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员干部家风既具传承性、多样性、辐射性特点,更具政治性、先进性、示范性特色,十八大以来,其家风建设进步很大。但价值引领、德行示范、情感投入等不足仍制约着部分干部家风建设。应以共产主义信仰建设为先导、以家庭伦理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以淳化党风政风民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党员干部;家风;特色;制约;推进
党员干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其家风既具传承性、多样性、辐射性特点,更具政治性、先进性、示范性特色,对党风政风民风产生重要影响。家风好,则私德彰、公德正、大德明,故政德立。习近平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②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有力推进,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要看到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以进一步提升家风建设质量。
一、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鲜明时代特色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或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文化风格,是其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并成为家庭或家族成员共同的文化基因、价值共识和精神家园。不同时代不同群体,其家风建设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党员干部群体的家风具有区别于普通家庭家风的鲜明时代特色。
1、鲜明的政治色彩
党员干部肩负着公共权力拥有者和家庭核心人物的双重身份,其家风建设本质上与政治紧密联系,立足于为实现一定的政治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在家庭中是否“讲政治”关系到执政环境优劣和党内政治生活好坏。家是微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党员干部在家庭生活中不仅要遵行一般家庭伦理道德要求,而且言谈举止,还应体现政治站位水准,体现应有的理论素养和从严的行为准则。唯其如此,方可体现其家风建设的政治色彩。当前大部分干部家风建设均如此,但少数人却适得其反。有的对组织阳奉阴违,对家人违法违纪行为视而不见,表面上看似清正廉洁,实际上却背地里搞“全家腐”,苏荣在忏悔录中即言:“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有的在执政的地方或单位搞“家长制”,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认真,搞你好我好大家好,并以商品交换原则以权谋私、买官卖官。等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党员干部必须以清白的家风培养好的行为作风,争当践行清正廉洁党风的表率。
2、鲜明的先锋色彩
我们党是两个“先锋队”,党员干部是骨干成员,是先锋队中最先进的部分,其家风建设理应比普通群众起点更高、标准更严,家庭成员比一般老百姓道德意识更强,思想觉悟更高。党员廉洁自律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家风中需要发扬的,恰恰是目前社会所缺少和必须倡导的美德和品德。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③党员干部长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和红色家风熏陶,感受和领悟到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和先行者先进事迹中蕴含的精华,更应有责任去培育和激发其家人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家国情怀。
3、鲜明的示范色彩
自古以来,执政者与领导者的道德风气,就是一种风向标,引导着包括家风在内的整个社会风气的发展,夫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④孔子特别强调执政者与领导者道德人格、道德风气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意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⑤。我们党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461万个基层组织、全面覆盖各个领域的大党,在家风建设中,如果我们抓住了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对整个社会的家风建设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习近平强调指出:“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⑥党员干部家风是其作风的重要内容,以家风促党风、扬政风,为实现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提供了突破口。所以,党员干部只有加强家风建设,才能经受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名权利的考验,努力过好名位关、权利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忍得住清苦,耐得住清贫,保得住清廉。
二、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制约因素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伟大成就,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取得显著成效,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进步很大。但从通报、查处的问题官员来看,干部队伍家风建设仍任重道远,很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家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1、价值引领不足
家,是一个人心灵上的港湾,是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点。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干部家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或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关系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涵育和传承。从根本上说,家风传承的核心是价值信仰。传统中国人建立了以家庭为单位、家族为中心、儒家伦理为核心及佛道思想为补充的完整成熟且强而有力的信仰体系,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的价值信仰。受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党员干部对我国传统文化所知有限,对优秀传统道德还有个从认知到践行的过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员不准信仰包括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道等宗教。这样,使得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信仰体系在党员心目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颁行时间不长,还难以成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价值引领。党员干部理应是共产主义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党内主流价值信仰理应成为家风建设的根本价值导引,才能体现其家庭的精神气质和时代风貌。应该说,多数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践行共产主义信仰,團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应看到,部分党员干部践行共产主义信仰尚存在明显困境,有的对政治信仰理解不易,纠结不已,甚至还疑虑重重,难以体现知行一致;有的把这种根本信仰视为政治表态甚至变成一种政治口头禅。干部家风建设中价值信仰较为混乱甚至信仰迷茫,凸显出价值导引资源严重不足。
2、德行示范不足
家风也称“门风”、“父风”。家族中某个人物出类拔萃而为其他成员所追慕,其懿行佳言为家人或族人效仿遂渐成家风,主要表现为独特而稳定的思想观念和情操、作风。历代家风既表现为大家族的家规、家训,更广泛地表现为普通家庭父辈(或祖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⑦这种内在的德性示范通过外化的言行举止对家族(家庭)成员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成效正是得益于干部队伍德性水平的逐步提高,也体现着党风建设的明显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群众对地方和基层干部队伍的人品德性评价并不高,多数认为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越是圆滑世故越吃香的情况及表里不一的“两面人”现象。不少官员的特权思想及其言行导致其子女从小形成贪欲丛生、倚权生财、借势欺人、骄奢淫逸、违法乱纪等恶行。刘铁男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诫他“做人要学会走捷径,要做人上人”。周永康作为原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公私不明,以权谋私,不择手段为个人和家族牟取非法利益。在这种家庭环境熏陶下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会努力成才而不走上错误的道路?这样的家庭(家族)怎么会形成良好的家风?本来党员干部的人品德性在家风建设中应该起示范引领作用,但实际上这一资源仍显严重不足。
3、情感投入不足
良好的家风要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产生,在言传身教的互动中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潜行,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形成默契,在浓浓亲情中形成并传承。党员干部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辉煌的成就都是党员干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扎扎實实干出来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干部队伍自然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投入更多。正因如此,相当部分党员干部主观上重视家庭,客观上疏于家教,因忙于工作而对家庭生活关注不够。有的工作之余还是忙于工作,有的还要忙于应酬,与家人团聚不足。虽然我们党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绩斐然。但从近几年所通报的典型案例看,“道德败坏、生活腐化、与他人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通奸”等基本成为被查处官员的标配。部分党员干部对家庭忠诚度降低,情感存在隐患,严重影响家庭幸福,阻碍家风建设。
三、积极推进党员干部家风建设
积极推进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应以共产主义信仰建设为先导,以家庭伦理建设为基础,传承优秀道德传统,增强家风建设内动力。各级组织也要强化制度建设,逐步推进家风建设走向制度化。
1、以共产主义信仰建设为先导
十九大报告要求党员“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实际上就是要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信仰本然性地是一种价值形态,且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占核心地位。⑧党章中的“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还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等等基本价值。”⑨这种以共产主义为终极追求的核心价值在不同历史阶段也将呈现出多样的价值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突显正义、担当、仁爱的价值追求,并成为共产党人的行动准则及精神生活模式。政治信仰的精神底蕴或说最高境界是“正义”, 党的事业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是战无不胜的。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坚守信仰的突出标志。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特别需要共产党人弘扬担当精神。党带领人民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最大的历史担当。仁爱是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信仰处于政治信仰的最高环节,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体现人间大爱和终极关怀。党从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对人民最大的仁爱。⑩
现实性超越性相统一的共产主义信仰,既以动机的形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实践,指导着我们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更具超现实的理想性,导引我们趋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奋斗。信仰必须践行,践行必有机制,将坚定信仰落实到信仰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层面。江苏洪泽县2015年以来在家风家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中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家风促进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该县探索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其成功经验证明,“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工作“接地气”、贴百姓、进生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B11。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构建党员干部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三层次运行模式。以党员及干部践行共产主义信仰为表率,推进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千家万户家风建设;构建党员干部家庭成表率、高干家教作样板、党员家风引领全社会家风建设推进机制,以淳化民风,推进党风政风建设,从而构建起共产主义信仰多层次良性循环互动运行机制。
2、以家庭伦理建设为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我国已处于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多历史跨度和多文明因素交织的时代,文化形态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变迁和转型中,作为“私德”领域的家庭伦理也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传统家庭伦理式微,现代家庭伦理尚未形成,多种伦理评价体系并存,家庭伦理的局限性导致家庭问题突出。《朱子治家格言》云:“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应该看到,传统家庭伦理积淀着人类文明发展成果,蕴含着具有普适性的一般人伦关系的意蕴。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B12我们要扬弃和光大根植于传统农耕文明而具有家庭本位、等级差序的人伦格局和家国一体鲜明特色的传统家庭伦理B13,返璞归真,以利我们协调家庭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奠定家风建设深厚伦理基础。
《易经》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先贤由此建构了处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关系的十种道德规范,即做人的的基本准则“五伦十义”,并将其提到人兽之别的高度。传统家庭伦理源于夫妇,但核心是孝道。《论语·学而》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身。”所谓“移孝作忠”、“忠臣出于孝门”,入则孝敬父母,出则效忠国家。这对于当前促进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黨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B14《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强化制度建设,形成推进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强劲动力。
①将家风建设纳入国家整体文化发展战略,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切入点,融入国家文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升家风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重视家风在文化软实力中的浸润功能和持久作用。同时,将家风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文化治理的总体格局,形成国家动员、社会协同、家庭主体、人人参与的齐抓共管整体格局,探索现代家庭在国家主导、世风引导、政策向导、观念诱导下家风形成和发展规律。B15
②把家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的标准体系。优良家风也是一种德,是领导干部政治伦理、职业操守和个人品德的反映。故家风建设是践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选任原则的重要方面,各级干部管理部门可考虑把听取对家风状况的社区评价、家属和邻里意见纳入干部的定期考评程序之中,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晋升提拔、职位调整、褒奖激励的重要依据,以利于更加客观全面地考察领导干部的德行表现。同时,要加大对党员干部在家庭财产、家庭成员从业、家庭美德、家风建设、家庭状况等方面的考核和监督,将家风建设纳入干部考廉范围,这也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题中之义。
③健全家风监督制度。一是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适当扩大报告范围和抽查核查比例,将核查对象扩大到家庭主要成员,及时向公众披露报告和抽查核查结果,并作为对其巡视、监督的重要内容。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严格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这一制度被公认为廉政风险预警制度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也是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完善党员干部家属信息公开制度。应公开党员干部家属就业和财产等信息,让公众知晓、监督,使官员不能与其亲属串通牟利,这也是降低党员干部被家属“拉下水”的重要举措。
④强化家庭内部建设。一是要把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家风建设第一位的责任,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带动良好家风的形成。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修身、律己、慎独、家国统一等思想是构建党员干部良好家风的核心内容。二是要把管好家属子女作为家风建设的中心任务。党员干部“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B16三是带头制定并模范遵守适合本家庭发展的家规家训。四是建立家庭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形式,是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的好方法,其家风建设可援用此制度,定期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对照家规家训,检查家庭成员在单位及家庭的表现,深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密切留意和关注家庭成员的行为倾向和行为选择,一旦发现家庭成员的违法乱纪行为,坚决制止。同时,家庭成员也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从爱护和关心党员干部自身形象和前程的角度出发,自觉接受廉以养身、俭以齐家的要求。
[注释]
①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5-03.
②习近平.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2.
③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6.
④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P140.
⑤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P9.
⑥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61.
⑦陆树程,郁蓓蓓.家风传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⑧荆学民.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第80页.
⑨刘益飞.试析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误区[J]. 理论视野,2014.1.第64页.
⑩参见毛政相.党员干部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困境及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06).
B11陈延斌,陈玉林,张琳. 以家风建设促进党风政风民风建设——江苏洪泽营造美好家风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学刊,2017(03).
B12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
B13王 苏. 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J]. 前沿,2008(05).
B14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5-02-28.
B15丁 素.关于建设家风的几个问题[J].岭南学刊,2017,(1).
B1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P351.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校部,湖南 长沙 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