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键
那一天,终于解决了拇指上的一个问题。
农历丙申春季,周末的清晨,在阳台疏导洗衣机堵塞的排水口时,手指被利物刺伤。只见拇指右侧前端靠指甲约半厘米处鲜血直往外涌,疼痛难受。我突然想起,多年前阳台上曾有一玻璃瓶摔碎,较大的碎片扫掉后,剩下不起眼的碎屑扫进了出水口,手指肯定是被那些玻璃碎屑刺伤了。对创口进行碘伏消毒并包扎后,伤口很快结痂,几天后就愈合了,但还须小心翼翼、不能用劲。因为稍微用点力,拇指被刺伤处便会隐隐作痛。这是一种被针尖轻轻刺了一下的感觉。我常常端详右拇指,没有看到刺痛处有任何异样,甚至连指纹都没有因伤而改变。后来闲聊间咨询略有医学知识的人,有人建议去拍个片子查看一下,或者动个小小手术排查一下。我却迟迟没有行动,就这样一直拖着,也一直忍着。
总是有痛感,我进一步判断这拇指里肯定有残留物。真应该安排时间早点切开个小口检查一下。我知道,大凡有异物,肌体会产生排异形成包膜。渐渐地,拇指受伤处周边形成了老茧状的硬皮。那天,我用指甲钳拨弄着拇指新增的茧皮,发现剪开处冒出一滴血状液体,赶紧用手指挤压,见一透明条状物,便用左手指轻轻将其捏出来。原来是它!这是一个长约半厘米的玻璃碎屑。至此,困扰了我长达3 年的小痛楚终于解除,心中快意油然而生。
“肉中刺”拔除后,曾与老朋友阿凡分享交流。这位善于联想的老兄给我讲起了他的一件小事。20 世纪80 年代初,他在湖南老家读中学时,同学风闻教物理的美女老师元旦后要结婚。不知哪位青春躁动的同学弄了一个恶作剧,以他的名义并模仿他的笔迹在一课桌板上写下一段表达对女老师爱恋与不舍的暧昧话,女老师看到后当场痛哭。班主任介入调查,认定是他写的,这让他无地自容。虽然此事没有公开处理,但是,阿凡的学生鉴定还是有了“思想欠健康”一句评语。他无从申辩,内心埋下了一股怨气。时过境迁,每当想起被冤枉之事,他的内心还是会隐隐作痛。他曾想过找那位老师,告诉她那不是他所为,但老师音信杳然。前几年,他证实了当年恶作剧的制造者就是曾经很要好的一位同学,也在深圳见到了当年的老师,相逢一笑,长达30 年的误会释然。
人心都是肉长的。其实,在生活里,在成长的岁月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心灵往往并没有坚强的护卫,不经意间就会受伤。小小的刺痛也许事出偶然,也许来自误会,但隐之于心、伤之于情,并不那么容易抚平。消除精神上的痛需要机缘,也在于修炼。
还有一种情形,也是容易成为“心中刺”的,是语言伤害。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曾写过一篇关于“中国葡萄酒之父”张裕的小文章,其中有一个细节:张裕少年时因家贫辍学为姐夫家放牛,一不留神,牛把邻居田里禾苗吃光了,姐夫打他并骂道:“死人尚能守住四块棺材板,你一头牛都守不住,连死人都不如。”张裕赌气顶了几句:“火要烧着,人要奚落,将来我发财,看你怎么办?”姐夫更气:“咸鱼会翻身?如果你发财,我灯笼倒过来挂!”但刻薄的诅咒,没有把张裕骂倒,反而激起了他奋发图强的志气。后来张裕远渡重洋创业,取得巨大成功,成为著名实业家和侨领。对于曾经的语言伤害,他选择了原谅并感恩当年姐夫给的语言刺激。
我很清楚,拇指里的玻璃屑久久未得到处理是自己拖延造成的。正因为是隐隐的刺痛,才能忍耐并久拖不决。其实,精神上也是如此。有的人受伤后犹如久雨不晴,不见阳光,似乎变得没有自我疗救的紧迫感和勇气。都有过被他人言语刺痛的经历,应对的方式或选择怼回或选择原谅或遗忘,难辩对错。我想,张裕被辱骂后,没有被激怒、被击倒,反而是迅速拔出“心中刺”,将“恶语”之痛转化为一股动力,以“拧起眉毛做赢人”的气概修炼了强大的心理力量。他属于世之强者!
肉中刺好拔,心中刺难除。岁月中总是有伤痛,不清除难免积痛成疾,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倾斜,甚至成为心理阴影。不管是误会中生成的怨恨,还是恶语造成的伤痛,都应当在感悟中化解、在释放中消融。这样,心灵才会迈向舒畅、敞亮、超脱的坦途。
这是一个喜悦时刻,多年朋友老余带着其刚从国外大学毕业归来的女儿,与我一起品早茶。
这孩子一开始就感激我8 年前在其赴国外求学前夕送给她一盏LED 小台灯。但是,她说,因为想要带回的书籍和学习资料太多,她把这盏台灯卖了。我先是略感疑惑,听完她的一番叙说后,不禁生出一番感慨。毕业离校前,她不仅把我花130 元人民币买来送她的小台灯处理后收回了10 美元,还除了要送给同学使用的东西外,把绝大部分日常用品都变卖了。
最大件的物品当属小汽车了。3 年前,读完大一后,学校不再提供宿舍,须在外租住。交通成了问题,她便与父母商量买了一辆旧奔驰,花了2.1 万美元。回国前要卖掉它,车行给了评估价1.35 万美元。她不乐意车行代理销售,因为要出3000 美元佣金,便自己在网上挂了卖车信息。为了安全起见,她与舍友一起去见意向购车者,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商定了1.35 万美元成交价和付款、交割、过户等细节,终于在第8 天完成了二手车交易。在这孩子流露出小小成就感之际,我迅速给她算了一笔小账:这3 年间,扣除汇率因素,不包含油耗、停车等费用,车本身的消耗成本仅3.42 万元人民币,即每月不足千元。此外,她把床、床头柜、床垫以及被子等用品,都作二手物品处理了,回国仅带回两大一小箱子的物品。
呵呵,真是一个又勤俭又聪明的孩子。
我细细打量着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发现她现在依然保持着朴实、阳光的底色。交流中,我进一步关心其国外学习的情况。她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不够刻苦努力的。进入大学后,她开始自省自励,找不足补短板,用超常规的用功和锲而不舍的钻研,实现了学业的突破,终于拿到了优秀学生的荣誉。她情不自禁地在手机上让我欣赏她佩戴着一红一黄绶带的毕业照片,青春的脸庞闪烁着自豪的光泽。她还告诉我,初到国外,不适应异国他乡碳水化合物饮料和高热能的食物,体重曾上到70 公斤。意识到肥胖臃肿的种种弊端后,她制订“瘦身”计划并严格执行,包括跑步、跳操和瑜伽,终于使体重控制在了55公斤以下。尤为难得的是,她坚持自己买菜做饭,每个月的伙食费用仅为整天在餐厅就餐的五分之一。在日常实践中,她形成了尽可能少麻烦人的习惯,也大大增强了其学业上、生活上的动手能力和自理技能。
这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是略有了解的,8年过去,其言行不但没有原来其父母担心的被“西化”,反而在历练中越发坚定而成熟,令长辈欣慰。从“小台灯”和“小汽车”以及其他留学生活小故事,折射出的是克勤克俭的中华美德的传承。
我曾经看过被誉为“百校之父”的大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的访谈。田家炳一生最为推崇的是父亲从小就教他背诵的《朱柏庐治家格言》(今为《朱子家训》),他不但自己践行,而且传承给子女。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居身务期质朴”等句子,体现在田先生身上就是住酒店自带香皂减少浪费、坚持乘坐地铁上下班等生活细节。由此,也不难理解他卖掉自己的别墅捐建学校而自己租住在小公寓的境界。田先生自称,“我只是人世间一粒小小的尘土”。这一粒尘,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当然也应该是世界共奉的文明传统。据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喜欢一句谚语“节约便士,英镑自来”。她养成每天深夜动手熄灭白金汉宫厅廊灯的习惯,还主张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这是中外两位杰出人物的事迹。不管处于什么境遇,“成由勤俭败由奢”都是世界普遍认同和践行的朴素原理。我想,朋友家的这个小孩,对此是深深懂得的。
“一盏小台灯”,是我与这孩子共有的故事和美好记忆。小台灯注定是留在太平洋彼岸了。但我觉得,眼前这孩子又带着一缕亮光回来了。不经意的言谈和细节之间,不难发现勤俭节约的道德价值已融入她的血液中,并已成为她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品格追求。心灵深处的“小台灯”,带着正能量、带着温暖光芒,必将照亮她今后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