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红梅
阅读与写作,就好比输入与输出,阅读的过程就是通过我们的心、眼、口,把知识、情感、思想、意识输入大脑的过程,经过大脑的过滤、沉淀、发酵、升华,再经由我们的心、眼、手,把我们的思想和认识输出到纸上,就是写作的过程。通过阅读与写作,我们可以跟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人无障碍隔空对话,倾心交流,目睹世间百态,体味人情冷暖,沐浴先哲思想,由此增长我们的智慧,丰富我们的情感,滋养我们的灵魂。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大量阅读,积极写作,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美好人生打好底色。
那么,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整合阅读与写作呢?
一、多引导,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兴趣爱好不同,老师要引导孩子阅读适合他们认知特点的书籍,让孩子们从小热爱阅读,热爱表达。
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加上识字少,比较适合读图画多文字少的绘本书。绘本书的图画、色彩、故事情节都比较贴近孩子的认知特点,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少量的文字也利于孩子阅读,能增强孩子阅读的期待。
在阅读绘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大声地读,尽可能模仿故事人物的语气、表情,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角色,表演故事,生动地再现故事情节,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认知和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还原故事情节,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让他们爱上书中的人物,让他们生活在故事所创设的美好情景里。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做一做读写绘,让他们把自己的阅读所得用图画、用色彩、用拼音、用文字表达出来,不要求画面多么完美,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行,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创作。
二、多阅读,讲方法
阅读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意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关键是怎么读。不加选择、囫囵吞枣,还是讲究循序渐进,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红楼梦》里,香菱学诗的经验就值得我们借鉴,她的阅读由易而难有梯度进行,这种阅读方法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其效果不言而喻。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课内到课外,从绘本到童话,从文学到科学,从泛读到精读,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盲目拔高,也不宜贪图速度和数量,而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规律的书籍,要引导孩子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在书籍里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在书籍里探古访今,愉悦自己。
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应有太多的功利。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段幸福的旅行,不要让孩子背负太重的包袱,而是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轻装出发,让他们享受一路所见,让他们的思绪和情感自由飞翔,他们可能收获更多的快乐。然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大多都会给孩子推荐阅读一本书,就同时布置了阅读任务——写一篇读后感。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期待也许一下子会降到冰点,连阅读的心情和愿望都没了,哪有什么美好发现,哪有什么发自内心的读后感悟呢?所以我们要学会耐心地等待孩子,等待孩子与书本相识相知,等待孩子在书本里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等待孩子在阅读中找到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方式和方法,阅读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多鼓励,树信心
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阅读的时候,孩子们总会有自己喜欢的语句和表达,总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鼓励孩子积极积累那些触动心灵的文字,鼓励孩子用文字记录那转瞬即逝的想法,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那是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我们可以让孩子写日记、写小练笔、写小作文,形式和字数都不做硬性规定,让他们自由地用自己的手写自己内心的活动。老师们在批阅作业的时候,多肯定鼓励,少否定批评,让孩子们有小小的“写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爱上阅读与写作。
四、多练习,长本领
多读多练,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就会与日俱增。首先要注重点滴积累,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鼓励孩子们在一天最好的時光里,在他们人生记忆力最旺盛的年华里,高声朗诵,大量积累最美的语言,它会慢慢滋养人的生命,涵养人的精神,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刻被唤醒、发光甚至重塑心灵,我深信他们的人生会因此而更加丰实,更加豁达。
勤记录,勤表达。不经过反复练习,不可能把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之中去,更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老师们尽可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创作,这样易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作灵感,只有这样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
除上述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宜采用灌输的做法,而是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师生共读共写,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做法,那样师生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多的默契和心理共鸣,还可以搭建更多的平台——诗歌朗诵、故事会、文学沙龙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快乐成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在悄然提升,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