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特性研究

2020-11-16 02:52张一帆
艺术大观 2020年22期
关键词:窑址景观设计景观

张一帆

摘 要:对景德镇市浮梁县进坑村的景观空间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新形势下进坑村在旅游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坑村环境改造方法的一些修改意见,以弥补进坑村保护与发展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乡村振兴;网红景观;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2-00-02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农业特色小镇迫在眉睫。如何立足于本地特色,发掘当地历史文脉、文化故事,成為现今设计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乡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现代化乡镇发展模式的推广下,单一、大众化的营造手法制约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地域文化特征逐渐淡化,且难以构建极具地域特色的景观风貌。如何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保留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乡村景观设计的关键。“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经过长期的积淀、变化、发展和升华才能在某一阶段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进而演化成为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类型。乡村景观风貌的重塑和更新需要地域文化的支撑,而乡村地域文化的呈现也需要依托乡村景观设计,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当代乡村的发展与变迁。[1]

一、基地现状

进坑,隶属浮梁县湘湖镇,距离景德镇东郊仅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五代北宋窑业烧制中心小南河流域的核心地区,境内有一条贯穿古代浮梁县通往寿安、乐平方向的要道,村舍依山而建,百姓沿水而居,千百年来,“水土宜陶”成为村民世代繁衍生息的一大根本。山灵水秀,让进坑占尽地利。这里曾是宋代最优质的瓷石出产地,孕育出了“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影青瓷,为景德镇成为“瓷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但随着瓷土的发掘殆尽,这里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直到2014年,黄清华、黄薇这一对古陶瓷学者根据南宋古籍找到和这个世外桃源,调查考古发现了窑址、水碓、矿坑等一系列窑业遗址。从五代至宋元时期的15座古窑址、5个古矿坑、16座瓷石水碓遗址(如图1、图2),以及一条6公里长的千年瓷石古道。这些窑业遗址完整地揭示了从原料开采、加工、运输到制作烧成的古陶瓷生产过程,保留着原始的宋代制瓷业风貌。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发现。随后黄清华夫妇与村民沟通、重新规划设计了进坑发展模式,形成了“忙时种田,闲时考古”的古代窑业遗存保护模式,订立了村规民约、设立窑址巡逻制定、呼吁政府和学术界重视、引进东郊学堂等多种方式挖掘进坑村的古陶瓷文化,同时成立了陶民生态农业合作社,与村民种水稻一起发展有机农业、农业休闲,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二、景观空间格局

从平面布局上(如图3)看进坑村东郊学堂、万合堂、三草堂、村史馆等古建零星分布在主要村民聚居区里。而古瓷道、水碓、矿坑等在靠近西边的群山之中。从东往西特别具有当地瓷业特色的景观有:

(一)东郊学堂

是黄薇创办的一所民办非营利机构。起因是黄薇想在景德镇创办一处供人们交流陶瓷文化的实体——学堂采取“沙龙”的活动形式,青砖灰瓦的平房建筑和“东郊学堂”的匾额,外墙壁上留下斑斑驳驳岁月的痕迹,自有一股宋代遗风。

(二)荷花池

进坑村有大片的水稻田被沟渠划分成大小不一的块面,其中穿插几片种植着荷花的池塘,每当夏季来临,朵朵荷花和未成熟的水稻相映成趣,几声蛙声响起,营造出一派田园风光。

(三)古瓷道

在通往水碓的路上,还保留着一小段古瓷道,尽管现在已经不再运送瓷石,仍可以看到印刻在青石路上深深的凹痕,这是岁月刻下的记忆。

(四)水碓

水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利用水力、杠杆和凸轮原理加工粮食等原材料的机具。进坑村发现有16个水碓遗址,由此可见该地区古代制瓷业的繁盛,已修复了一个水碓作为景观旅游点。进坑村的现在水碓为连机水碓,可以同时带动六个碓来碾压瓷石。水碓旁有水碓房,也是仿古修复,为木架结构。

(五)古窑址、古矿坑

古窑址、古矿坑分布在进坑村的各个角落,有一些甚至有雕刻文字,为陶瓷文化考古工作带来可靠的依据。

现在进坑村开发了以“进坑村史馆—仓坞宋代窑址—国山下宋代窑址—瓷石古道—瓷石加工水碓—东郊学堂宋代青白瓷艺术特展”为主线的宋代制瓷风情游览路线。各个陶瓷文化旅游节点串联成线,与田园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三、对景观规划设计提出的修改意见

在乡村营造中,“在地”的设计理念被一再提及,新的建筑、景观设计应该符合“在地”即本地的乡村气质,得到村民的认同。一种经济生产行为,一种文化复兴行为。普利策奖得主王澍认为,中国的城市已经同质化,而中国的乡村还有希望。整个进坑村的景观规划现状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将传统文化中的“节俭”理念融入进坑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废弃建筑材料即老破旧危房拆除的砖、瓦、木头等,不仅降低了材料成本,而且方便古建修旧如旧,达到了彰显乡土特征,节约建筑材料的效果。

(二)民居风格差异明显,除了东郊学堂,万合堂等代表性建筑,村里的其他民居大都属于自建房,建筑风格和建筑高度都不统一,从整体风格看过于凌乱,也不利于现成古村落的世外桃源般的气质,可以在不拆除的情况下,对自建民居的外立面进行修缮,形成统一的徽派古典民居的风格。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心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改建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民宿,不仅可以为村民带来额外经济收入,还可以吸引农村年青劳动力留在家乡就业。

(三)在进坑建设中融入乡村教育运动,建设建议平台,可以为村民介绍先进发达地区乡村发展经验,同时加大对村民的文化历史普及,让村民自觉爱护历史遗迹,提高村民现代化意识以及现代化的经营方法,改变村民的主管功能性,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

四、结束语

景观的文化塑造是指通过对乡村地区的历史传说、民俗风情、民间传统工艺等文化的挖掘,筛选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并通过主题创新的形式将景德镇地方特色融入景观设计中,形成独特的景观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留得住乡愁的是文化,就景德镇的地方特色,以景观生态学的“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进坑村地域文化特性,借鉴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理论,塑造稳定、生态、多样的乡村地方特色。借鉴景观美学的相关理论,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景观艺术性设计的方法:一是,强调景观序列的梳理;二是,注重景观边界的处理;三是,加强对消极景观的控制;四是,充分利用植物的造景功能;五是,利用景观小品增加艺术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进坑村地域文化特性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条件:一是,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二是,丰富的农业资源;三是,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四是,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五是,重大政策机遇的到来。对现阶段乡村振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尹怀玉.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问题研究———以朱家峪村为例[D].山东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窑址景观设计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寻梦“海丝”:多元参与助推漳州市古窑址保护策略探析
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磁灶窑及其外销执壶的器型特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