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嵩 刘曼
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本文阐述了该专业改革创新的主要思路,介绍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的相关举措和初步成效。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师资培养
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2018年 11月通过省教育厅专家评审,立项为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为强化专业特色和服务于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需求,计算机教学团队主动对接合作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调研分析专业定位
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组,负责人带领教师到华为全球培训中心、福建中锐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达内教育集团等十余家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深入分析I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专业建设如何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如何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如何对接实际工作过程。
明确了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构建信息技术专业群,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商务技术等群内专业发展。立足IT行业、对接岗位需求、服务智能江西和数字南昌的建设,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维护管理、网站设计、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设备营销与售后服务、数据库系统管理、平面设计、电商运营等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2) 分方向实施订单培养
通过对相关产业的人才结构与需求情况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分析、研究,调整专业教学课程结构,明确了我院采用工学结合、“双元”育人模式,与福建中锐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达内教育集团在“网络工程”、“JAVA大数据开发”、“用户界面设计”三个方向对2019级、2020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校企订单培养。
(3) 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三个专业方向对应岗位所需要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取公共部分的课程构成专业通用平台课;按照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提取的典型项目和工作任务,构成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以“平台”保证专业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以“专业核心课”进行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离培养,实现不同方向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以逐层递进的“拓展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训来实现专业综合素养和知识、技能交叉融合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构建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学结合阶梯式课程体系,形成了“基层共享、中层分离、高层交叉、分层递进”的互联网+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2. 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1) 课程改革对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邀请专家来校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岗位技能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专题讲座,指导专业教师学习和研讨岗位技能分析的思路,典型任务提炼的方法、职业能力识别与分类、技能等级划分标准和岗位技能矩阵的构建;引入企业骨干教师,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工作环境和培训方式带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将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双师型”教师培养贯穿全程。围绕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式创新,校企合作开发《C#数据库编程》《网页设计》《Java编程基础》《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网络设备配置实训指导书》等7 本校本教材。
(2)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改革
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经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视频传输与组网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IT英语》3门。专兼职、外聘教师全部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授课,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激励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平台辅教、师生互动、学习反馈、学习评价等环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之“汤”,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按照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完成《Photoshop》《C語言程序设计》2门课程思政课的建设,建立了“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新思政格局。
3. 校企共建现代实习实训基地
以学生特长为基础,以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创业工作室。聘请企业导师入驻工作室,引入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导入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展模拟实训、项目实战,逐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及创新意识。
现有稳定合作的7 家校外实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拥有软件企业的学习环境,有企业岗位接轨的实训课程,有实战经验的企业项目导师,有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和项目化管理机制。用教育理念渗透企业,用企业文化影响教育,构建起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双赢的校外实习基地运行长效机制。并通过学校建设的“蘑菇丁”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和信息化方式进一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
4. 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
学校建立教师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惩处的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实施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学校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鼓励老师参加国培和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健全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段落的成效机制,加强教师企业实践过程和实践效果的监控。专业带头人通过参加各类培训、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拓展专业视野、积累经验,成为专业建设的领头羊,发挥其示范带头的作用。
学校健全了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规范指导兼职教师的教学实施和提升教育信息化素养。聘请合作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参与教学培训、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开发、课程建设、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兼职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
5.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于2019年成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分院成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小组,贯彻执行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对照《悉尼协议》核心理念,组织教学团队参加《悉尼协议》专题讲座,学习研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分析、基于工程认证的专业建设范式及专业建设反思等。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进行逻辑剖析,厘清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对专业建设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控和统计,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思路和方法,保证专业建设有序推进。
6. 结束语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10号),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认定为骨干专业。在2019年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成绩新突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 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 项,省级一、二、三等奖30余项。我院将以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为路径,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按照信息技术专业群建构思路,带动群内专业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 王子岚.基于OBE理念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 12期
[2]程允丽、卜旭.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协同人才培養模式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 25期
作者简介:
万嵩(1980.10-)男,汉,江西南昌人,硕士,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技术教学与研究.
刘曼(1974.02-)女,汉,江西南昌人,硕士,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与设计.
本文系2018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项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项目浸入式互联网+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编号:JXJG-18-7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