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和凝练了四川北川县“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及主要成效、主要特色、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以及基本经验与推广条件,为类似省(直辖市、自治区)贫困县开展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村级财务管理
一、 引言
当前,扶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期,各级各地财政资金支持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扶贫项目资金体量不断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而在扶贫资金投放后,扶贫资金流向、效能发挥是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势不可挡。“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模式是四川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探索创新之一。自 2016年在北川县擂鼓镇试点以来,由财政部门牵头、扶贫开发和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推进,目前在全省 5 个市(州)、54 个县(市、区)推广,特别是在甘孜州全面实施,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全县只有23名乡镇会计师主管财务,其中10人兼职,只有7人持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由于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不足,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扶贫项目多、投资大、扶贫资金数据和信息零散、贫困地区反腐风险防控难度大、贫困群众使用扶贫资金意识淡薄等问题日益突出。北川羌族自治县结合实际,充分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记账”的思想,率先在全省推广“互联网+精准扶贫记账”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二、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基本做法
1. 强化组织协调
成立了书记、县长挂帅的“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制订时间表,拿出路线图,并把“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层层传导压力,实现工作落实。
2. 强化信息联动
第一,利用微信群、QQ群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互通信息,科学细化试点方案。
第二,组织长虹专家团队先后10余次深入23个乡镇343个村(社区)全面调研摸排村财管理情况,收集基础信息和群众意见。
第三,坚持每月一次座谈会,召集代理双方,强化沟通,现场指导并解决疑难问题。
3. 强化平台建设
结合村务公开、农村三资清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协助并督促长虹公司不断完善平台内容,优化提升各项服务功能。2016年初,在擂鼓镇31个村(社)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会计代理记账”试点;2016年6月22日,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专家一致认为“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系统简单、方便、易操作,可以实现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监督,财务核算规范、准确、及时、完整,提升了村级财务核算管理水平,弥补了农村财务人员匮乏和专业水平不足的短板,满足了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的需要。
4. 强化试点推广
2016年下半年,及时总结擂鼓镇试点经验,召开专题动员培训会,联合长虹公司组建4个工作组,深入其他22个乡镇、312个村社区逐一调研摸排财务管理情况,在全县推广“互联网+精准扶贫村级财务代理记账”模式。全县23个乡镇成立“互联网+村(社区)财务代理服务中心”,343个村(社区)的财务核算工作全部通过平台进行处理,使各类账目轨迹清晰,收支一目了然。2017年8月24日,北川“互联网+精准扶贫村级财务代理记账”工作得到汪洋同志肯定性批示,要求“进一步跟踪,总结可推广的经验”。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四川省全面推广。
5. 强化宣传报道、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一,通过印发平台操作手册、发放宣传资料和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载体方式,向村组干部、村民等介绍并指导操作平台和手机App,营造工作氛围,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第二,对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村财管理会计进行动员培训和业务指导,提升思想认识;深入村(社区)对村(社)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强化基层运用。
第三,强化对各级各部门的执纪监督,严防平台数据录入过程中原始票据作假、数据虚报瞒报漏报等各类违法现象的发生,确保会计核算质量真實可靠;不定期对各乡镇的推广情况进行督查,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督查结果,促进推广工作高效开展。
(二)主要成效
1. 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行政成本
整合了农村三资管理软件的功能,委托专业团队完成会计核算,优化了财务报表,通过平台自动统计报表信息,减少了对人员的需求,降低了对专业水平的要求,减少人员培训和软件开发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2. 规范了会计核算,充分利用成果
第一,经固化的核算规则自动完成会计核算,核算口径更统一、核算更规范,能够做到账账、账证、账表、账实相符。
第二,平台实时出具财务报表,以列表、图表等形式生成资金拨付率、资金使用率等数据,便于分析,供管理者决策使用。
第三,便于加强资产、资源管理,促进村集体资产、资源增收创益。
第四,便于档案管理,增加电子签章,确保上传数据的真实性,明确责任。
3. 强化会计监督
第一,原始票据在代理记账平台中保存,留下痕迹,可避免篡改、更换票据、做假账的现象。
第二,老百姓可通过互联网、触摸屏、手机App等对本村财务情况进行监督,有效遏制村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产生。
第三,监管部门按权限在线实时动态监督村财情况,根据问题线索“精准”定位,查找痕迹,实地取证,在减少监督工作量的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筛查与线下核实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查找深挖问题,查处扶贫资金项目违纪问题6件6人。
4. 加强了三资管理,推进农村改革
按照农村三资清理、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要求,整合三资管理等软件功能,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等资产、资源信息上传互联网,形成电子档案,生成大数据库,通过代理记账平台进行科学化管理,推进农村改革,节省管理成本。
5. 加强了信息公开,巩固干群关系
第一,老百姓凭身份证号码通过互联网、触摸屏、手机App实时查询本村(社区)财务情况和个人补贴发放情况等信息,减少群众对干部的猜疑,有效缓解干群关系,增強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第二,通过平台增加了公示公开的透明度。
第三,各村(社区)设明白人,向没有智能机的村民介绍村财公示公开情况,增加了公开的人群。
第四,代理记账平台与银行系统、财政大平台实现直连,低保、退耕还林、地力保护、民政救助、新农保等民生补助资金由各乡镇汇总后可由财政直发,通过平台向老百姓实时推送信息,便于老百姓及时掌握补贴发放情况。
6. 加强了扶贫管理,便于精准施策
第一,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核算,准确反映乡(镇)、村(社区)、农户的资金补助情况,与扶贫系统对接进行分析,掌握各乡镇、各村(社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情况,便于因乡镇、因村施策。
第二,有利于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让老百姓清楚知道“扶贫的钱花了多少,花到哪里去了”,增强了扶贫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扶贫资金能够真正用到农民身上、用到农村发展上。
三、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自2016年6月22日四川省财政厅、绵阳市财政局、绵阳市农业局、四川银巢会计师事务所、西南科技大学等单位16位专家,对“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平台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验收合格的意见后,北川县其他乡镇全面推广。目前,平台共代理村财9.7亿元,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项目管理数据化
大数据平台集成项目管理功能,可对项目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查询,实现项目审批、验收的电子信息与资料并储,保障项目源头信息完整,预算、收支与会计核算结果自动关联,提高了扶贫项目管理规范化水平。通过指标的可视化分析,准确、真实、快速地反映扶贫项目管理现状,有助于寻找扶贫工作盲点,为有效地安排扶贫项目提供数据支撑,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绩效。
(二)村务管理系统化
大数据平台可动态管理村民参与集体建设的劳务、资金,以及村社资产资源实物的取得及收益收入等。同时,农村三资管理功能整合进大数据平台,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等资产、资源信息上传入库,形成电子档案,生成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科学化管理。
(三)阳光补助信息化
大数据平台与银行系统、财政大平台实现直连,低保、退耕还林、地力保护、民政救助、新农保等到户民生补助资金由各乡镇汇总后可由财政直发,群众可通过下载与大数据平台关联App,实时掌握各项补助发放情况,进一步提高群众获得感和认可度。
(四)痕迹管理常态化
扫描上传的原始票据在大数据平台中永久地保存,无法篡改、更换票据,实现了会计档案电子化存储及规范装订,有效地防止档案丢失、篡改和自然灾害损毁,为脱贫攻坚保留了宝贵资料。
四、 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
“互联网+村级财务管理”平台基本功能已成型,效果初现,但以下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提升。
(一)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
现有的报销后记账方式存在核算信息与资金流脱节,县乡(镇)要与银行签订定期对账协议,要求银行按月提供各村银行账户增减信息和各银行账户收支流水及余额,并以此作为村财核算和检查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解决信息共享及系统问题
由于项目和资产资源纳入系统管理,对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从各层级制定和建立项目信息及资料管理的制度与传递机制;在系统应用层面,在目前已实现对公账户余额查询、单笔转账、单笔交易查询、电子回单查询、批量转账等功能基础上,云尚行平台要逐步实现并优化银村直联功能;根据基层实际和需求,增加扩展新的功能模块,包括监督管理模块、大数据分析模块等。
(三)建立持续优化与沟通机制
建立问题定期反馈沟通机制,针对发现的财务、业务、单证等问题进行充分沟通讨论,共同解决“互联网+村级财务”代理记账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对平台大数据分析应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和创造出可复制的北川经验。
五、 基本经验与推广条件
(一)机制创新要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就是打破陈规陋习,克服老旧思想,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机制创新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主动借助网络、科技等先进平台,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理念。
(二)机制创新要因地制宜
机制创新工作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过程,涉及每项平台板块、每个功能、每项制度、每道环节、每个指令,机制创新工作必须可操作、可监控、可评估,每个步骤必须与实际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实现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三)机制创新要敢于实践
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深入调查研究,深入思考新体制下安全管理的内在要求,加强管理创新,只有瞄准管理的关键,充分调动上下两个积极性,使机制创新真正与群众性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释放出最大的潜能。
作者简介:
叶扬成,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