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小儿肺炎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患儿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科室接诊的72例肺炎患儿进行研究,依据简单分样法对其分组,即参照组(n=36)和观察组(n=36),予参照组一般护理,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总结两组效果,如生活质量、症状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心理能力、躯体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症状恢复及住院时间较参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小儿肺炎采取针对性护理效果令人满意,可大幅度改善症状,减轻患儿不适,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应用可行性强,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儿肺炎;针对性护理;生活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119-02
小儿肺炎发病急促、病情迁移速度快,同时并发症较多,发病后患儿多有咳嗽、气促及发热等症状,情况严重者甚至会使多个器官遭受损伤,更有甚至累及患儿生命。基于此,采取科学、有效的诊疗方法及护理干预于患儿生活质量改善、生命安全保证等方面具重大意义[1]。限于此病高发群体为小儿,年龄较小,自控意识差,无法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医疗工作,加大后期治护难度。针对性护理属新型护理方案,其能够基于患儿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出发,运用多学科模式,实现高效护理水平[2]。本研究对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接诊患儿实施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科室接诊的72例肺炎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标准:通过全面诊断满足《儿科学》关于小儿肺炎判定标准;患儿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无先天性心脏病。排除标准肝肾肺功能障碍;并发呼吸系病症;非自愿参与研究;近期行对症诊疗者。依据简单分样法对其分组,即参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参照组男童、女童之比21:15;年龄上限、下限11岁、3岁,均龄(7.03±3.11)岁;病程1-6d,均程(3.50±1.12)d;观察组男童、女童之比22:14;年龄上限、下限12岁、5岁,均龄(8.52±3.23)岁;病程1-6d,均程(3.50±1.12)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于研究中采取一般护理,如常规宣教、用药指导及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立足于基础辅以针对性护理:①呼吸道护理。指导患儿休息,头部保持一侧倾斜状,以便呼吸道通畅,如若患儿痰液较多、黏稠,难以咳出,建议采取雾化吸入药物将痰液稀释,有效咳痰,效果仍欠佳者,行吸痰处理。②发热护理。每日测量患儿体温,体温过高者遵医嘱予退热贴,亦或是口服退热剂等,尤其是温度高于40℃者,首先采取降温干预,而后行输液护理,以防患儿形成惊厥。③用药护理。具体用药前,问询患儿家属患儿有无过敏史、疾病史,针对年龄偏小者,应将药物碾碎后以温水送服,给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④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年龄较小,加之疾病影响,身体多有不适感,发生哭闹行为,护理人员及患儿交谈时保持轻柔语气,借助动画片、游戏环节等进行疾病知识的介绍,消除患儿不适,减轻症状。⑤营养护理。护理过程中,强化患儿营养摄入,鼓励其进食蛋白质、促消化及高营养食物,遵从少量多餐原则,增强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参考SF-36量评分制对两组心理能力、躯体功能及精神健康展开对比,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3]。
②症状恢复及住院时间。包括发热、咳嗽及湿罗音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21.0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涉及数据展开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用x2,计量资料用( )表示,行t检验,组间对比是否具统计学意义可以P<0.05为参考依据。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
如表1所示,观察组心理能力、躯体功能及精神健康相比于参照组明显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
2.2 症状恢复及住院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发热、咳嗽及湿罗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相对于参照组明显下降,比较成立,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小儿肺炎属儿科高发疾病,病理原理为不同病原体所引发的感染,国内冬春病发率较高,咳嗽、发热及喘憋均为肺炎主要表现,重症者发生呼吸急促,极易累及患儿生命。另外,患儿年龄较小,缺乏自主表达能力,再加上疾病影响,使患儿内生萌生紧张、害怕及恐惧等情绪,而家属因担心诊疗效果亦产生不良情绪,影响临床工作开展。研究指出,小儿机能尚处于发育阶段,器官和支气管管腔间空隙较小,难以将痰液有效排出,同时依从性较差,需及时予以干预,以保证患儿预后,改善症状[4]。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心理能力、躯体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症状恢复(咳嗽、发热等)及住院时间较参照组显著缩短P<0.05,提示针对性护理效果理想,与曾红伟文献报道一致[5]。针对性护理视护理程序为中心,经个性化、针对性护理计划、护理质量及健康宣教为主体,保证总体护理水平及医疗质量。针对性护理为患儿营造温馨、和谐的诊疗环境,减轻入院恐惧感;采取呼吸道护理,维持头部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及呛咳,降低并发症风险;予以健康及心理疏导,纠正患儿家属认知偏差,提升临床配合度,同时减轻患儿哭闹等行为,主动配合治疗;营养护理是增强免疫力的直接渠道,指导患儿进食高营养、促消化食物,增强防御力,减少病原体侵袭。另外,针对性护理对温度较高患儿实施护理,遵医嘱予退热贴,亦或是口服退热剂等,尤其是温度高于40℃者,首先采取降温干预,而后行输液护理,降低惊厥,改善生存质量,促进疾病转归[6]。
综上,小儿肺炎采取针对性护理效果令人满意,可大幅度改善症状,减轻患儿不适,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应用可行性强,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伟.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9):105-107.
[2]田金娟,虢晶晶.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6):2232-2234.
[3]汪培芬.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安全性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8):163-164.
[4]杨丽.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9):276-277.
[5]曾紅伟.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实际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19,(28):84-85.
[6]王宜玲.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54.
作者简介 :高菊芹,女,汉族,江苏阜宁,出生年月:1972.09,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