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文
摘 要:市级绿化变更行政许可项目是指由市级绿化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的行政许可项目及绿化迁移工程。该文阐述了合肥市市级绿化变更行政许可项目的监管模式及现状,分析了绿化变更行政许可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后期做好绿化变更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化变更;行政许可;监管;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0-0083-02
为扎实巩固城市绿化成果,加强和规范市级绿化变更审批项目管理,明确工作职责,自2017年12月14日开始,合肥市园林绿化质量监督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监管中心”)按照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要求,对合肥市市级绿化变更审批项目实施过程监管。
1 市级绿化变更行政许可监管模式
1.1 市级监管
1.1.1 监管范围 监管中心对由市级绿化变更服务窗口审批的许可项目进行绿化变更监管工作。具体范围:(1)临时占用绿地200m2以上的;(2)移植树木胸径20cm以下且数量20株以上的;(3)移植树木胸径20~30cm且数量10株以上的;(4)移植树木胸径30cm以上的。
1.1.2 监管内容 包括项目是否按许可的时间、范围、数量和方式规范进行绿化变更和恢复。
1.1.3 监管流程 (1)立案。自收到市园林局审批的绿化变更许可证起,监管中心立即建档立案,标注项目时间节点,开始进行时间管控,巡查组开始进行项目监管。(2)初检。监管中心巡查组同区级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于绿化变更施工前共同查验现场,根据许可证明确绿化变更范围、数量,对变更前现场拍照取证存档。(3)复检。监管中心巡查组于绿化变更施工过程中查验现场,检查申请单位是否按许可证许可的范围、数量、方式进行绿化变更,并拍照取证存档。如有违规,下达整改通知书。(4)终检。巡查组于许可证要求绿化恢复的最终期限日,对绿化变更现场进行终检,检查申请单位是否按标准完成绿化恢复,并拍照取证存档。如未恢复,下达整改通知书。(5)结案。绿化变更项目按行政许可范围规范完成全部变更、恢复工作后,监管中心巡查组整理全套档案资料,存档结案。
1.2 区级监管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区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范围内市级绿化变更的审核和监管工作,接受市级绿化监管部门的考核与指导,督促施工企业按许可证要求完成绿化变更工作。
2 工作成效
随着市级监管力度的加大,区级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大,市、区2级监管逐步完善,形成合力,绿化变更行政许可项目监管工作有序开展。2017年12月14日至2020年7月31日,共监管市级绿化变更行政许可案件223件,结案120件,按期结案116件,按期结案率96.67%。为规范绿化变更施工管理,提高移植苗木成活率,监管中心强化过程监管与技术指导,对于移植数量大的绿化变更项目,从前期的项目协调会开始便参与进来,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制止违规施工行为,2017年12月14日至2020年7月31日,监管中心共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9份,要求立即整改,确保施工过程严格按照《合肥市绿化施工导则》执行,区级监管部门对违规企业予以重罚和通报。市园林局和监管中心每年对区级绿化主管部门行政许可台账资料至少进行4次集中检查考评,有效规范了区级绿化主管部门的台账管理工作。各区绿化变更过程资料及影像资料齐全,绿化变更监管全过程可查可循。
3 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企业专业技术力量弱 绿化变更施工企业现场施工人员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专业技术力量弱,具有专业技能的操作人员少,导致苗木起挖、修剪、转运及后期水肥管理达不到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3.2 施工管理不到位 部分绿化变更施工现场未能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存在无施工围挡、无施工告示牌等现象,存在安全隐患。部分项目监管单位未能做到全过程旁站监督,无法对安全、质量、进度、工艺等方面做到全方位把控。
3.3 移植苗木长势差 移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对苗木存活率造成影响,移植时间、起挖运输条件、定植后的养护等均需高度重视。移植时间不合理,为赶工期,在不合时宜的时间移植苗木;暴力起挖、转运,导致苗木受损;苗木定植后水肥管理跟不上,导致苗木长势不良。
3.4 苗木二次利用率低 多数苗木被移植至闲置绿地及圃地内,且后期养护跟不上,导致苗木长势差,失去利用价值。而移植至可供行人观赏的道路、公园的苗木数量少,导致部分树形佳、长势好的树木不能充分发挥其观赏价值及生态效益,造成资源浪费。
4 建议
4.1 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现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对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首先,开工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说明施工方法、技术操作要领,明确质量标准及质量要求,组织工程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其次,做好现场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提高工人操作技术水平,着力解决移植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薄弱环节。修剪工人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方可进入现场施工。
4.2 加强区级监管力度 区级绿化主管部分需加强监管力度,督促施工企业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将围挡、标志、标牌等安全措施做到位,避免安全隐患发生。监理单位全过程旁站监督,对安全、质量、进度、工艺全方位把控,并且每天向业主单位汇总移植苗木的数量、种类。同时,加大惩罚力度,对违规施工企业进行重罚并通报。
4.3 推广精细化移植技术
4.3.1 适时适地移植 选择合适的移植时间和栽植地,树木移植应选择气温适宜、蒸腾量相对较少、有利于根系恢复生长和吸收、易于维持水分代谢平衡的时期。合肥市春秋2季均为有利的移植时机,冬季是落叶树种的移植最佳时期。合理规划工期,适时移植,尽量避免在夏季移植苗木。提前邀请专家分析栽植地的土壤环境,确定是否能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如不能满足,则需更换栽植地或对土壤进行改良。
4.3.2 保持树体完整,维持树势平衡 起挖过程中确保土球完整不松散、树皮不剥落,确保树体完整。通常土球大小为苗木胸径的7~10 倍,地上部分的修剪必须与地下土球规格相适应,在最大限度保持原有树形的前提下,将枯枝、弱枝、病枝以及内膛枝清除,并将外围枝条截掉,适当疏除树冠内不必要的弱枝,多保留生长势强的萌生枝,维持树势平衡,促进树木正常生理机能的恢复。
4.3.3 控制移栽时长 从苗木起挖到栽植完成,整个移植过程尽可能控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减少土球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4.3.4 加强后期养护 一是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可采取包干、遮荫、浇水、根部控水、提高土壤透气性等措施来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二是要加强树体保护。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危害,必须严加防范。树木栽植后及时打好支撑桩,同时做好施肥、病虫害防治、防冻保温等工作。
4.4 合理利用移植苗木 提前对其他区域、道路、公园等地区进行普查,结合苗木的长势、树种、习性、树龄等,有选择地把树木移植至道路、公园、高压走廊、河道等地,最大限度发挥苗木的观赏价值及生态效益。对于长势不良的苗木则可移植至苗圃地进行复壮,留作日后使用。
5 结语
城市的不断发展往往伴随着各种绿化变更,合肥市市级绿化变更行政许可项目在市、区2级监管体系齐抓共管下,变更过程日渐规范,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持续加强和规范绿化变更管理,落实保护责任,最大程度保護好城市绿化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传玉.提高园林苗木移植成活率的科学思考[J].现代园艺,2020,43(12):202-203.
[2]陆勤.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要素分析及优化措施[J].现代园艺,2020,43(12):185-186.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