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2020-11-16 05:51马卫民
山东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蔡元培美感

马卫民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学者,早年曾积极参加过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1902年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他被任为教育总长,发表了《对教育方针的意见》,1916年和任北大校长期间(1917—1926),在北洋军阀摧残新思想和进步刊物时,他力倡“学术公开,思想自由”,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文学与美术上现实派与理想派兼容并收”。对当时正在萌芽的新思想起了扶植和保护的进步作用,对反对封建和活跃学术空气起了促进作用。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创建者,几十年如一日,大力提倡、身体力行,积极实施。他的美育思想,可以作为当时美育思想的代表。同时,他在教育上所采取的便于发展美术教育的各项措施,在“五四”前后,尤其给后来的美术教育发展开辟了道路,因此蔡元培在近代中国美术教育史上起了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可以说是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1968年联合国举行了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蔡元培的活动。

清末民初研究美学的有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等人。梁启超(1873—1929)从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出发,吸取了欧美资产阶级思想,写了一些论述美育、美学方面的文章。认为美是人类生活要素之最要者,他强调情感教育,认为“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尤重小说的作用,认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认为“一切物境皆幻境,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说人心境不同,所见其境绝异,然则天下岂有物境哉!但有心境而已,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同时认为地理环境对精神文明的影响很大。王国维(1877—1927)以叔本华的哲学为基础的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和艺术是超功利的,可以超脱生活之欲带来的痛苦,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反对把艺术作为道德和政治的手段,主张保持艺术的纯粹性和独立性,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阐发他的美育思想,曾敦请清政府把美育纳入国家教育的轨道,清政府自顾不暇,哪有功夫管这些。他的美学观点,在我国近代也有影响。但这一时期在美学、美育、美术教育方面影响最大,可以作为代表的要算蔡元培的美学、美育思想了。

在蔡元培提出的教育宗旨当中,列入了美育这一重要内容,他说:“文化进步的国民既要实现科学教育,尤要普及艺术教育”。“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认为,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必不可缺少的内容。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主要是来自18、19世纪初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是在德国留学期间接受过来的。1907年他进莱比锡大学,除听哲学、心理学、文明史课以外,并听司马罗上的美术史课,后来对康德(1724—1804)美学很感兴趣,受他的影响较大,渐渐集中精力于美学研究。康德美学一个重要的原理认为,审美判断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他说:“欣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美是那不凭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康德这种超功利的美学观点,在蔡元培的美学或美育文章中,经常加以运用或说明,除康德外,同时他又受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学派之一的孔德(1798—1857)实证主义的影响。“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孔德在法国的口号。1917年蔡元培曾在北京东华门办了一所孔德学校,自任校长,还曾拟请孔德派的哲学家来北大开哲学及美学讲座。

列宁说:“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孔德也是超乎二者之上的中派哲学。蔡元培的美学思想也具有这种特征。他不仅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美学思想,同时他也有他自己的研究和发展,一方面他认为美学具有脱离现实世界的“超轶”作用,使美感蒙上一层唯心主义的色彩,另一方面他认为美感能给人以正当的娱乐消遣,具有培养情操,发展个性、增添勇气,改良社会的作用。使美感含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与西方美学家把美感仅仅看作是心的感官的满足和主观心理的反映也是不同的。

蔡元培的美学理论是:

⒈他的美学思想,特别强调美感教育,主张以“普遍性”的“纯美育”,来对人们“陶冶感情”,来作为“改进社会的工具”。他认为人们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离不开美育,而美育“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去生死利害得失之计较。“使人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达到一种新的境界,由超越的“现象世界”而达到“实体世界”。为了反对旧文化,主张以美感遍布人间,安慰劳苦的人生,唤醒古老的中国。为了反对封建迷信,并想“以美育代宗教”,1917年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其出发点是善良的、伟大的,他的美育思想在当时起过积极作用。但他是旧民主主义的美学观,他离开触动半封建半殖民地反动的统治秩序,不提从根本上变革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是企图以“纯美育”的幻想来改造国民精神,以达到中国的独立富强。

⒉他提出“劳动艺术化”的问题,具有对劳动阶级伟大同情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满于艺术与劳动的脱离。他说:“书画是我们的国粹,都是模仿古人的,古人的书画,是有钱的收藏了作为奢侈品,不是给人人共见的。”要打破少数人对艺术的垄断。在“五四”时期曾提出“劳工神圣”。

⒊他的艺术观是进化论的,他的艺术起源说中,发挥着唯物论的观点,以唯物论的观点研究原始艺术,根据现代一些原始民族实际生活的材料,提供了一些正确的推论,驳斥了“地理条件和气候是形成民族特性的条件”的谬论。他指出:无论是怎样不相关的民族,如澳洲人与埃斯基摩人,竟看不出性质的差别来。无论是从物质上间接来的或精神上直接来的气候的影响,在原始美术上,都没有显著的痕迹。他说从各种游猎民族的艺术上观察,竟然都相似,相似的原因和他们的生活很有关系。例如装饰图画、跳舞、诗歌和音乐等也看不出差别。

⒋他又提出了艺术的世界性,认为“凡艺术是世界性的;例如埃及金字塔在各国美术史上;希腊的‘弥罗美神在巴黎罗佛尔宫;墨西哥的城在柏林博物馆;贝多芬的交响乐在上海演奏;中国李昭道的画送伦敦展览。这可见建筑、雕刻、图画及音乐,确为世界性的了……”

⒌他提倡纯美育。根据“游戏说”与“摹拟说”否认有外加的目的。他还主张真善美三位一体等。

这些主张在反封建时是有进步作用的。他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能够实现“平民主义”、“大同主义”,封建势力骂新思潮是“洪水猛兽”时,他站在进步方面,赞扬新思潮为冲破旧势力的“洪水”,指出封建军阀才是吃人的猛兽。有力地回击了封建势力。希望把黑暗的时代变成一个光明的世界。但他对旧文化的态度基本上是妥协的,虽然提倡学术自由并不敢否定封建文化在学术上的地位。把旧文化和新思潮同等看待,不敢触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秩序,只是幻想通過“美育”等的宣传来实现这种幻想。他的美学观是二元论的,尤其是“纯粹美育”、“艺术的世界性”等,作为反封建是有些好处的,但这却是属于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观点,抹煞美术为政治服务的真相。艺术的世界性是帝国主义侵略弱小民族的宣传,是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反的。这就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观。他的美学观是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的文化思想属于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他摆脱不了唯心主义的羁绊,过份强调了美育的功能,夸大了它的社会作用,如他说:“我以为吾国之患,固在政府之腐败与政客军人之捣乱,而根本则在于大多数人,皆汲汲于近功近利,而毫无高尚之思想,惟提倡美育以药之,我自民元以来,常举以告人”。1927年后,他任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了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并任副主席。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统治,抗日战争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在香港一抗战美术展览会上,发表他最后一次演说,强调抗战时期美术工作的重要,说美感有优雅美和崇高的美两种,在全民抗战时期要培养崇高的精神。1940年病逝。

蔡元培发表了很多关于美学、美育的讲演和文章,亲自讲美学课,提出了关于美育的呼吁、倡议、方针、方案,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方法和措施,为教育部设立了有关的领导机关,派出了部分学美术的留学人员,在他的倡议下设立了一些公立和私立美术学校,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终生不渝地为我国美育和美术教育事业进行倡导宣传、组织和支持,是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陕西 西安 710061)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蔡元培美感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蔡元培的气度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对唯心主义要具体分析