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及要求

2020-11-17 03:41
中国国情国力 2020年6期
关键词:服务业高质量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经济先后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阶段(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阶段(1957-1977年)、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1978-200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高速发展阶段(2003-2012年)后,当前步入到了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概念要义与本质内涵

1.概念要义

(1)在概念上,质量原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优劣程度,其本质是价值判断,具有合规性和合意性要求。其中,合规性衡量的是产品或服务符合技术、服务标准的程度;合意性衡量的是产品或服务符合需求的程度。经济活动本身就是创造价值、享受价值的过程,因而在合规性和合意性的衡量标准下,经济活动价值的大小就体现为经济质量的高低。基于此,可以认为经济发展质量的本质就是对经济活动效果的价值判断。一是在合规性上,经济质量主要体现为经济总量增长的持续性、资源配置利用的高效性、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供需匹配的平衡性、生态承载的适应性以及经济体系的协调性等方面。二是在合意性上,经济质量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一致性、经济关系的合理性、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和财富分配的公平性等。简言之,经济发展质量是基于合规性和合意性标准的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升、国民收入增加和居民生活及社会福利改善等优劣程度的价值判断。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演进过程。

(2)在逻辑上,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高级状态,经历了由经济增长提升到经济发展、再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所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相适应。一是在经济增长阶段,侧重基于经济要素投入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追求的是资本积累和财富增加,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这与走出贫困阶段的社会需求相适应。二是在经济发展阶段,侧重基于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效益提升和体制改善,追求的是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提升,解决的是“多和少”的问题。这与走向小康阶段的社会需求相适应。三是在可持续发展阶段,侧重基于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承载能力,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解决的是“有”的可持续性问题。这与走向富裕阶段的社会需求相适应。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更加侧重于创新引领、动力转换、结构改善,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追求全面、协调和共享的特性,这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社会总需求相适应。

2.内涵要求

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引领以及合规性和合意性标准的衡量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本质是在经济平稳增长基础上,一致追求创新驱动的经济动力转换、经济效益提升、经济结构协调、经济体系完善、经济生态优美、社会福利改善和居民生活美好的发展阶段。其本质内涵和要求具体包括四方面:

(1)增长稳定。要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成长韧性好、经济体系抗风险冲击能力强。经济增长越稳定,经济运行状态就越健康。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2)创新驱动。主要表现为基于持续创新的原动力驱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创新可促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技术、管理和知识等要素,促进要素投入结构优化调整;形成新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完善经济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高效、协调运行提供支撑。

(3)经济高效。这是经济高效益和高效率的综合体现。其中,经济效益高要求投入产出率高,意味着资源使用率高,同等资源投入能够获得较多的财富产出;经济效率高要求经济资源配置流转速度快、运转周期短,意味着提高资源和财富的放大效应。

(4)经济协调。要求更加注重经济体系的完善和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之间的协调,特别要注重产业结构、供需、区域、产供销的平衡和协调,防止发生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基本特征

经济新常态蕴含着增长平稳、增速放缓、动力多元和结构优化,意味着发展方式转变,其本质是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在新时代,我国创新引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以人为本,共享发展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或出发点。在这个意义上,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以人的需要为中心的发展,又是促进均衡和充分的共享式发展。因而,“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第一个特征。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单纯的经济增长很难满足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高质量发展要以此为出发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提升。目前,我国三大产业内部结构正在得到不断优化。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降低,201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比重分别下降0.7个、0.7个和1.0个百分点。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互联网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租赁和商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就业人数在第三产业合计占比均超过三成[1]。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密不可分的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培育了“数字化文体”“智慧化养老”等“幸福产业”。这些结构上的优化调整为满足人民对更加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的美好生活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明确指向了以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2.创新驱动,新业态涌现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资源配置创造财富、分配财富、享受财富的经济价值活动。创新是驱动质量提升的第一动力,是促进财富价值增加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通过创新,发挥知识、技术的能动性,有利于化解和突破资源要素的瓶颈约束,其本质是劳动者素质提升、生产方式改进和资源配置优化。通过创新,整合现有资源,提升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质量,促进经济向高水平均衡提升,实现经济福利增加和改善。相对于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利润引领的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是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促进的集约发展。创新成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因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的持续推进,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持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我国经济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个和2.7个百分点[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分别快于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13.5个和2.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4.4%,拉动指数增长2.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3.0个、2.6个和2.6个百分点;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壮大,2019年1-11月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6.3个和7.2个百分点[3]。总体上,在创新动能的驱动下,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引擎。

3.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基础增强

在注重资本积累和财富创造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备受关注。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数量不足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经济质量需求日益增加。但多年高速增长引致的生态环境和各种不平衡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经济增速放缓是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各种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征。事实上,自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已经换轨到中高速区间,2012-2019年年均增长7.16%,且增速呈现趋稳态势。

在经济增长三大动力中,投资具有波动性,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消费具有稳定性,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消费在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中的比例越大,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韧性就越强。经济稳定性和韧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在新的经济增长结构中,消费的基础性越强,经济发展质量越高。2010年以来,消费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中的占比逐年提高,2016年最终消费率已经超过了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5%,消费的基础性地位逐年增强。与此同时,居民消费升级加快,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最快的三个类别分别是医疗保健、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13.3%、10.5%和9.5%。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大幅提升。2019年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4],达到了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可见,消费作为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日渐。

4.经济结构优化,服务质量提升

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服务业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其发展直接决定居民生活的环境和消费的便利性。经济结构优化和服务质量提升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外在表现特征。201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34233亿元,同比增长6.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3.9%,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4%,超越了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中的第一大产业[5]。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促进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和深化。

发展要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数量的增长,更强调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在明确方向和目标的前提下秉承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概而言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还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初期,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要坚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首先要认识和把握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什么,这些需要处在哪个层次以及需要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应该对人民的需要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马克思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三个层次。马斯洛将其划分为三阶段五层次,即温饱阶段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小康阶段的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以及富裕阶段的自我实现需要[6]。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温饱生存型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已基本得到解决,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归属和尊重的发展需要以及更高阶段的享受型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在现实消费中就表现为对更好的教育、医疗、生活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的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遵循人们需要的变化规律,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预判和把握能力,适度、合理地优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和变动提升的需求,以提升不同层面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秉承共建共享新理念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新理念的引领和践行。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以提供满足群众需求的技术含量、附加值、质量的中高端产品和服务。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和根本要求。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是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大变革。

(2)协调发展成为补短板、挖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和长治久安的关键。

(3)绿色发展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力。

(4)开放发展是积极融入世界市场、加强国际市场合作,实现内外部联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5)共享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归宿,其实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的体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

3.推动消费升级,优化供给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符合已有消费需求并能推动消费优化升级的发展。为了保持与高质量发展的一致性和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需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提高供给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有效性,以化解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把握消费趋势,培育消费新热点,壮大国内消费市场[7]。与此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下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高技术含量的农业和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支持传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新一代新兴产业群;推进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提升消费在经济体系中的稳定器作用。

总的来看,要真正适应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战略要求,就需要在保持已有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坚持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方向指引,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持续推进消费和供给结构优化升级,以体现经济发展整体性、系统性、适应性和引领性的高质量目标要求。

猜你喜欢
服务业高质量阶段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咸阳何以“一路向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