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容 覃智广 王洪
摘 要:本文针对我院《传感器技术应用》实验教学现状,提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建设思路,重点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注重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传感器 实验室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和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方面都需要应用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运用在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对系统运行的各项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强。《传感器技术应用》课程更加彰显其重要性,本文重点讨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下传感器实验室建设。
一、我院传感器实验教学现状
(一)课程特点
传感器是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在当前智能化设备中类同于人的感官,传感器种类繁多,由同一原理设计的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多种非电物理量,而有时一种非电物理量又可以用几种不同传感器测量。传统教学常按结构型传感器分类方式教学,按理实一体化方式则多采用物性型分类方式教学。
(二)传感器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无论是自动化生产线还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传感器,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从12年开设《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到目前实验设备老旧,可操作性不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现有设备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迫切需要重建。
二、传感器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构建
(一)建设目标
本次实验室建设本着有用、够用、实用性原则,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在做中学,让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
(二)传感器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结合机电技术的发展方向,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设计如表1教学内容,共四个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项目(任务)都涵盖了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标准所需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
传感器技术应用教学内容设计:
1.项目一:力的检测
任务1:认识传感器。了解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作用、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能力目标:具有识别常用传感器的应用的能力;(学时:4)
任务2:电子台秤重量检测。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电阻应变片的的工作原理,直流电桥的基本知识、计算。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和选用电子秤传感器;(学时:4)
任务3:煤气灶压电点火检测。掌握压电效应、压电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简单应用。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和选用煤气灶压电点火传感器。(学时:4)
素质目标:具有文化自信心;具有细致、专注的工匠精神;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具有“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坚守中国传统优良文化”。
2.项目二:温度的检测
任务1:炉温检测。掌握热电阻、热电偶的原理和简单应用。能力目标:能正确选用热电阻、热电偶;(学时:4)
任务2:冰箱温度的检测。掌握热敏电阻的原理和简单应用。能力目标:能正确选用热敏电阻。(学时:4)
3.项目三:液位的检测
任务1:汽车油箱液位检测。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简单应用。能力目标:具有简单的信号分析与电路设计的能力;(学时:4)
任务2:密闭容器的液位测量。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简单应用。能力目标:能正确选用超声波传感器,具有简单的信号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学时:4)
4.项目四:位移的检测
任务1:电感式接近开关用于物位的检。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简单应用。能力目标:具有简单的信号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学时:4)
任务2:光电传感器用于位移和车速的检测。了解光电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简单应用。能力目标:具有简单的信号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学时:4)
任务3:霍尔传感器用于电动机转速的检测。掌握霍尔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和简单应用。能力目标:能正解应用霍尔传感器。(学时:4)
项目二、三、四素质目标:具有热爱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极致追求、不懈努力的工匠精神;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具有“無规矩不成方圆”的规章意识;具有“责任意识”和专注极致的工匠精神;具有审美意识。
采用项目和任务的方式教学,构筑“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例题分析与练习法等。传感器应用技术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知识与能力并重。教学的重点是各类传感器的特点及选用。难点是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
(三)传感器技术应用实验室建设思路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需求,课程教学应需要满足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教学条件,具体情况如下。
1.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
校内基地所需条件:
(1)满足课程内容学习;
(2)设备和技术先进,紧跟专业新技术;
(3)环境模拟生产现场;
(4)满足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
应在现有实训条件基础上,继续完善并扩建已有的电子检测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新建传感器技术工作室、机器人创新创业工作室,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模式教学,真正意义地“突出实训设备及技术的先进性,突出学习环境的真实性”。
2.校外实习基地要求
校外基地所需条件:
(1)具有一定的规模,已有一定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2)领导重视,安排有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人员;
(3)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4)与课程内容基本对口,技术和设备较先进,能满足完成课程教学的要求;
(5)能满足共同完成相关科研项目的要求;
(6)实习基地的场地、设施能满足教学需求,能满足实习学生和指导老师食宿、学习、等方面的基本需要。
因此,加强华中数控有限责任公司、智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较强的工程氛围和实践环境中受到锻炼,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在科研、培训的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三、教学实施
课程实施采取“项目导向、团队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任务基本功能的学习后,可以自己根据对该任务的掌握情况,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新设计出更多的环节,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展示成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岗敬业、言行文明、乐观豁达、诚信友善、生活朴实、团队协作、安全环保、劳动意识等职业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开启打下基础。
四、结语
本文探讨传感器技术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实验室建设,从教学内容设计到实验室建设思路及教学实施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目前实验室在省级创新行动项目中已建设完成,预备投入使用,教学效果有望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罗萍.关于传感器实验与提高学生能力的思考[J].中国科学教育,2006,13:73
[2]张淑红.传感器与组态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A].苏州国际教育园,高职教育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2009.
[3]卢勇.以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机电自动化控制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