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彦文:你是我一生遭遇的创造者

2020-11-16 05:56:00岳越
现代阅读 2020年3期
关键词:熊希龄方家吴宓

岳越

毛彦文(1898—1999),1929年,她赴美就读于密歇根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曾任暨南和复旦大学教授,结婚后辞去大学工作,开始慈善事业,曾任北京香山慈幼院院长,后赴台湾。

毛彦文的人生经历不算传奇,但她的感情经历却很传奇,而之所以传奇,缘于3个男人。一个是她的初恋,表哥朱君毅;一个是“一生苦恋毛彦文”的著名学者吴宓;最后一个是她的丈夫,中华民国前国务总理熊希龄。

1898年11月1日,毛彦文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县须江镇沙埂一个普通的乡绅之家,家中共有五姐妹,却没有一个男孩子。母亲为此难过不已,一向就不安分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纳了妾,又免不了去外面召妓鬼混,弄出许多是非让女儿们难堪。毛彦文自小由外婆带大,她不喜自己的家庭,尤其是不喜自己的父亲,他的言行充斥着太多旧时纨绔子弟的习气,匮乏父性的爱与力量。9岁那年,父亲给她订了一门亲事,未婚夫是当地徽商方耀堂的儿子方国栋,方家在当地是开酱庄的,毛父的生意,亦以经营布庄和酱庄为主,两家联亲,自然是为了家族利益和生意上的往来。

毛彦文的表哥朱君毅,比她年长4岁,是一个聪明英俊的少年。民国初年朱君毅在江山西河女校教书,寄宿在毛彦文的家里。据毛彦文回忆,当时姐妹们很多,免不了为了核桃芝麻大的事争吵不休,朱君毅略施小计,就能化解她们的矛盾,几个小姐妹都喜欢和他玩耍。

16岁那年,毛彦文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对于女子上学是好是歹,当时的社会风气及舆论倾向似乎对此难以定性,态度普遍暧昧。总的来说,有女儿且家境也不错的人家都会尽力供给女儿读书,相亲的时候,“受过教育”“会英文”是一个大大的筹码。可是娶媳妇的人家就不这样看了,媳妇的学历越高,不但难以约束管教,而且意味着她的身边有可能出现同样高学历的异性。总之,媳妇的活动范围越大,他们越不放心。方家要求毛彦文在上学之前先完婚,但毛彦文知道:一旦结婚,就很难顺顺当当地上学了。万般无奈,她不得不求助于自己在西河女校念书时的校长毛咸。

这位毛校长得风气之先,准备与一切旧势力抗争到底。恰好他的一个亲戚情况与毛彦文相似,他便鼓励这两个学生搞“家庭革命”,通过“逃婚”来反抗旧式包办婚姻。

但逃婚和自由恋爱导致的苦果则令人加倍痛苦。多年之后,毛彦文在回忆录《往事》里说:“这颗无意中种下的苦果,令我一生尝尽苦汁,不光丧失家庭幸福,且造就灰暗一生,壮志消沉,庸碌终身……”

毛彦文于结婚当日成功出逃,在当地引起不小的风波。因朱君毅在其中颇出了一番力,便有好事者开始猜测这一对表兄妹是否早已暗通款曲。朱毛之事不但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花边小报也趁机大做文章,让方家大大地没了脸皮。无奈,方家要求官方搜捕新娘,可是当地的长官姚知事很有进步思想,再加上他和毛咸关系要好,在毛咸的倡议下,这件纠纷竟然私了了。毛家赔偿了方家的订婚钱,方家和毛家正式解除了婚约。

此后,毛彦文顺利升入了杭州女子师范,在这期间,朱君毅又给毛彦文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爱慕之情。毛彦文当时18岁了,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看了信,心头有几分雀跃,更多的却是惊慌:本来逃婚一事,已经沸沸扬扬,人们已经在议论她和表哥的关系发展到何种境地,哪知道表哥居然真的表明了心迹,倒成了假戏真做,平白落了别人的口实。于是,毛彦文怀着忐忑之情,给朱君毅写了一封回信。她的回复措辞很婉转,第一个原因,说外面的议论很多,不愿意越描越黑;第二个原因,她说自己不敢高攀;第三个原因,就是所谓的近亲结婚,对后代不是很好。

信中满满的小儿女情态,看得出来,其实她对表哥是非常仰慕的,只是出于女孩儿的矜持,故意找了一些理由挡一挡:第一个理由是客观事实;第二个理由不过是半推半就的客套话罢了;至于第三个理甶,可能她自己也不会想到8年后竟然成为表哥抛弃她的借口。

当朱君毅又一次来信,说自己对毛彦文的爱犹如“须水郎山”“亘古不变”时,她终于接受了表哥的求爱,开始了懵懂甜蜜的初恋。3年之后,毛彦文以优异成绩考入吴兴湖郡女校,朱君毅得到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机会,正所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双方父母默许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为两个孩子订了婚。

两人此时处于情感的蜜月期,对未来相当自信。朱君毅临行前原本打算和毛彦文完婚,毕竟此去山水迢迢,而且五载寒暑,他也想给未婚妻吃一颗定心丸,但毛以双方的学业为重,希望将婚礼延后。正是这一延后,双方的命运被改写了。

朱君毅到了大洋彼岸以后,两人不但鸿雁传书,还以“仁义礼智信”为标记互相鼓励,绸缪深情,可见一斑。5年后,朱君毅学成归国,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授,毛彦文此时却成了浙江省的“高考状元”,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为了可以经常见到郎君,不再受相思之苦,她又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辗转到了金陵女子大学,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朱君毅悔婚了,他给出的理由有三。第一,彼此没有真正的愛情;第二,近亲不能结婚;第三,两人性情不合。

3个理由的核心只有一点:我不爱你。

而朱君毅的新欢,是一个叫言成真的校花。

毛彦文何等惊骇伤心,也不必再付诸笔墨了,师友们纷纷站出来指责朱君毅的负心。时任东吴大学教务长的陶行知,亲自出面调解,说这么好的一个女子,品貌端方、成绩出类拔萃,哪一点配不上你?更何况还为你逃了婚,又等了你8年,你也太不懂事了,再这样胡来,让你教不成书。

学校真的开除了言成真,朱君毅一看校方来真的也有点后怕,假惺惺答应和毛彦文重归旧好,可两人独处时,他总是一脸嫌恶,完全换了一副面孔。在这期间吴宓一次次找老朋友谈心,希望他和毛彦文的关系可以得到改善,但收效甚微。等到第二年朱君毅接到学校的聘书后,终于如释重负,又开始和前校花谈起恋爱来。

话说国民政府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一直非常喜爱毛彦文的兰心蕙质,她先是劝说两人和好,见不成,就建议毛彦文放弃。此时不放弃也得放弃了,朱君毅心中,已经没有毛彦文这个人。

1924年,朱其慧请了当时的金大校长、教导长以及教育界的名流张伯苓、王伯秋、陈鹤琴、吴宓等人作证,终于把这场维持了8载的爱情马拉松解除了。

解除了婚约的毛彦文,心性大变,她下定决心和朱君毅老死不相往来,并且把朱君毅的书信,都交给了吴宓做写小说的参考。

第二年,朱君毅如愿以偿和言成真结了婚。毛彦文心中酸楚,给朱君毅发了贺电:须水永清,郎山安在?还是质问他负心的意思,虽说有点不妥,也可见她其实丝毫未曾放下。

1935年2月9日,毛彦文和前国务总理熊希龄正式结为夫妻。此时的毛彦文,33岁,熊希龄66岁,谁也想不到,毛彦文会同意熊希龄的求婚。

毛彦文为此,特意征求了母亲的意见,母亲觉得很合适,后来毛彦文自己也说:“当时反常心理告诉我,长我几乎一倍的长者,将永不变心,也不会考虑年龄,况且熊氏慈祥体贴,托以终身,不致有中途仳离的危险。”

1963年,朱君毅在上海逝世,尽管已经40年未见,在台湾的毛彦文听到消息后仍是老泪纵横。她拿起了笔,写下了《悼君毅》长文,文章里说:

你在我幼稚的心灵中播下初恋的种子,生根滋长,永不枯萎。你我虽形体上决绝将近四十年,但你仍在我梦中出现,梦中的你我依然那样年轻,那样相爱,你仍是我梦里的心上人。

你是我一生遭遇的创造者,是功是过,无从说起。倘我不自幼年即坠入你的情网,方氏婚事定成事实。我也许会儿女成行,若无事,浑浑噩噩过一生平凡而自视为幸福的生活。倘没有你的影响,我也许不会受高等教育,更无论留学。倘不认识你,我也许不会孤零终身,坎坷一世。

(摘自现代出版社《因孤独而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熊希龄方家吴宓
吴宓对借钱的不同态度
阅读时代(2022年9期)2022-10-05 05:10:21
方家山核电业绩登高的技术措施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02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红楼梦学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20
诗歌四首
吴宓与钱钟书
做人与处世(2017年8期)2017-05-20 23:05:01
熊希龄:空负凌云万丈才
领导文萃(2016年24期)2016-12-15 08:41:39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蔬菜总动员
此君一出天下暖
文艺论坛(2013年1期)2013-11-23 18:22:26
吴宓与美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