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啸
近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布了“浙江人大与时俱进奖”评选结果,对浙江有关市、区、县人大的24项工作创新项目予以通报表彰。这种积极支持和鼓励人大工作创新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
这24项工作创新涵盖了人大工作方方面面,既有立法和监督方面的创新,也有代表工作的创新;既有工作形式上的创新,也有工作内容上的创新。毫无疑问,这些与时俱进的创新使得人大工作动力十足、活力四射,是地方人大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式民主的探索和实践,使得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化。
人大工作创新的动力来自何处?笔者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性是人大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力源泉。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换一种方式吸引眼球,而是为了让立法更加贴近民生,真正管用有效;是为了让人大监督长牙齿,真正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代表的积极性,帮助各级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履职;是为了提高工作实效,彰显人大履职的权威和中国民主法制的权威。也正因为如此,人大创新的脚步只有紧跟人民群众的需要,把着眼点放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为人民谋福利谋幸福上,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会真正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虽然并未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一样举办过类似的评选,但在具体工作中类似的实践创新也是同样不断涌现,彰显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用人大工作实践不断推进着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建设的不断前进和中国式民主脚步的不断迈进。就以笔者参与过的人大工作为例,为了推动各类社会矛盾调解、减轻司法机关办案压力,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立法研究,探索开创相关立法先河;为了推动解决城市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时间银行、老有所为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乡村振兴相关问题,督促政府大力推动农民集中建房、集中居住工作等等。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地加以贯彻、落实和强化,使得上海人大的工作不断取得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进步。
除了具体的工作创新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是需要人大工作者们责无旁贷花大力气去做好的。那就是探索如何做好对人大制度、尤其是人大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展示。浙江人大对人大工作创新的表彰本身也是对人大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展示,但笔者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笔者所说的宣传展示,指的是要让全体人民群众都能够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真切体会到人大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人民群众不仅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受益者,更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义务宣传员,相对而言,我们在这个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真的还不够。
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国式民主大大优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民主”,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有底气大声地把我们国家的民主制度说出来、把制度优势说出来,让人民群众参与和拥护、让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友人了解和熟悉。播撒中国式民主的种子本身就是各级人大的责任,也是对某些西方大国污蔑我们“没有民主”最好的回击方式。做好这项工作不但是人大工作的一项创新,更是人大工作服务大局十分重要的一项创新。现实生活中,这项工作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尽管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但中国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不会停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脚步更不会停歇。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恰恰是我们的事业与时俱进、新老传承的最大推动力。创新实践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不断拓展,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式民主的外延和内涵。人大工作的创新既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更顺应了人民的要求,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越来越多地展示出其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大工作创新实践的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会更加行稳致远,乃至在世界舞台上引领起一股新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