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喜耘
摘要:目的 对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浅静脉炎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探究该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82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浅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一组为41例纳入对照组中,实施常规的诊断方法,另外一组41例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各段静脉内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股静脉、腘静脉、大隐静脉内径更具优势,且在图像呈现的完整度与清晰度上,研究组更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能够呈现出清晰的静脉内径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内径;图像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091-01
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后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下肢有明显的疼痛感、肿胀,皮肤呈现出紫绀,且体温会逐渐上升。该病应在早期得以及时的确诊,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机。常规的诊断方式就是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以及通过对患者体内血管进行造影来诊断,以上诊断方式的缺点是有一定的漏诊率,导致患者错失良好的治疗时機。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检查诊断手段,该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诊断部位图像清晰,便于临床医生的观察与诊断。本研究分析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本院收治的82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的年龄为24-78岁。将所有患者在随机的原则下进行分组,41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另外的41例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深入研究的对比价值。
1.2诊断方法
对照组中的41例患者按照常规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而研究组中的41例患者则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体操作方法:协助患者处于俯卧或是仰卧位,对患者的腘窝以下的位置进行检查,检查的顺序为沿着下肢静脉血管从上到下,依次显示静脉的顺序为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和胫静脉,检查的方式包括横向和纵向,对患者的血管内径、管腔内异常的回声及管壁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呈现出患者的血栓大小、回声、形态以及血流的状态[1]。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股静脉、腘静脉、大隐静脉间的差异,以及图像呈现出的完整度与清晰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12.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并进行t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段静脉内径比较
研究组股静脉、腘静脉、大隐静脉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各段静脉内径图像比较
研究组各段静脉内径图像呈现出的完整度及清晰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是发生在患者周围血管疾病中,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患者的血管内壁受到损伤;(2)患者体内的静脉内血流呈现出郁滞,使得静脉内部出现变性及缺氧的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长期卧床休息,缺乏运动,大大增加了体腹内压,或者是由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3)患者的血液出现异常的高凝状态,通过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急性期的患者髂静脉、股静脉上段与血栓出现低回声,在该情况下患者的血栓与静脉壁不会发生粘连,脱落的概率较高;而处于慢性期的患者在股静脉下段、腘静脉以及胫后静脉血栓都表现出中等的回声,且血栓与静脉壁之间出现粘连的情况,不容易发生脱落现象。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范围较广,其具有扫描范围广、图像清晰完整等优点,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股静脉、腘静脉、大隐静脉内径与常规检查的患者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异,且图像呈现出的更加完整、更加清晰。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地看出患者的病变位置与正常位置的分界,图像呈现出更高的完整度与清晰度,大大提高了诊断效果。
总之,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诊断有积极意义[2]。
参考文献:
[1]王昳,应怡,张春玲.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8(26):126-127.
[2]赵德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大视野,2019(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