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华
摘要: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观察,通过对比静点治疗、氨溴索雾化、布地奈德雾化及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的效果,来寻求最佳的治疗方式。结果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可缩短療程,显效快且无并发症。结论 对于小儿哮喘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布地奈德;氨溴索;联合;小儿哮喘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077-01
布地奈德化学名称十分复杂,本品为一种细微颗粒混悬液,静置后有细微的颗粒沉淀,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替代或减少口服类固醇治疗,大大减少固醇类药物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后果。
盐酸氨溴索为白色酥松块状物及粉末,本品多用于下述患者: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或者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重症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的祛痰治疗等。机体对盐酸氨溴索有很好的耐受,过敏反应极为少见。主要有少量的皮疹和胃部不适感,停药后很快消失,在我院近几年使用当中,尚未出现一例过敏反应,本品可以通过机体代谢进入乳汁,但对胎儿及哺乳期婴儿无不良反应。实验证明,本品与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协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抗生素在机体组织中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以缩短病程。
氨溴索溶解后,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的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的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氨溴索从血液到组织的分布快而显著,肺为主要的靶器官,血浆半衰期为7-12小时,不累积效应,主要在肝脏代谢,大约有90%由肾脏清除。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应经合适的雾化器给药,根据不同的雾化器,病人实际吸入的剂量为标准量的40%-60%。雾化时间和输出药量取决于流速、雾化器容积和药液容量。
传统治疗各类哮喘均以激素为主,虽然起效快,但是停药后和治疗期间,可引起很大的副作用,其中部分人群可引起潜在的副作用,对机体的各器官特别是免疫系统有直接的不良后果。
我们选择的雾化吸入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气管黏膜的病灶部位,起效快,疗效确切,如果把以上两者药物合用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功效,可以大大缩短疗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近两年来,我院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100例临床分析发现,传统静点使用抗生素治疗疗程一般为半个月左右可以治愈,其中患儿喘憋、乏氧出现心力衰竭的有2例,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用一种药物雾化的患者,治愈平均天数为10左右,其中有2例出现心力衰竭,用2种药物联合雾化者治愈平均天数为7天左右,无一例出现心力衰竭的患儿。说明2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哮喘病,平均缩短疗程一半以上,可以靶向给药,直接快速,有效[1]。如果在较大一些的哮喘病儿当中,能够口服一种我国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肺力咳合剂,其效果更令人满意,因为这是苗人多年研制的一种起效快、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功能,同时还有抗过敏的功效,因为很多哮喘病患者都或多或少的对外界的各种致病因素有产生变态反应致使机体出现各种喘、憋等呼吸困难现象。在雾化的同时,服用一些具有抗过敏的药物,一定能使病情加快痊愈。
我们应用的雾化是医院最常用的氧气雾化罐,我们在给患儿雾化的同时,既扩张了支气管改善呼吸,同时又增加了机体和大脑组织的氧含量。减轻了机体损害又保护了大脑组织。故而不易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后果。
传统静脉注射抗生素和单独雾化与联合雾化治疗小儿哮喘(喘憋)100例临床观察对比见表1:
总结:我们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下,总结出以下结果:(1)可以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2)效果明显可靠,毒副作用少。(3)呼吸道黏膜直接给药,作用快,减少药物对机体组织的不良影响。(4)在雾化的同时,也吸入大量的氧气,对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增加了脑组织的氧含量,能加速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减少了各个脏器衰竭的发生[2]。这种作用快,既经济,疗效又好的治疗办法是医学界很值得推广使用的。当然了,我们最好是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不得病,少得病,让我们未来的希望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大的期盼。
目前,近两年期间,我院通过尝试使用上述两种药物的联合,雾化治疗小儿的哮喘疾病,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得到了确切的疗效。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对两种药物的剂量对比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很值得推广使用的。望广大同仁可以大胆尝试、使用。通过我们的努力、实践,可以为临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得更好、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王亚平,王绅,乔海燕.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3):95-96.
[2]朱亚珅.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研究[J].北方药学,2018(1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