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四新 王道勇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 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指明了前进方向。《党员生活》作为湖北省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党刊,以党建宣传、党员教育、党务服务为己任,在践行“四力”中,以“四个一”活动为有效抓手,激活红色基因、赓续红色传统,把红色信仰和希望的种子,播散在荆楚大地,搭建了编辑记者与基层党组织联系的桥梁,取得了杂志社、组织部门、基层组织三方受益、共同满意的效果。
作为党刊工作者,增强“四力”,首要的是以提高政治素质为根本,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杂志社领导班子注重加强政治建设,认真落实管党责任,始终坚持党刊姓党,全面落实“党委主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好宣传导向关。无论报道对象的选择、重大主题的确定,还是新闻写作的角度,都要求严格符合党中央要求。 刊社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理论学习既做到系统全面,又注重突出重点,结合新闻宣传工作和湖北党建实际,做到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 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闻工作实践,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党员生活》杂志要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中发挥应有作用,争创全国一流党刊”的要求,杂志社明确提出了“三个着力、三个转变”的工作方针。 即着力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刊工作者队伍; 着力构建一个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相适应的党刊传播平台; 着力推出一批代表湖北党建工作特色的党建经验和党员典型。传播形态上由传统纸媒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转变;内容结构上由经验、典型宣传为主向政策解读、理论探讨、实践探索、典型引路全方位传播转变;队伍角色上由党建工作的传播者向建设者、引领者转变。 同时,确定了“坚守精神高地,引领湖北党建,保持独特定力,即时应力调整”的工作总基调。确立了“全面提升《党员生活》服务全省党建工作的能力,全面提升《党员生活》品牌影响力”的“双提升”工作目标。
当前,在改革关键期、脱贫攻坚期,信心和决心很关键,正确的党员教育能有效把党员的思想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深入基层,践行“四力”,目的就是捕捉最生动的场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需要编辑记者从大局着眼、 从基层落笔,用鲜活的新闻稿件,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荆楚大地党建工作的新面貌、新发展、新成就。
《党员生活》杂志社全面启动了编辑记者服务基层党建“四个一”活动(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总结一条党建经验,宣传一名党员典型,讲授一堂党课),搭建党刊服务联系基层党建工作的务实载体, 深入了解和帮助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及时发现和宣传基层先进典型和工作亮点,切实增进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联系和感情,在常走访、多走动、勤采访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采编业务能力。
注重策划,活动统筹到位。活动方案以杂志社编委会文件下发,根据地域行业均衡、不留空白的原则,采取配合宣传发行片区、 综合考量各项适宜因素的原则, 确定了社领导、部主任、主编每人对口两个联系点,其他采编人员每人对口一个联系点的方案。全社编辑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地方组织部门联系,将“四个一”活动方案文件传送给当地组织部门,沟通解释,争取支持,做到宏观上覆盖到位、微观上服务到点,取得双向联动、相互支持的效果。 地方组织部门对杂志社这一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 主动安排专人对接,推荐联系点,介绍情况,为活动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注重落实,一线检验成效。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杂志社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带领全体编辑记者切实践行“走转改”的要求,下基层,抓活鱼,接地气。 通过“四个一”活动,让编辑记者变收稿为约稿,变被动为主动,编辑记者主动谋划各种宣传服务方案,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与一线的基层干部党员群众交心交流。使“走转改”成为工作常态,编辑记者将走访联系点形成常态,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互动机制,定期进行现场采访。 通过宣传调研指导,密切了杂志社编辑记者与基层党组织和组工干部的联系,搭建了采编队伍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载体。
服务基层,指导工作实践。 在“四个一”活动中,编辑记者普遍将联系点建在最基层的党支部。 基层对于党建工作发展和提升有着强烈的渴望和意愿,在“四个一”活动中,特别强调了为基层上党课和撰写调研报告的要求, 倒逼编辑记者提升党建理论水平,争做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为基层党建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编辑记者还创造性的延伸出课题研究、党建项目指导、新闻写作、摄影培训等新型服务项目。这些高端、个性化服务,深受基层联系点和当地组织部门的认可和欢迎, 为广大编辑记者切实提升服务党建联系点工作水平树立了标杆。
团队作战,一线锻造骨干。 基层是一座富矿,只有深入基层,编辑记者才能更深地理解党情、国情、民情,才能抓活鱼,提升打造新闻精品的能力。近年来,在“四个一”活动中,编辑记者采写和报道了一大批生动活泼、 带备泥土气息的文章。 其中,《村支书当起“CEO”》《“凤还巢”催生服务新气象》《筑建心灵的港湾》《爱在绿水青山间》《将“宜居”进行到底——武汉市青山区的二次棚改路径》 等一大批来自基层的稿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使杂志版面更加丰富、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提升、 基层读者和基层组织部门更加认可。同时,因编辑记者擅长领域不同,联系点地域各异,为了更好、更全面地服务基层工作,编辑记者自发形成了团队作战、优势互补的工作模式,经常临时组建2-3 人的采访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建服务工作,工作效率更高。
结合省委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努力实现全面扩容提质,《党员生活》杂志近年来在凝聚办刊力量、提升队伍素质、 提高办刊水平、 扩大刊物影响力上下大力气,把增强“四力”的组织要求内化为编辑记者的内生动力,刊物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读者和社会广泛好评。
凸显初心使命,在服务大局上追求新作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把阵地关、内容关、导向关、人员关,更好履行主流媒体社会责任,以主流价值引领主流舆论。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 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用心用情抓好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 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宣传策划,铸就精神高地,凸显初心使命和红色基因,以先进文化激励前行力量。
精准有效供给, 在专题报道上追求深度。 坚持围绕全党、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推出系列融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特别策划和专题报道。 其中包括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的《牢记殷殷嘱托, 凝聚奋进动力》、聚焦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党旗领航“第一民生工程”》、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的《青春力量回归乡村》《县级备案管理机制观察》、乡村振兴的《这里,比城市更让人向往》和《乡村振兴探荆门》、律师行业党建的《“两新”领域的一面旗帜》、互联网企业党建的《互联网“第四极”崛起》、“整县推进”工程的《老区发展的“新动能”》等等。这些专题报道和策划,紧扣省委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多角度、有深度地进行了宣传报道,充分展示和体现了湖北的特色与创新。
大力改进文风,典型宣传追求可亲、可敬、可学。将目光聚焦基层先进党员典型,通过封面、组图和内文,全方位展示党员时代先锋的风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联盟、 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党支部书记胡为义、孝感义工联会长鲁锋、沙洋监狱管理局汉津监狱“辨影神探”姚刚、党的十九大代表“蓝天卫士”雷凯等等一批先进基层党员典型。 通过大力宣传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党员典型,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带头的标杆。这些人物典型报道及时,采访深入,反响巨大,得到领导和读者充分肯定。有的典型人物事迹被其他媒体转载报道,有的典型报道在党员生活微信公众号上被广泛阅读和转发, 充分彰显了党刊始终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价值取向。
注重贴近基层,精品特色栏目追求新进展。《党员生活》
每期都坚持推介一批党建工作的新鲜经验。 通过《党建前沿》《党建经纬》等栏目,刊发了一大批来自基层的实践创新成果和经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很受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欢迎。
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刊网融合上追求新亮点。以网络空间为主阵地,让主旋律更响亮。 进一步强化刊网融合意识,探索刊网互动新办法。 在继续做好对封面人物和重点专题的新媒体推送的同时,依托部分专栏,在新媒体开辟读者互动留言和征稿版块,调动了通讯员和读者用户参与积极性。一方面在内容众筹方面提升了内容厚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提升了对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 党员生活网被湖北省网信办认定为全省重点新闻网站, 成为中组部全国党建网站联盟成员单位,“党员生活全媒体建设及湖北党建云服务平台”项目进入总局改革发展项目库,同时获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数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
党员生活杂志社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在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增强“四力”,用手中之笔记录荆楚党建,传播党员声音, 不断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 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期刊、湖北出版政府奖、湖北十大名刊成就奖、湖北双十佳期刊、湖北人文社科优秀精品期刊等奖项,赢得社会各界普遍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