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红 胡年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 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 商用元年。5G 是一场信息革命,全媒体传播将迎来新业态。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将再一次兴起, 跨领域、跨专业的融合和创新力度会被不断深化,新颖的应用、新颖的业态、新颖的模式不久也会出现;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相关领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比如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车联网等。 放眼未来,未来物联网应用有着海量的需求,“万物互联”也会因此成为现实。
全媒体传播的必然选择就是全面的移动化, 全媒体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一家的公司提出的, 在当下主要是指商业与媒体的融合。新闻媒体也经历了许多变革,从最初的由传统媒体主导的媒体传播到以电脑为媒介, 而现今随着5G 技术的研发, 以移动化媒体为传播途径是全媒体传播的必然选择。 媒体的融合传播生态必然是实现技术、产品、人员和地域的融合,全媒体化是媒介最终走向融合的必然趋势。 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三条主要路径[1]。
表面来看,5G 比4G 更快的只是速度, 实则不然。 到2025年,5G 的用户量预计会达到6.7 亿人次,5G 构建起的运用场景,必然是非常快速、高效、无延迟、安全、多渠道融合的,是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他能充分运用各个媒体间的优势,进行大数据的整合,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匹配到更合适的客户,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进行改进,最终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思维、以及全媒体的传播生态。不管是借助第三方平台向全面移动化发展,还是研发自有平台,多种平台,跨平台合作,都是希望借助5G 进行全媒体的传播生态构建。
这些都是5G 带来的全面移动化带来的新挑战。从组织再造看,全面移动化必须建立在适合的、灵活的组织结构上[2]。
5G 网络技术的到来, 让我国经济的发展得到质的提升,和4G 网络对比分析,存在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网络服务质量,还是在网络效率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5G网络可以快速生成各种4G 网络无法设计的功能,并且可以扩大网络辐射结构。 从5G 网络的发展来分析,主要是能够给用户提供最快的上网速度,让用户感受到与4G 网络不一样的服务质量,尤其是在网络运用高峰的时期,更是能体现出5G 网络高质量与高效率的功能性作用。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2014-2019年间,媒体融合一直是热点话题,上升到了“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这一议题上。
全媒体传播生态本质上是以人为主导的、 以沟通、交通、提高信息传播速率为目的的传播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最终也会回归到传播生态理论本身。 由此,面向5G 的全媒体生态构建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主体、多种形态中建立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不管是自有平台还是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还有各种平台的融合, 始终应当更多的关注文化的传播、意义的认同、国家的形象等。
5G 解决制约规模发展、造成体验不足的流畅性、便利性等问题,因而将激活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应用。 在5G 赋能之下,人们将充分利用各种表现手段,调动所有感官体验,真正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这将把融合传播形态推向一个极致,大幅提升数字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电影、营销、广告、娱乐等形态均将重构。 可以说,这将推动“全息媒体”建设实现重要突破。 能否创造消费行为变化、满足用户多元需求的新型数字内容,成为决定媒体是否有存在价值的关键。
在生活、工作中人们常常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流,信息化时代5G 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在进行数据的交流过程中, 往往会有一些不打人员对其数据进行窃取、拦截数据中的信息内容,已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情况就需要提升信息化时代5G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主要指的是网络系统在进行主体认定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访问策略针对所需要访问的端口展开检测, 将访问控制在最安全的网络环境当中。由此可见,主体身份认证在整个网络安全中起到先决作用。用户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提高身份认证相互控制的作用,在联系基础之上,进行密切关注,拉近彼此距离。可以发现,5G 网络全媒体传播系统则会针对主体身份认证进行安全合适。 用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个人身份认证控制,从而实现访问距离的降低。
5G 是一场信息革命,全媒体传播将迎来新业态,实现“有温度的智慧”。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杨萌芽指出,5G 时代,人和物都会成为互联网中的单个节点,将构成全新的媒介关系。 3G 催生微博,4G 催生微信和短视频,5G 也将催生新的平台。 随着AR、VR、MR、4K、8K 技术的广泛应用,在5G 的“全息时代”,视频会成为主流的媒介形态。 从中央到地市,各级媒体都非常重视移动视频平台的建设。
5G 消费是信息消费多种产物中的一种,它需要更好更强的安全保障,因此进行市场监管是很有必要的。市场需要提供相应的管理措施,比如完善的监管机制、有效的舉证通道,合理化的处理措施,从而使得用户和5G 网络服务提供者间的身份认证是透明、 可信任的。 同时信息传递要有依据, 大量信息的辨识度需真实,5G 网络服务应用过程中泄露、盗用等情况要有效避免。 另外,市场监管应该依照实际情况去安排网络资源, 建立良好的用户身份和信用机制来维护和管理网络空间服务的信息安全问题, 这样才能使用户更加信赖5G 网络。
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的5G 网络法律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针对5G 网络安全建设还处于一定的缺陷状态。 所以,健全5G 网络法律监管制度属于我国5G 网络的首要目标。因此我国法务部门需要迅速设计健全的网络安全法规,针对违法使用5G 网络窃取他人信息资料的犯罪份子给予相应的惩罚。 此外,5G 网络安全结构体系的设计也需要尽快执行, 需要从5G 网络系统本身、5G 网络环境等方面展开, 构造一个安全性能较高、 信息保护较强的绿色网络环境,对5G 网络违法犯罪分子展开严厉打击。
总之,5G 时代的传输技术将全面颠覆现有的媒体概念和传播方式,场景传播、关系传播、情感传播将成为新的传播形态。 传统媒体能否抓住5G 带来的这一新机会,赋予自身以全新的内涵,构建新的媒体格局,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布局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