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芊芊
《河里只有蛤蟆》是一本有趣而不失高雅的微型小说集,在这本书中,学者不再是那般遥不可及的象牙塔中的说书人,却仿佛是我们生活中的亲密好友,讲述着他的人生体悟。
这本书由杜青钢教授于2019年创作并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作者杜青钢是一位享誉中外的学者,在中法文学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处女作《主席辞世》由法国著名的DDB出版社出版,在法国引起热烈反响。法国作家德沃称其以卓越的才华写就一部大作,创造了一种风格。2015年,他的名作《字行天下》成功问世,这部“测字小说”一时轰动中法,一年之内发行过万,已出法文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大力赞赏和推荐。
自《字行天下》以后,杜青钢教授一心想创作一部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他在创作题材上选择了微型小说,从生活细节入手,瞬间发力,以小见大、以景见情、以物见人,将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感辑录成文,合为一集,于是便有了这部作品的面世。不同于《字行天下》,此书是一本融入了作者自身生活经历和感受的微型小说集,因此也是凸显其个人风格的微型窗口。全书以篇幅不等、内容丰富的近百篇的杂文贯穿,短小的文章不过五百字,稍长的也只有千字之多,适合在闲暇时品读。整本书行文流畅,节奏轻快,兼具故事性和趣味性,给予读者轻松、愉悦、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翻开此书,只需跟随作者的思绪便可来一场思想的铸造和灵魂的朝圣。
杜青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行动表现其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我们常说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也最终要回归现实,这本书的创作正是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他的文字平实却不失生动,简短却不失意韵,颇有《红楼梦》的语言风格,即有意将语言通俗化,使其成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这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颇受大众欢迎,也是时下文学创作需要倡导的创作理念。
在语言的处理方面,作者多以白描为主,秉持其一直宣扬的极简原则:“多余的字,一个不留。”如此描述大多带有抽象功能,不像古典文学那般精雕细琢,或在景物或心理描写上浩浩荡荡。简短的文字融情于理,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其洒脱、从容的处世哲学。例如:书中“观鱼儿高跳,看白鸥撒欢”,此处作者没有细说鱼儿是如何高跳的以及白鸥撒欢的具体形态,按理说这种细微之处的处理是最能展现文学性的,然而作者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把一切交给读者自己去体会。如此,不将所有的细节刻画出来,而只是采取粗略的叙述方式更能引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不仅在阅读文字,同时也在想象和体验文字背后的思想,并最终融入到作者营造的意境中来,这就是留白的魅力。汪曾祺曾说,写作的最高境界是虚与实的经营。再看一段,“突然间,从古墙边游来一条庞大活物,长约十米,有须,带爪,眼睛突突的,像龙,头顶现一点红。经由处,水起漩涡,鱼群一哄而散。”读完此句,读者的心中只会出现一个模糊的意象,但作者想强调的重点则深深镌刻在读者的脑海之中——十米的似龙活物,有须有爪,眼睛突,一点红。此处的侧面描写也十分精彩,由水的反应和鱼群的反应入手,“龙”的特征则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读者从此开始期待作者对“龙”的进一步叙述,再以此进一步巩固或改变心中的印象,就像等着他缓慢地揭开一个已经初露眉眼的少女的面纱。
从本质上来说,本书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深印象,或是改变印象的过程。给读者留下的印象越深,反映出文字的张力越大,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亦由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市井气息、接地气、受众广是本书的另一大特色。作者在书中囊括了其当农民的经历,去巴黎留学的经历,教书育人的经历,当领导的经历等。人生百味,可以说,他本人的经历就构成了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杜青钢阅历丰富,选择的素材也十分生活化,容易引起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的共鸣和思考。作者丰富的阅历和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赋予了此书相应的厚度和温度。
本书的前半部使人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理状态,而后半部则是我们熟悉的现代社会氛围的反映和再现,并时常穿插着作者对以往年代的追忆和反思。然而,丰富的内容并没有使本书显得结构散乱。作者以时间为序,将其数十年的人生经历巧妙地串成幽默诙谐的一个个小单元、小故事,并适当加入虚构的部分。作者常使用第一人称或特殊的名字——“达度”来体现众多人物或者作者自身的不同人格。这一点,作者采取了类似王小波惯用的处理手法,第一人称陈述的笔调和随性的思想内容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作者的语气不乏诙谐幽默。在《尴尬》一文中,作者将自己尴尬的经历生动地再现,让读者忍俊不禁,也同时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比如,“揣一张博士文凭,我从巴黎归来,身上残留名都的余芳,自我感觉超好。”“也许身板不济,每当我衣冠楚楚,学生们便窃窃私语:老师又穿了一件冒牌货”等。作者在书中经常自嘲:“我数学很差,高考时只得了五分,一直没弄清这五分是怎么得来的。”“财务一直是我的心病,这方面我能力有限”等,由此营造了一个谦卑低调,同时又饱满真实、有血有肉、立体的主人公形象。
文学的根基是语言,而语言的背后是思想。杜青钢的文学作品正是他内心的写照。他的文笔简洁有力,行文流畅,在平凡却生动的文字中寄予了哲思和思辨。
文章千古事,评说各有差异。某日相聚,我提出其美中不足处:简短是你的标志性特征,但某些句段读起来却有点急促。杜教授也谦虚说:“你说到点子上了,我正在调整,后期码字,适当拉长了语句,该用的‘的’与‘了’,我没省略,自我感觉有些进步。”
杜青钢教授不仅在学术方面造诣颇深,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性情中人。私下交流时,他都会为大家点一壶咖啡,畅谈人生和近来的趣事。听他讲话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也宛如那个不管过了多少年华依旧是坐在塞纳河畔哼着小调创作的青年才子。此书中的封面和书中的插图都是由他速写而成,好几幅是开会时画的,也是才气逼人的表现。不同于他的语言风格,他的配图笔画繁多,勾勒精致,却不失山水画的意境,我不禁惊叹他的才华和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