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糕里的洞洞

2020-11-16 06:55王丽萍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7期

王丽萍

摘 要:一次点心时间,小朋友吃着幼儿园自制的面糕,有孩子突然发问:“老师,我的面糕里怎么有许多的洞洞?”其他孩子听后也纷纷看自己的糕点:“我的也有许多洞洞,有的大,有的小。”“我的是大洞连着小洞。”“我掰了一下,里面有一个长长的洞。”“面糕里为什么有洞洞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停地议论,不断地猜测。为此,我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了发酵探秘之旅。

关键词:探究发酵;有效支持;探索体验

【实践活动】

1.围绕问题,讨论解答方法

怎样找到面糕里为何有洞洞的答案呢?小朋友们各抒己见,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回家咨询家长,上网查找,向厨房点心师傅求助。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立即可行的办法是去食堂采访点心师傅,晚上和爸爸妈妈查找资料作为后期补充。

2.选派代表,采访点心师傅

师:点心师傅有很多事要做,如果大家都去找她,一定会影响她工作,我们选代表去采访,然后由代表把答案告诉大家。

经过讨论,大家决定用抓阄的方法选出3位代表前去采访,通过与点心师傅的交流,孩子们知道了洞洞是和面时添加了酵母和泡打粉,二者使面团发酵所致。

3.受邀观摩,初感面粉发酵

根据食谱安排,点心师傅邀请小朋友观摩下周萝卜丝馒头的制作过程。

次周周二,孩子们再次运用抓阄的办法推出了8名孩子前往食堂跟踪观摩,在此过程中小朋友获得了以下经验:(1)10斤面粉需要一袋酵母和一袋泡打粉;(2)温水和面,和面要均匀;(3)醒面结束包馒头(馒头乒乓球大小);(4)放烤箱稍微加温(馒头鸡蛋大小);(5)蒸制(馒头比拳头大一圈)。

随着馒头大小变化,小朋友首次感受到发酵的神奇,回教室后他们迫不及待地画下了馒头的制作过程,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

我的反思:幼儿园的任何一个空间都是支持幼儿学习、自主探索的场所,任何个体及其周围的成人、同伴都可以成为幼儿获得经验的来源,共享全园资源,有效支持了幼儿的学习和探究。

4.尝试实验,亲历发酵过程

通过观摩,孩子们对“发酵”现象越发好奇,他们都想亲手试试,目睹面粉在酵母和泡打粉的作用下发生的神奇现象,于是,大家一致决定要进行一次发酵实验。

(1)明确任务,做好实验准备。

我们的实验需要哪些食材,哪些器具?小朋友共同讨论,主要有盆、温水、面粉、酵母、泡打粉和少许糖。对照统计清单,孩子们进行了分工,并决定用2斤面粉进行实验。

(2)遇到问题,商讨解决对策。

①2斤面粉放多少酵母、多少泡打粉?

做好和面准备,大家却遇上2斤面粉不知道该放多少酵母的问题,可可说:“点心师10斤面粉放一袋酵母,我们2斤面粉放半袋。”锴锴不赞成:“不对,半袋酵母应该要有5斤面粉,2斤面粉酵母应该还得再分一半。”智源很困惑:“5分成的是2和3,没有一半啊……咦,我想到了,我拿纸来画。”他很快在纸上画了一个长方形,然后从中间一分为二,接着在下面一半上又分出一半,最后在最小的一半上又分出了一小块,大家对他的分法都表示认可。

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探索做饭的现场,需要用孩子的视角,发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从而及时做出调整,以给予孩子最适宜的支持。

②如何记录面团的样子?

为便于判断面团是否发酵变大,孩子们想把和好的面团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大家想到很多办法,其中拍照、找一个一样大的球、装在一个袋子里等方法在议论中被否决,原因是拍照的距离会影响照片里事物的大小,很难找到一样大的球,袋子有时会瘪有时会鼓,不能判断面团有没有变化。紧靠面团在白纸上画出轮廓、用毛线测量面团的周围、装在碗里等方法孩子们觉得可行,并找来了相关材料进行记录。

(3)观察比较,多感官感知发酵。

(将面团密封、保温、静置一夜)第二天一早小朋友来园就去观察,他们发现面团变大了,微微呈淡黄色,闻到一股酒香味,手指戳一戳软软的,有弹性,还看到面团底部和盆底黏连,拨开拿起时,底部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孔。

通过观察,小朋友发现面团里有许多孔,揉一揉,软软的,再揉一揉,气孔会变少,面团会变小。

更有趣的是被揉过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后会继续发酵,发面团像吹了气的气球一样,弄破面团,面团就会快速瘪了,撕开面皮会看到里面有很大的气孔。

通过蒸制,孩子们又发现“小鸭”“花”“水杯”“小蛇”等又变大了很多,吃一口,也找到了很多的洞洞。

【案例评析】

1.活动内容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老师能处处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并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进行探索,体现了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朴实的教育智慧。

2.幼儿认知多元化

(1)孩子活动地点多元化。从活动室到点心间,从厨房到生活馆,甚至到寝室,无处不是他们观察探究的好去处。(2)孩子学习的方式多元化。他们和同伴相互分享,向点心师傅讨教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整合、调动自己多学科的已有经验,用实验探究问题,用过程丰富认知,在失败中会获得反思和改进。

3.教師引导策略化

每个活动的诞生都是教师对幼儿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目标,并有意识地进行引领。活动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时而退后静观,时而及时点拨,适时适当地进行了策略指导。此阶段的幼儿受限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关注的不是他们做了什么,而是他们如何去做的,如何去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比起孩子最终的成果,老师更关注孩子在实践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