”“我参加过战地报道,我先上”“我年轻抵抗力强,我先上”,这样的请战之声铿锵有力、不绝于耳。多名同志向武汉前方报道指挥部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的同志说“在我心中,党员形象早已和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画上了等号”,有的同志说“采写了众多感人至深的党员一线抗疫报道,使我更坚定了入党信念”……他们中有5位同志在火线庄严宣誓入党。正是这种对党无限热爱的深厚感情、无尽信赖的坚定信仰、无比忠诚的宝贵品格,使新华社在大风大浪中始终把牢前进方向,始终成为党中央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喉舌”“耳目”。
二是彰显了勇毅逆行的英雄气概。新闻工作是世人皆知的高危职业。战士在沙场冲锋陷阵,医生在病房救死扶伤,消防队员在火中抢险救灾,所有这些场景中都活跃着新闻工作者的身影。在抗疫斗争的生死考验面前,新华社总社分社记者主动请缨、前赴后继,以生命赴使命,展现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在武汉“封城”的特殊时刻,湖北分社发出《告分社全体干部职工及家属书》,全员动员,共克时艰。“宁可倒下,也绝不当懦夫逃兵”,这句出征誓言响彻战场。有的同志说:“作为新华社记者,我知道该出现在最该出现的地方。”有的同志说:“到现场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这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职责和使命所在。”向险而行、迎难而上,前方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铿锵誓言。湖北分社有的记者已经回到老家,得知武汉可能“封城”后,只身驾车赶回分社;有的夫妻把年幼的孩子送给父母看护,双双投入战斗;多名记者深入重症病房“红区”,舍生忘死、英勇奋战,被称为“真的不要命在冲”。这样的事迹感人至深、不胜枚举。
三是彰显了深厚赤诚的人民情怀。新华社是党联系人民的桥梁纽带,人民群众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角,人民实践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抗疫斗争中,广大采编人员深入医院、社区、农村、工地等一线采访报道,充分反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抗疫行动,深入宣传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生动讲述武汉人民、湖北人民、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鲜活故事,自己也在深入人民群众中接受了深刻教育,锤炼了思想作风,升华了精神境界。有记者说:“在采写稿件的过程中,我们一次次为英雄人民勠力同心、共赴国难的壮举而感动”“必须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尽情讴歌,表达敬意!”这样的切身经历,再一次印证党的新闻工作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再一次教育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是彰显了追求卓越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能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见证历史、记录历史、书写历史,是我们职责所在,也是我们职业之幸。”这是一名参加抗疫报道记者的感言,也代表前方全体新华将士的心声。面对重大疫情,前后方全体同志坚守岗位、毫不退缩。有的同志感慨说,在一派空寂的武汉街区,新华社前方报道指挥部和湖北分社的办公楼每天灯火通明、一片繁忙,大家已经没有了节假日和双休日的概念,脑中只有今天和明天,就这样连续坚守了100多个日日夜夜。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快节奏作战,不少同志身体严重透支,但没有一个人要求下火线,直到被下达强制休息令。面对海外疫情蔓延,驻外分社同志克服困难、连续作战,深入采访、忠于职守,推出了一大批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在国际社会唱响了中国声音。由于疫情阻隔,不少驻外同志无法按期回国,也都无怨无悔、默默坚守。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新华社记者充分展现出一流的职业素养、一流的专业能力,真正做到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五是彰显了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空前严峻的疫情叠加多重因素,给我们带来空前严峻的挑战,新闻报道正确引导国内舆论、有效影响国际舆论的任务格外繁重,多种困难和风险相互关联、相互交织。面对挑战,全社同志毫不畏惧、敢于斗争,压不垮、难不倒、吓不退,充分展现出党的新闻战士敢打硬仗的大担当、善打恶仗的好作风、能打胜仗的真本事。可以预见,新华社未来事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还会不断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在斗争中学习斗争,以斗争赢得斗争,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好地推动全社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六是彰显了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新华社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抗疫报道和疫情防控之所以能取得重要成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全社一盘棋,各条战线精诚团结、相互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在抗疫报道中,采编人员始终奋战一线、冲锋在前,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营销部门积极推广抗疫报道重点产品,技术部门有力保障技术运维和装备支持,研究部门认真做好报道参考和效果研判,后勤部门精心提供餐饮、医疗、交通、住宿等优质服务。在社内疫情防控中,各个方面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做到无缝衔接,构建起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严密防线。通过抗疫斗争,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新华社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深切感受到全社如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新华社抗疫报道和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极大提振了全社干部职工战胜疫情的底气士气,极大鼓舞了我们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信心决心。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同时,统筹推进新闻报道和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水平,更好地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职责。
一、全力抓好宣传报道。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实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还将研究“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擘画2035年远景目标,宣传报道工作承担的责任十分重大。要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同报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有力舆论支持。要继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报道,完善组织策划和分类指导,及时反映各地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的举措成效。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传,充分报道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新进展,反映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新亮点,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要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把握好报道时度效,对造谣、抹黑、攻击坚决有力回击,澄清是非、以正视听。
二、统筹推进事业发展。今年全社一些重点改革受到疫情影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要鼓足干劲、加快进度,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努力完成今年工作的目标任务。从现在到年底还有3个多月时间,我们要全面完成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点任务,抓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化分社建设等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把抗疫斗争中所展现出的敢于担当、不怕困难的好作风体现到推动事业发展上,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站在一线、靠前指挥、真抓实干,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推进重点改革。要增强主动作为意识,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适应疫情防控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新变化,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来推进工作。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深入排查各项工作存在的隐患漏洞,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三、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现在世界疫情仍未结束,新华社人员多、战线长,分支机构遍布国内外,业务往来覆盖全球,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要区分不同情况做好总社、国内分社和京外直属单位疫情防控工作,采取精准化、差异化防控措施。特别要抓好驻外分社疫情防控,总社有关部门要根据海外疫情最新情况,加强对驻外分社的指导服务,主动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驻外总分社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完善储备物资调用机制,加强驻外人员管理,确保人员安全、工作安全。
四、深入创建模范机关。当前,我们正在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要把创建模范机关同抗疫斗争结合起来,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抗疫斗争的鲜活事实,引导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抗疫斗争中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延伸到日常工作中,同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开展“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次我们深入总结武汉前方报道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小组的经验做法,制订了《新华社临时党组织管理暂行办法》,要把相关机制应用到今后重大战役报道、重大项目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五、着力锻造一流队伍。这次抗疫斗争对全社工作是一次重大考验,对干部职工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大疫大考是一场全面洗礼,能够锤炼思想作风、砥砺意志品格、锻造斗争精神、增强业务本领。要把抗疫斗争作为最鲜活的教材,持续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强化队伍的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业务训练。特别要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的第一线来摔打磨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着力提高坚持正确方向导向的能力、做强新闻报道主业的能力、推动事业改革发展的能力、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推动新华社这支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履职能力、精神面貌再上一个新台阶。
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必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伟大篇章,也注定在新华社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疫情终将过去,但世界从此不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定信心、拼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更好地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