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现状分析

2020-11-16 06:55史宏涛朱宏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陕西省俱乐部高职院校

史宏涛 朱宏军

[摘  要]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以体育俱乐部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为促进相关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认识还不够清晰,致使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结合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在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推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俱乐部  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  陕西省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为推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用地不断深入,在实际推广中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保障作用。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应用优势

1.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指在各类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单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从学生自身爱好和身体情况出发,让他们自主选择学校所拟定的体育教学项目,以组建单项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形式,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多方面优势,首先是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的限定,更加强化了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能动性。其次是将院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和资源进行全面优化,让学生充分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为其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是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彰显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技能,全面提升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陕西省高职院校分析

根据《2018年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陕西省共有高职(专科)院校40所,分布在10个不同的城市中,其中分布数量最多的是省会西安,其他各个城市分布数量相对比较均衡,几乎是每个城市都拥有一所高职院校。从整体上来说,这些院校在体育教学上的投入力度较大,绝大多数院校根据教学规模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设立了体育教学部,专门负责学生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育场地维护和场馆管理等工作。在教师队伍的组织上,院校都能够建立起以教授和副教授为引领,包括讲师和助教在内的综合型教师队伍。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历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陕西省代表队屡获佳绩,说明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较高,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

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接纳态度上的可行性

虽然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已提出和应用了数十年,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其推广相对较慢,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群体对于这种模式的接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教师而言,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其专项技能,可使教学内容的体系性更强,因此,教师接纳该教学模式的程度更高。对于学生而言,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凸显其在体育运动中的爱好,他们的接纳程度也比较高。然而,俱乐部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在选课系统、场地设施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和其他支撑等方面都进行重新调整和改革,因此,學校对该模式的接纳程度较低。所以,学校管理层应革新教育教学观念,在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指引下,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在陕西省高职院校中得以良好的推行。

2.学生个体爱好差异上的可行性

在终身体育时代背景下,学生在高职院校成长阶段养成的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对于其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陕西省各类高职院校共计有数十万在校生,由于招生来源结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学生由于性别差异、年龄阶段差异、成长历程差异等,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从整体上来说,学生对球类、健身类项目的爱好,要明显高于竞技类和体能类项目,这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恰好是相反的。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提升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契合度,是推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3.师资力量支撑方面的可行性

受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存在主项与兼项教学方式并存的现象。随着我国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管理改革不断深入,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为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为在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4.教学场地支撑方面的可行性

陕西省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是保持高度一致的,虽然不同院校之间的办学规模、办学性质和办学历史之间存在差异,各个院校之间的教学场地建设水平也不大相同,但是,大多数学校都已建设有标准的田径场地、小球类运动场地、篮球场地等。各校主要在综合性体育馆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只需要相关院校在场地建设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投入即可。

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

1.学生参与意愿强,但学校方面组织不足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接纳度较高,更愿意借助这种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项目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思想意识方面的禁锢、教学组织的不足,以及教学场地限制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学校在俱乐部教学模式方面的推广力度还比较小。仅有部分院校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自身优势,将俱乐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教学条件。从这一方面来说,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广中,学生的高度参与意愿与学校对该教学模式的态度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充分发挥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

2.体育社团形式组织较为成熟,有待向俱乐部模式转变

体育社团是高职院校社团组织的重要形式,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不同形式和规模的体育社团。这些社团是将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参与到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活动中。但是因体育社团组织本身相对较为松散,对于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所能起到的支撑作用有限。高职院校在推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时,可以先从运行较为成熟的体育社团入手,以便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运行基础,减少由于改革力度过大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3.学生锻炼频次和强度无法达到要求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结构具有自身较为独特的特征。在目前的体育教学组织体系下,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锻炼频次和强度远远没有达到个体成长的要求。尤其是在现代媒体信息传播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在上网和睡觉等方面投入的时间多于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再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体能类锻炼上的投入更加不足。如何借助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已经成为相关院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4.俱乐部教学模式推广力度不足

当前,在陕西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大部分院校已经认视到俱乐部教学模式给体育教学活动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能基于现有教学条件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改革,但是推广力度仍不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学校管理层面对俱乐部教学模式推广的效果还存在一定的担忧,致使校方管理体系变革和管理内容重新组织的力度不够。此外,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时,在因教学模式改革而带来的考核体系变革、与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对接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无法满足学校推广新教学模式的需要。

结论和建议

1.结论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已受到陕西省部分高职院校的重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开始了相应的推广,但是其整体推广力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和强度都无法满足个体成长的需要,因此,院校应加大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行力度。当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陕西省高职院校的推广仍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要真正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相关院校教学中深度推进,还须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以保障其推广、实施达到较高水平。

2.建议

要提升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陕西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体育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通过变革考核方式、加强教师职称管理等形式,加大对已经开展教学改革的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有效促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提升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推广水平。

(2)学校层面要在现有教学条件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通过合理调配和整合,不断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要结合实际条件实时调整,以确保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推广,不断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3)教师应当强化自身教学理念,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进行探索,结合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征,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能够完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还能真正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要求。

(4)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识程度,使其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体育运动水平。此举既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够为其贯彻终身体育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菲.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4):56,58.

[2]石茗茗.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与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17(12):138-139.

[3]徐敏.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运动,2017(24):133-134.

[4]白建超.陕西省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俱樂部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20-22.

[5]秦英杰.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2.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猜你喜欢
陕西省俱乐部高职院校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