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色彩能力的缺失及对策

2020-11-16 02:52周妮
艺术大观 2020年22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艺术设计高职院校

周妮

摘 要:随着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兴起,艺术设计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一个好的作品不是造型的好坏能直接决定的,色彩的搭配好坏也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对于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能够很好地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色彩会大大提升作品的层次,但是艺术设计的学生在色彩表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点,所以本文就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色彩能力缺失及对策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色彩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2-00-02

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更新,加上社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艺术设计行业的企业对自己的产业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作品对于色彩表现力、色彩搭配、色彩造型等方面的要求逐渐变高。同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色彩方面的掌控能力不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

高职院校不断为社会培养大批的技术性人才,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十分的重视,对于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色彩能力薄弱的问题需要不断的重视,原有传统教育方式可能需要进行转变,通过新的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色彩思维或者色彩能力,同时对于色彩创新能力更加需要思考,因为艺术设计专业更加偏向于主观思想的建设,具有好的色彩创新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1]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色彩能力的缺失点

(一)色彩基础知识不牢固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色彩在视觉上能够给予人最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是最能够震撼人心的设计元素之一,色彩基础知识的不牢固直接影响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就业中的色彩表现,大多数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都是进行短期的绘画集训,对于色彩理论的学习没有系统化、合理化的安排,而进入学校后也没有深入钻研色彩理论,所以造成自身色彩理论体系不完整,从而在就业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有很大的困难,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往往也是不尽如人意。[2]

(二)缺乏色彩运用意识

高职院校教育艺术设计学生学习色彩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色彩并运用,而大多数高职艺术设计学生往往只走到了了解色彩这一步,对于一幅作品他们基本能够了解作品的色彩并获得一定的启示。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往往缺失色彩运用的意识,在知名作品中得到的启示也无法合理的运用。

(三)个性化色彩运用能力不足

艺术设计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相对于理性的思维而言感性思维更多一点,其实也就是要求设计师的作品能够具有个性化,而大多数高职艺术设计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大多存在临摹的状态,将自己所了解的知名作品中的色彩臨摹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对于知名作品的了解只知其貌却不知其意,缺乏自我个性化的理解。

(四)缺乏色彩运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色彩理论地对与否、作品中色彩的丑与美,始终要经过实际的运用才能够确定,这也就需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够有好的色彩运用能力,但是大部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就业创作的过程中对于这种实际的色彩运用能力还存在很大不足,往往是乱用、套用,将好的色彩元素直接套用到自己的作品上,导致自己的作品常常被公司驳回。

(五)自我创新意识不足

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市场来说没有敢于创新的意识终将会被淘汰,同样在色彩运用上缺乏创新意识,始终运用自己现有的色彩能力在就业中制作的作品也终将会被淘汰,但是目前部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对于自己在色彩运用上没有创新意识,不敢于创新。

(六)色彩情感表达能力不足

在作品中很好地运用色彩不仅仅能提升作品的层次,同时也可以使作品包含情感,例如农夫山泉“春夏秋冬”系列的包装,在色彩上的表现让消费者感受到美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春的生机、夏的热闹、秋的惬意、冬的寒冷,但是部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往往缺失了这种能力,导致作品没有灵魂。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色彩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育差异化不突出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感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个性,高职院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个性化重视不到位,虽然目前社会需要全面型人才,但是全面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并一定符合所有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没有个性化、多元化,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育的方向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的色彩专业能力特点不明显。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教育不平衡

针对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针对性的加强,但是并不代表这种教育方式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艺术设计本就是需要美感、思想、灵感等等因素,过于偏向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缺乏对文化知识的培养将会导致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不匹配,而且艺术设计专业其实更重要的是设计灵感的迸发、是设计理念的理解、是色彩的运用等,但是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时可能会忽略这一点,导致学生设计与色彩理论知识不扎实。

(三)高职院校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色彩文化知识教育的缺失

艺术设计包含的内容甚广,其包含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等,甚至还有一些是开设的纯艺术的艺术设计方向,而这些设计方向对色彩的运用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一点就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需要更高的色彩审美感和文化底蕴,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通过快速的绘画技能培训才通过国家设立的考试进入学校。对于我国丰富的色彩艺术文化知识缺乏甚多,高职院校对于色彩文化知识的教育缺乏会导致学生的色彩审美感和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从而也就会促成学生在就业中缺失色彩运用能力。

(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教学还是较为传统,教师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在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大多使用PPT宣读,未能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产物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上课兴致不高,被动接受色彩理论知识,大多还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色彩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来,老师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将会导致老师讲什么学生用什么,没有自主创新意识,同时也不能真正理解色彩的内涵与意义,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千篇一律。

(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大多数的学生处于应试教育后处于被动式学习,缺乏主动学习。对于各类的艺术设计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大多数只是基于老师的课程材料进行学习,课后对于知识的探索缺乏,对于优秀的色彩作品缺乏赏析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就导致所学习的色彩知识没有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色彩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针对学生的个性化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不要局限于书本式教育,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进行教学,例如学生热衷于比赛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课赛结合,将色彩课程和比赛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让他们对自己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手法认真思考钻研。

(二)培养色彩感知力

艺术源于生活,在高职色彩教学中老师要多注重生活中色彩,将其转化为色彩课程教材,通过生活中的色彩艺术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可以将生活中的具象色彩转变为抽象色彩加深学生对色彩的记忆力。

(三)培养色彩运用创新思维

艺术设计本就是不断地更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艺术的交流更加快速,色彩世界碰撞得越发激烈,无数色彩丰富的作品迸发。高职院校老师在学生色彩运用创新思维方面需要进行考虑,可以设置色彩运用创新思维课程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色彩运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我创新意识,对于自己的色彩理念懂得不断学习更新。

(四)培养学生艺术赏析能力

无论是西方的色彩艺术还是中国的色彩艺术,能够懂得赏析才能发现大师作品中的色彩美感,所以开设艺术赏析课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自己赏析大师在色彩方面运用的手法并进行表扬或者修正,促使学生对色彩艺术作品有自我的见解,从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艺术源于生活,对于艺术的探索永远也不会停止,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色彩设计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基础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当将色彩能力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应当结合现代的元素针对性地进行色彩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方面培养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色彩造型能力、色彩创新能力、色彩赏析能力等,让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不会缺失色彩能力。

参考文献:

[1]谭红梅.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色彩造型能力的培养策略[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2):138-141.

[2]崔寅.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色彩造型能力转化策略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77.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艺术设计高职院校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