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与人类共生,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繁衍生息总离不开与疾病抗争,仅《中国古代疫情流行年表》就辑录有1840年以前的826条记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凡重大疫情,对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无一例外皆产生重大影响,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自然界的广泛生命,是一个进化历程,而对于当时思考中的人,则更多“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其实也明白,放之宇宙,仅尘埃而已。就一个个具体“此在”而言,如何集中智慧,穿透时空,让现世人人处愉悦之态,聚焦“文化疫情”而营造良序,却是时代的重大考验。检视汗牛充栋的史册和人类史的足迹,我们需要致敬和浸淫其中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实在在的常识。
常识像洁净的空气,一刻也离不开,却常被忽略甚至无视,其中的深刻教训,往往是至关紧要时刻的当头棒喝。伟人言,这世上要出事,不会是出在高深理论上,而一定会在常识上。
水烧开了烫手,你非要去弄千个道理、万个理由说,水烧开了不烫手。“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增广贤文》上的这句话恐怕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数千年的历史,人类一步一步走过来,再来一个数千年,还是需要人类一步一步前行。昨天的作为构成了今天的现实,今天的选择将是明天的图景,对在一个时间节点上的“这个人”来说,想要洞穿这一切确实难,倒是可以事后诸葛亮,以现在的结果倒推原因,形成一说。
遵义海龙屯杨氏土司持续了700余年、共2 9代,最终被湮灭在战火之中;古楼兰王国,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公元500年左右,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有一说是与瘟疫相关)。“身在此山中”的人,无论枭雄豪杰还是平常百姓,谁能想到呢?不过,他们到底是参与了这个历史的过程,而一般生存延续于世的人及人群,有一点无疑是一致的,即“食色性也”。
人们都知道,不吃饭,没有食物供给,人是生存不下去的。与“吃”紧密相关,是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付出了难以尽数的智慧、辛劳、汗水和泪水,甚至生命的代价,终于昭告天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是荒漠里的一片绿洲,黑暗里的光明,也是人类为自己定下的规矩,人是不能乱吃的,千万不能乱套了。
一个人如果五谷不分,是有问题的。“神农尝百草”为人们所赞扬、津津乐道,在于押上自身安危的勇敢行动,对生命负责,对人类作贡献,在人与百草之间划出杠杠来。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智者更是清醒: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少”而至饥寒(馈乏)要警惕,“多”而至饱暖(奢侈)也要警惕,合度的、无防备而放松愉快的生活,才是常态。
人在其现实意义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独立于世,不与众人发生关系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总是在人与人、人与万物的关系之中。维系其正常存在的价值体系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体现在社会行为上,是为天赋良知,由此支撑了数千年的绵延。
当良知基石、良心约束遵循时,“天”与“人”合一,大道而行,俗世之中则“修辞立其诚”而“知无不言”。其实,这既不高深也不玄奥,简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人皆可为而难为之,其天敌当是利益和权力。返璞归真,回到常识,“天下可运于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