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视角重访东方古都

2020-11-17 01:45石春冉
出版人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都西方人北京

文|石春冉

在夜幕低垂前,我终于拜读完《西方文化中的北京印象》一书,读后感慨良多。合上书,百年间的北京旧事刻印在历史的年轮中,如电影般浮现眼前。北京,这一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明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方古都,一直受到颇多学者作家的青睐。与一般的刻画及研究北京形象的书籍不同,此书应该算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北京域外形象的专著。整部作品分为六章,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以西方人眼中的北京形象为切入点,展现作者对此城市文化的独特理解。

作者在书中通过详尽的文献资料、彩色的图片展示、乃至建城史和建都史的细致讲述,运用西方文学理论以及从人类学、史学、社会学等多重角度对北京这一具有世界吸引力的城市文化符号赋予了不一样的内核解读。中世纪晚期,北京在西方人眼中是金碧辉煌的帝王之城,代表了西方人的欲望和向往,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早期萌芽的世俗精神,是一种潜意识的释放,满足了西方对于具有神秘色彩的东方之都的想象。作者在此提出了“异托邦”这一创新性的概念,来解释西方想象中与现实中的北京形象有很大差距的原因。紧接着,北京成为了被误读的天城,这时期虽然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真实的历史的内容,但还是体现出一样的梦幻色彩。前往异邦传教的耶稣会士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心,他们将北京比作“希望之城”。在此期间,终于对于北京有了清晰的认识。到了晚清,北京成为一座“充满神奇而又破烂肮脏”的城市,封建城市文明的衰落与西方先进文明的对比,使这座东方偶像逐渐丧失了“王道乐土”的赞美,其形象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中。令我颇有印象的是,作者通过民俗风貌这一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从一个侧面来展示异质文化的冲突。城市逐渐暴露出更多的弊端,北京沦为“东方巴比伦”以及“黑暗东方的堕落中心”。庚子之乱中,通过西方人对于祸乱下的城市风貌以及百姓生活的描写,丰实了这一历史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的参考文献,成为不可或缺的珍贵佐证。由于战争失败,所以外国人在本国的地位逐渐升高,北京从昔日的“黄金之城”变为只残留古都余韵的城市。无论是芥川龙之介对于古都的迷恋之情,还是毛姆欣赏这暮色中的东方情调,虽然衰退迹象显露,亦或是其他作家对于这逐渐消逝的老北京风姿的追述,他们是通过文字来寻找与自己不同的社会,以及达到以此来批评自己的社会的目的。西方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态度看法经历了由喜好到厌恶,由崇拜到诋毁,由好奇到鄙弃的重大转变。虽然西方人也受到了自身文化属性的限制,或是自身视野的局限,但西方人的看法与本国学者的观点恰恰可以相辅相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这一段非同寻常的北京城市变迁史。随着城市建设的热潮的来临,西方文化正在无孔不入地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北京是漫长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新旧交替更迭的见证者,但作者并不止步于梳理北京这座城市历史发展的种种印记,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还诠释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社会价值,换句话说是以西方人的视角来展示新北京的变革与发展。与此同时,作者对于古都建筑的不慎保留表示深深的担忧,关注城市环境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等问题,以及新时期下西方留学者心中的北京风貌,浸透作者满腔的人文情怀。

这本书的一大创作特色在于作者精心挑选了彩色图片,例如城市分布图,西方人笔下的中国城市图等等,为作者的阐述作了更进一步形象生动的展示。通过时间的延伸,加深了专著所体现的历史厚重感,同时又通过北京形象在西方人眼中的几次转变,拓宽了城市形象研究的广度。这部专著,无论是思想意义还是社会价值乃至于创作特色,都是城市文化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情怀。

吕超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20年1月 定价:68.00元

猜你喜欢
古都西方人北京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关于大古都分布的宏观认识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