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心等
李斯(前284—前208),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斯说:李斯作为一个普通平民事秦,利用机遇和能力辅佐秦始皇终成霸业。如果不是因为种种无法让人容忍的恶行(杀韩非、焚书、篡改圣旨)毁坏了他的声誉,那么他的功绩可与周公、召公媲美了。
李斯在少年的时候曾充任过郡署的小吏。后来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想到楚国既无可以进身的机会,而六国又都是弱小无能,所以便决定到秦国去,想谋得个一官半职。
他到了秦国之后,就去见秦国的宰相文信侯吕不韦。吕不韦看他颇有才智,因此便委他做了一个宿卫的郎官,他既做了宿卫的郎官,与秦王颇相近,因而乘机游说秦王。
秦王听他说话正合自己的雄心,非常佩服。所以就委他做了长史。又依了他的计划,暗遣出许多谋士,带了金玉珠宝到六国去游说,使诸侯归向秦国。倘使哪一国的诸侯名士可以用利说动他的,就拿金玉珠宝送给他,使他倾服。若是不能用利说动他的,就遣刺客去把他暗杀了。又遣人到六国去搬弄是非,使六国彼此不和。然后派遣良将精兵,使六国的诸侯不敢不服从。这个计策实行之后,六国互相猜忌,秦国得了不少的便宜。因此,秦王就封李斯做了客卿。
当时,有一个韩人郑国来到秦国,设计劝秦国凿一道沟渠,以灌溉农田。这条渠就是从陕西泾阳县西北分泾水东流,经过三原、富平、蒲城诸县,而入渭、洛,后人起名郑渠。郑国本是韩国一个著名的水工,他到秦国来,为的是想凿通泾水成渠,使秦国常受水灾,自顾不暇,便可以不再去欺侮韩国了。谁知这条计策反使秦国的农田因而免除干旱之忧。不久,秦国的宗室探悉郑国的阴谋,就报告秦王道:“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这件议案提出之后,凡是住在秦国的客卿和游说之士,都被驱逐返国,李斯也在其内。
李斯听到这个消息,就上书谏劝秦王,请秦王收回成命。秦王因见他说得理足气壮,所以就取消逐客的命令,恢复了他的官职。后来李斯升为廷尉,为秦王施计设政约二十余年,遂统一天下。秦王自号为始皇帝,封李斯做了宰相。
李斯做宰相之后第一桩事,便是废除封建制度,改用郡县制度,不立王室弟及功臣为诸侯,以消除战国纷争的根本祸患。又销毁天下的兵器,表示不能再彼此相杀了。对于政治刑法也都完全革新了。那时就有一班儒生,大家街谈巷议,或者是上书给始皇,不是说这桩事不应该便是说那桩事不妥,议论纷纭。李斯看见这样情形,觉得太不成事体,必须设法禁止,所以就劝始皇下令,把民间所藏的书,除农事、医药、卜筮的书之外,一概都要送到郡县衙门,堆起来把它焚毁了。所有保存的书籍都收在政府里,由博士讲授给来学的学生。
后来,李斯的儿子都娶了秦国的公主为妻,女儿也都是嫁给秦国王室的诸公子了。这时候他的长子李由已做到三川的郡守。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前210),李斯和赵高跟随始皇出巡,到了沙丘,始皇就因病逝世了。始皇临死的时候,遗诏本来是要立他的长子扶苏继皇帝位,但是赵高素与始皇的少子胡亥通同一气,想帮助胡亥继位,他就可以从此得势握权了。这件事李斯完全知道,赵高自知必先得着他的允许,然后才能假造一道遗诏,立胡亥做皇帝。所以赵高就去和李斯商量这件事的办法。李斯听见赵高要假造遗诏,别立胡亥做皇帝的计谋,当时就对赵高说道:“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录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
赵高又拿攘权得势的话打动他,并且说皇帝立嗣不一定就是长子。李斯就拿晋国重耳兄弟及齐桓公兄弟彼此相争的事反驳赵高。但赵高始终不听他的劝告,最后且用恐吓的话要挟李斯,使他只得屈服承认了。于是,赵高就发哀诏,假造遗嘱,说是始皇临死,议定以少子胡亥继皇帝位。又假造一道遗诏,说是长子扶苏为臣不忠,着即赐死。扶苏接诏后就自杀了。于是,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皇帝。
二世即位之后,赵高当权,滥用刑法,对于公室及大臣,动即施以严刑,甚则灭族。又大兴土木,建筑阿房宫里的直驰道。除了加重赋税之外,更拘派无数的人民充当劳役。因此,无论是朝廷郡县的官吏,或是各地的百姓,没有一个能安生的。不久就有陈胜、吴广等在山东一带揭起革命的旗帜,自立为王了。
李斯这时候虽然仍居丞相之位,实在已无权柄了。有时谏劝二世,二世不但不听从,甚且常受责备。并且吴广等作乱的地方又正是李斯儿子李由所管辖的境内。因此,他深怕受人攻击,就不得不向二世阿意求容了。他察知二世是一个喜欢用严刑治国的皇帝,因此就上表请二世以用法的轻重定郡县官吏的贤否。凡称为能吏清官的,必是能施重刑于百姓的。杀人最多的,就是忠臣。因此,每天都有死刑的事,杀死的人差不多堆满了街道上。二世觉得这种方法很不错,所以又很信任他了。
当时赵高因为自己结怨太多,恐怕有人要在二世面前告发他的劣迹,因此一切的奏议都要经过赵高的手,然后才递给二世批阅。朝廷大臣,要想面见二世,真是很难的事了。这时候关东盗贼蜂起,百姓既苦于劫掠,又要受国家的调遣,日夜赶造阿房宫,所以天下的乱象已是危险极了。
赵高听闻李斯私下在家里愁叹,所以就劝他去面谏二世。李斯听了赵高的话,颇以为然,就托赵高乘机招呼他进宫去见二世。有一天,二世正在宫中同一班宫女们寻乐,赵高就赶忙差人去招呼李斯,叫他快些进宫来求见。李斯接着这个信,连忙就到宫门口,叫宫官进去报知求见的意思。二世无暇传见,连拒绝了3次,他仍然要见,所以二世就大大地生气。
这时,赵高就在旁边说道:“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
二世听到这话,心里将信将疑,就遣人先去私地调查确实,然后再去定他的罪。
后来李斯听说赵高在二世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就上书揭露赵高的劣迹,以为报复。二世看过他的奏书之后,付之不理。但赵高自此心里时怀畏惧,又恨他揭露己短,因此就在二世面前说他蓄意反叛,想先把忠臣一网打尽,然后就可以推倒皇帝,自己称王了。二世听信了赵高的谗言,以为李斯真的有造反的意思,所以就下令拘捕他入监,更委赵高审问他。赵高奉委之后,更假造出一番谋反的证迹来。所以二世又下令把李斯的家族全都拘捕入監了。
李斯这时还想要求二世赦免他的罪,所以就在狱中上书给二世。谁知这封奏书经赵高私阅之后隐瞒起来,没有递给二世。这时候赵高又私地里自委了十多个亲信党羽充作御史、侍中等官,反复审问他。若见他不招认反叛之罪,就施以严刑,所以他只得屈服认招了。后来,二世亲自派人来审问他,他因为刑罚受怕了,不待用刑,就自认有反叛之罪了。因此,在秦二世二年(前209)七月,就判定他的死罪,解到咸阳市,执行腰斩的刑法。他被绑出狱的时候,对他的次子说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于是,父子相抱大哭,李斯的三族都在同日完全诛杀了。他遭刑之后,秦国的大权就都握在赵高的手中了。
(摘自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历代名人传(全三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