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陆燕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而知之,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只有在行动中检验自己的“知”,才能获得新“知”,并推动自己的进步。大班的幼儿不但在思想上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且在生活中也具有了不可估量的能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把幼儿的能量运用起来,让幼儿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提高责任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生活管理是一大重头戏,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构成了班级管理的基础。教师在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应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大多数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幼儿做事马虎、不注重细节。于是,我引导幼儿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我拿出一件毛衣,告诉幼儿:毛衣找不到它的老朋友毛线裤了,请小朋友快来帮忙!我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毛衣塞进毛线裤里,让两个好朋友“碰碰头,拉拉手”。接着又用此方法让幼儿给棉毛衫、棉毛裤“找朋友”。在形象的示范及讲解下,幼儿很快掌握了塞好衣裤的要领,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因此,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引导幼儿注重细节,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幼儿自我管理的基础。
第二,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引导幼儿自我管理。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也在增强。我们请幼儿轮流当值日生,吃饭的时候相互监督,吃完饭后值日生擦桌子并记录谁吃得干净,下次就请他当值日生,周五的时候还要评比哪一组吃饭又快又干净。这样一来,幼儿掉米粒的情况减少了,偶尔有个别掉在桌子上的米粒,幼儿也会捡起来放进盘子里。通过日常鼓励和训练,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了自我管理。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卫生习惯,还切实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第三,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提高幼儿的自制力。每个幼儿都有多方面的潜能。童童是班里胆子最大、精力最充沛的幼儿,每当课堂提问,他总是不举手就大声嚷嚷,平时也总有幼儿来告状,说他撞人、欺负同学。批评多了,就慢慢失效了,所以我决定采用以长补短的计策来改变他。我利用他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特点,把好插嘴转化为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发言;利用他自我服务能力强的特点,把好动转化为热心给同伴服务;利用他号召力强的特点,把打人变成约束自己。半年下来,他变成了班上的小骨干。当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就能以长制短,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要让幼儿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就要让他们主动地参与班级的各项工作,增强幼儿的班级责任感。
第一,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分工和合作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必须学会的一个方面。与同伴一起合作劳动,是一种培养合作能力的好机会。具体方法如下:“建筑区”小管家负责带领该区幼儿整理积木;“毛巾区”小管家负责检查毛巾收挂情况,及时提醒;“图书区”小管家负责检查图书损伤取放情况,及时制止撕书行为并要求修补破书;等等。把班里的事情分配给小管家管理,既让幼儿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还能使班级井井有条,更把我以前提醒都不能达到效果的问题都很轻松地解决了。
第二,让幼儿参与规则制定,幼儿能主动遵守规则,班级常规就会井然有序。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让幼儿来参与制定,能更好地引发他们的思考。当班级里因磕磕碰碰的事情导致幼儿受伤告状时,可以让幼儿出主意、想办法、定规则,并制作好标志贴在教室内。实践证明,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教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当然,在规则制定后,要给幼儿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对规则的内化与把握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完成,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第三,让幼儿享有均等的机会。在让幼儿管理班级时,要记得把目光放到每个幼儿身上,让幼儿享有均等的机会。当分配工作时,不论幼儿能力的高低都应让他们有机会去做,无论其把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一般来说,每个幼儿都会很高兴教师分配了工作给自己,并把它看作是一种荣誉,因此教师更要坚持让每个幼儿轮流获得这种荣誉,让每个幼儿都产生群体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件琐碎而繁忙的工作,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幼儿就像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珠子,要想把他们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智慧而充满爱的班级管理就是一根最合适的线。只有让每个珠子都发光,才能够让整条项链更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