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盛波
建筑行业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者品德素质良莠不齐,近些年,新闻中报道的豆腐渣工程、违章建筑偶有出现。这既体现了投机分子道德观念的缺失,也表明了部分从业者对建筑法律法规认知的不足。如今,中职学校学习建筑的学生占据着较高的比例,为了保证这些学生将来在建筑岗位上能秉承初心,坚决不触碰法律雷区,保持良好的道德底线,本文从道德榜样、实际案例、实践活动三个角度入手,以建筑模范陆建新、鸭棚事件、社会调查作为探究主题,探究如何实现德育与建筑法律法规课程的有效融合。
建筑行业历来是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尤其在城乡一体、节约减排、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等多种城镇化建设的前提下,建筑行业必须树立规范,建立统一的发展标准。因此,建筑法律法规课程也成为中职学校的重点学习内容。而众所周知,道德教育与法律培养通常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能将德育和建筑法律法规课程有效结合到一起,不仅能培养中职学生优秀的个人品质,还能提高中职学生对建筑法律法规的学习效率。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将德育和建筑法律法规课程有效地结合到一起,保证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认知水平的同步提升。
榜样激励法是德育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中职建筑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树立建筑道德榜样,实现品德教育与建筑法律法规课程的融合。比如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中,深圳市的建筑从业者陆建新被评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人物。教师可以介绍陆建新的生平,讲述他在从业过程中如何严格遵守国家的建筑法律法规,如何在此基础上以敢于创新的道德品质与奋斗精神带领建筑团队解决无数技术难题,研发11 项科技成果,将我国超高层应用钢结构等建筑技术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陆建新本人获得了“国企敬业员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道德模范”等多个荣誉。教师为中职学生普及陆建新的建筑贡献,可以为学生的内心树立道德榜样,使学生将陆建新作为道德学习的模范。同时,在陆建新事迹的影响下,学生也会对建筑法律法规产生学习热情,在提升品德素养的同时,提高建筑法律法规课程的学习效率。
若想实现德育和建筑法律法规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的违法建筑案例,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讨论该案例违反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产生的道德影响。比如:李某既未经允许,也没有办理有关土地的审批手续,在某市某镇的公共用地上擅自搭建鸭棚开展养殖业务。这个行为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法律条文,同时也不符合当地政府颁布的加强禽畜养殖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从道德上分析,老人和孩子有可能会在那个公共场地活动、游戏,而李某私自侵占公共用地,侵犯了公共权益。同时,鸭棚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李某的行为属于为一己私利,对他人造成生活不便,应当对其进行道德谴责。综合对案例的分析,中职学生就会了解到,做出不正当的建筑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还会受到道德层面的批评。由此,就实现了德育和建筑法律法规课程的融合教学。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榜样的树立与案例的分析其实都局限于理论学习,中职学生即使能从中了解到建筑法律法规和相关的道德规范,其理解的深度也可能有限。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从实际生活当中积累学习经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采访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那些被老板拖欠工资的建筑工人,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到这种拖欠工资的行为会对工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再调查一下这些建筑工人有没有做出不正当的讨薪行为。随后,教师再带领中职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分析建筑老板拖欠工资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法规与哪些道德规范,建筑工人应当怎样应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由此,将德育与建筑法律法规课程高效融合,引导中职学生深刻理解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建筑行业关系到万千民众的人身安全,倘若建筑负责人受到利益的诱惑,在工作中偷工减料,一旦出现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人身危害、财产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在未来,法律法规与道德认知必然是解决不良建筑风气的两把重要的钥匙。中职院校学习建筑的学生是今后建筑领域的生力军,对其无论是道德的培养还是法律法规的教育都至关重要。因此,中职教师应当在学生内心根植严谨的建筑法律法规条文与健康的道德教育,让中职学生在将来能成长为遵纪守法、文明施工、忠诚守信、认真负责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