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在传播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文化精神的载体。它以一种更加先进、开放、便捷的姿态,承载着文化精神,把文化精神用它特有的形式使之更具体化地对外传播。媒介融合形势下产生了新媒体,这使得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变得更强,人们接收和传递信息都很及时,例如乡村中举办一个乡村文化活动,可利用新媒体进行实时直播,向外扩散。媒介能够承载和传播乡村文化良好的精神风貌,拓宽乡村文化的影响区域。
媒介作为人们接收与传递信息的中介,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乡村与城市有着一定的差距,与外界接触需要借助媒介智能便捷的力量,使乡村文化传播跨越时空的界限,开阔乡村文化传播的形式和渠道,助推乡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特别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传播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革,首先在言论表达上,减少了限制,变得更自由。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并且对表达能力要求不高,可借助新媒体,随时随地发表个人看法。充分借助媒介融合这一新趋势,构建起全新的文化传播形态与组织架构。传播形式上运用声音、图像、短视频等形式,对乡村文化进行创新性传播,在传播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从而推动乡村文化的广泛传播。
不同文化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可实现互通的形态。但大多是独立传播的个体。经济上,城乡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文化上,乡村之间也有一定的隔阂。通过媒介对乡村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乡村人民了解到其他乡村的文化内涵,实现村与村之间的良好沟通,并促使乡村间文化的联结,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不仅是媒介传播技术的融合,而且是传播定位与价值理念等多方面融合。此外,在媒介融合形势下,人们的传播交流能实现良好互动,不仅在传播角色上可进行变换,同时人们可根据一个观点自由进行言论的探讨。既可以发挥传统媒体深度准确传播的优势,又能利用新媒体快速、便捷、灵活全面的特点,推动乡村文化的多渠道联结。
在乡村文化振兴中,乡村人民对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并且受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乡村传统民间技艺传承面临挑战,文化色彩日益淡化。此外,乡村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不强,由于年龄与文化认知水平的差距,个人与家庭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观念,因此形成一定的文化隔阂。十九大把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这是新时代所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中最深沉、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乡村文化自信,就没有乡村的繁荣发展和乡村文明的复兴。[1]而迫于生计或对城市的向往,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壮年往城市迁移,本是热闹的村庄变得寂静,文化也随之“空”了。由于乡村人口的缺少,没有组织者的带动,于是带有公共性的乡村文化活动剧减。留守的人们思想较为保守,视野不够开阔,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到来,存在接触与使用滞后的问题。人口流动造成传播人才的流失,这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的传播。
乡村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风气,对于乡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村民缺乏传播乡村文化的意识和理念。由于乡村人民长期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下,已经习惯了本来的文化面貌,处于自我满足的状态,对乡村文化的重要性没有准确的传播意识。乡村中通常使用传统的电视与广播,报纸,进行信息接收,缺乏运用媒介传播乡村文化的意识。媒介可以实现使用者角色的变换,可以让人从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转换成兼具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身份,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但由于村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对新事物认识不足,对新兴的媒介技术使用后知后觉,部分中老年人只会使用手机进行打电话,接收短信等一些常规的用途,不会运用互联网进行更多的操作,因此媒介就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指媒介的运作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观察角度和接触事物的方法,把我们置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塑造的世界里。[2]媒介为我们认知世界,传播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在媒介融合形势下,新媒体这一媒介新形态出现了。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借助这一优势,对乡村文化进行广泛传播。此外,政府应高度重视,切实实施有效的乡村振兴措施,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中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没有后顾之忧,形成一定的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规格与质量。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深刻影响着文化的传播,村干部作为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就要起到带头作用,组织村民,定期向乡村人民灌输准确的文化价值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乡村文化认同氛围。调动广大妇女的力量,加强手工技艺,以增加妇女们的归属感,增强乡村文化凝聚力。
皮埃尔·莱维曾指出“若我们把各自的资源都集中起来,把分散于个人的技能结合在一起,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就会更加全面。”[3]在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充分调动留守人口的传播积极性。调动迁移城市中的人群力量,注重文化的对外扩散。文化扩散中有一种含义叫迁移扩散,迁移扩散是通过个人或者群体的迁移活动将这一区域的文化带到另一区域。[4]流动人口,在所迁移到的城市进行文化的传播扩散,加大传播力度。媒介传播与乡土社会结构和朋友社交圈子有着密切联系,对乡村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媒介融合给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乡土与媒介实现结合,则是技术与内容的碰撞。针对乡村社会结构的特点,调整媒介传播结构。利用乡村人们的社交圈子,通过使用媒介对朋友圈子广泛传播,乡村中意见领袖成为传播的中心点,培养乡村文化传播的意见领袖,可借助媒介力量向四周扩散,发挥文化传播向导作用。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根源和驱动力,乡村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成效,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播问题。要实现乡村文化的有效传播,则需要找出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借助媒介融合的优势,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强大作用,按照乡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传播路径,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3、4版
[2]李岩:《传播与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3]Pierre Levy:《Collective Intelligence:Mankind's Emerging World in Cyberspace》,New York:Basic Books,1999年
[4]肖远平:《屯堡文化及其产业化路径研究》,《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