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教学实现群众文化艺术的普及初探

2020-11-16 07:00丁晓蕴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艺术创作

丁晓蕴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下,慕课教学因其特点在国内外逐渐得到建设和重视。本文梳理了慕课教学在国内及群文系统的现状,结合文化馆的资源优势,以广东省文化馆“丁丁弹筝”系列课程为例,介绍了慕课教学的服务形式、内容及运营方法等成果,阐述了文化馆通过艺术创作,以慕课教学模式实现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并培养自有品牌。

关键词:慕课;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艺术创作;品牌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230-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160

一、慕课的教学形式及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慕课”(MOOC),即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这一术语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和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它与传统的课程相比,相同的在于一样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从初学者慢慢成长为高级人才,不同的是,慕课在线上进行教学活动,以兴趣为导向,不分国籍、打破区域限制,通过某门学科,甚至是某个主题,把授课者和学习者联系起来,一门课程可以上万人同时参与听课,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目前发展最大的慕课平台Cours-era,2013年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则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吴恩达表示,“现在每8个新增的学习者中,就有一个人来自中国“,这说明,这个“外来物种”正被我国大众所接受。

目前国内外的慕课平台众多,有像Ewant(由两岸五大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台湾国立交大共同组建)、WEPS(由美国与芬兰多所高校合作开发)等高校共同开发的平台,这类平台开设多门课程,授课对象包括开设院校的在校学生,课程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开设院校所认可的该课程学分。也有像Coursera、学堂在线、慕课网、荔枝微课、人人讲等这样的开放式平台,专业门类众多,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

二、群众文化系统开展慕课

在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专题中,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提出“艺术普及慕课这样一种资源形式,它应该成为文化馆领域代表性的、有行业特色的一种资源类型,因为它非常适应文化馆的业务特点,能够促进文化馆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思维方式、服务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型,因此应该把它打造成为文化馆领域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特色资源类型。”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文化(群艺)馆作为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纷纷开始积极探索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的供给方式,越来越多的文化(群艺)馆,尝试把公共文化服务从线下阵地向线上转移,打造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展文化艺术慕课,让群众能够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宅家”也能享用文化盛宴。这种模式同时也有利促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大大扩大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提升现代服务效能。同时,文化(群艺)馆职能中的一些业务特点,也给开展在线慕课奠定了扎实的发展基础。

(一)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开放性

当今互联网的特点是开放、便捷、共享,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打破区域界限、便捷地获取到信息。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就是面向群众开展无差别的公共文化服务,利用数字文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在线上开展文化艺术慕课,让群众能在线上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培训学习中。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

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点,旨在为群众提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文化馆开展艺术慕课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收取学员的一分一毫,切实务实地把专业文化艺术知识通过专业教师在线上授予学员,实现公共文化的公益性服务。

(三)全民艺术普及的工作特性

全民艺术普及是文化馆的基本工作之一,同时也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慕课的本质是促进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消除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推动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让群众不管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能上网,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享受到文化馆为其提供的文化服务,从而获得文化艺术知识。

三、文化馆自主创作、培养品牌

文化馆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骨干人才,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有很大的服务优势,把艺术骨干资源优势、数字平台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线上开展艺术慕课教学,就能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到来自文化馆专业老师的教学,在家里也能系統地学习和感受艺术,逐步实现全民艺术普及。在优渥的资源优势面前,文化馆应善用资源,组织并鼓励馆内专业文艺骨干自主创作,培养文化馆慕课的自有品牌。

我国各地市文化馆纷纷开始建立文化艺术慕课课程,专业涵盖书法、美术、舞蹈、摄影、戏剧、曲艺、器乐、朗诵、文学欣赏等科目。目前开展在线慕课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文化馆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购买课程资源再放到文化馆的平台上供群众报名学习。这种方式缺少老师跟进,学生无法把握自己的学习程度,以至于这类课程的点击量较低,培训效果一般。另一种是整合本馆的自身资源进行自主创作,培养自有品牌。如广州市文化馆、东莞市文化馆、惠州市文化馆、绍兴市文化馆、黑龙江大庆市文化馆、成都市文化馆等,通过发挥馆内专业艺术骨干作用,用心策划并精心制作了不同门类的艺术慕课教学视频,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培养自有的慕课品牌,课程内容、服务对象、运营模式等也相当重要。以广东省文化馆“丁丁弹筝”系列课程为例,归纳以下几点:

(一)专业的授课教师

全民艺术普及的重点在于教学,而教学的重点之一,便是授课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授课教师的专业性是开展授课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基础。专业的授课教师除了有专业的讲解及弹奏技术之外,还应该能分析学员的切身需求和实际水平,有效地制定教学方向及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员的实际接受能力,作出及时的调整。同时,做好前期的曲目调查、曲谱准备、讲解分享的措辞及后期的视频编辑制作工作,给学员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新颖的教学题材

据调查,传统曲目(包括各大考级机构出版的考级曲目)的古筝教学视频在网络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其中有不少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也有录制相关的教学视频。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群众要获取这类型曲目的教学视频较为容易,但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流行筝曲则占比很少。“丁丁弹筝”系列课程的内容设定就是把一些好听的、热门的影视作品主题曲、流行歌曲、古风音乐等大眾喜闻乐见的音乐,通过改编,进行二次创作,变成古筝曲并以古筝曲谱的形式展示给学员,让学员面对喜爱的音乐不再只是“跟着哼”,而是能够通过跟着老师学习,自己在古筝上弹奏出来。这令学员除了有音乐共鸣之外,专业技术水平和自我肯定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系统的教学内容

“丁丁弹筝”系列课程以半年为一期,每两周更新一首新改编的曲子。每首曲子还原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之外,会根据学员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地、适当地编排难易不同的古筝技法在内。与传统的详解技法不同的是,传统的详解技法系统教学着重技法的基本练习,多以旋律性不强的练习曲作为支撑,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枯燥,容易让学员难以坚持。“丁丁弹筝”的系统教学更注重旋律与技法的结合,以改编的旋律性极强的音乐作品为基础,从中添加从易到难的技术技法,并且在教学视频中有设置“重点技法详解”板块,让学员在学习旋律的过程里,循序渐进地学会古筝技法,大大提升了学员的兴趣,也轻松地学会了技法难点。这种教学方法,即便是零基础的学员,从第一首曲子开始跟着学习,也能有效的学习到弹奏方法和技术技法,较轻松的完成乐曲的弹奏。

(四)互动的教学过程

“丁丁弹筝”系列课程开设了专门的微信“答疑群”,学员可以在群里向老师针对性的提出学习乐曲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问和讨论任何有关古筝的问题。微信群的建立,有助于教师能更直接的了解学员的疑问、更快捷的帮助学员解决问题,同时增强了学员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群里除了教师和本系列课程的学员外,还配备了一名助教。教师每周一在线统一回答问题,其余时间由助教负责答疑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维持群内秩序、收集学员提出的问题、回课视频整理和协助解决有关平台获取相关教学视频等操作问题的处理。助教的配备方便了教师能较快的获取到群内有效信息,更快捷、精准地解决教学问题,同时也对学员的学习氛围起到了积极维护的作用。

“丁丁弹筝”上新后第一周为“乐曲提疑”,学员多数在群里提出对曲子的相关疑问,如“第三行第一个音该用什么指法更合理?”“第12小节如何处理会更好听?”等问题,老师会在群里一一解答,若仅文字和语音无法充分表达的,还会在同周录制答疑视频,在筝上给学员们示范,务求令学员学通学透。上新后第二周为“乐曲回课”,鼓励学员在微信群里发自己的回课视频,同时也可以交流学习心得。每一位学员弹奏的回课视频老师都会认真看完并在群里对应回复,提出优缺点和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练习方法。这种方式能促进学员勇于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种方式也能让学员相互学习,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员们实现两周学成一首新曲的目标。

(五)精短的教学视频

最近崛起的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快手、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等,席卷了我们的生活。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时间成本显得尤其重要,视频时长的精短,高度契合了大众的精神需求。“丁丁弹筝”系列课程的每个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之内,内容包含作品简介、改谱的思路及特点、系统化的技法详解和完整的作品演奏展示,让学员可以更容易的集中注意力,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录制教学视频这种形式不仅方便了教学资源的传播使用,还可以把资源永久保存起来,成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战略资产。

文化馆利用在线慕课教学,解决因专业教师不足、单次培训受益人群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可以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建设和发展在线慕课。目前“,丁丁弹筝”已被纳入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上线两周学习人数达5000多人,这是以“小品牌见大品牌”的第一步,从培养一个个像“丁丁弹筝”这样的小品牌,再发展成为一个属于文化馆本馆的自有慕课品牌,实现品牌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这种模式既让群众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又有效地节约文化馆部分课程开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艺术慕课越来越受到各地市文化馆的重视,这一新兴教学模式也将逐渐普遍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互联网时代文化馆提供更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开创一片属于新时代数字文化服务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慕课.百度百科.

[2]   王全吉.文化馆艺术慕课的正确打开方式,你get到了吗?[J].文化大数据.2020.2.22.

[3]   王娟.关于慕课的四个方面[J].文学教育,201612.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